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高金花 《数学教学》2014,(11):27-29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也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传统课堂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收获,新课程则把"生成"当成一种价值追求,教师有备而来,顺势而导,才能有课堂精彩的"生成".但课堂精彩的生成首先源于教师"开放的预设".  相似文献   

2.
<正>如果说传统课堂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收获,那么高效课堂则把"生成"当成一种追求;如果说传统课堂把处理好预设外的情况看成一种"教育智慧",高效课堂则把"生成"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传统教学是重预设而轻生成的,教师精心预设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牵着学生走,教师教得好苦,学生学得好累。新课程理念认为,光有"预设"没有"生成"是不够的,这样的课堂教学必然呆板缺憾。要"预设"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传统课堂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收获.把处理好预设外的情况看成一种“教育智慧”.那么新课程则把“生成”当成一种价值追求.是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可以说.预设与生成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亮点.它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开放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激发了师生的创造性和智慧潜能.从而使课堂走向和谐.走向高效。  相似文献   

4.
林占盛 《教师》2014,(18):100-101
正"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从"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以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但是,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把课堂当成了舞台,把学生当成了道具,把教案当成了剧本,把教学当成了表演。这种教学冷落了学生在课堂生成的资源,让教师失去可再创造的空间,对于学生主体尊重、个性的张扬更只是空谈。那如何促进资源生成,又及时捕捉并应对生成呢?  相似文献   

5.
教活书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会根据教材的编排顺序教学,不注重对教材的开发,教学时把生成当成意外收获;而新课程教学强调把生成看成一种价值追求,教学应回归生活,应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中去",应关注学生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用真心去关注人与社会,通过亲身的经历体验,才能学活知识。【案例1】在九年级教学相似形中的"等比性质"  相似文献   

6.
林雪 《辅导员》2010,(10):J0008-J0009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司令员,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优等生是主角,中等生是配角,暂差生是道具,教师是导演,课堂教学也只不过是"导演"在精心排练一场场还算是精彩的剧本罢了。而实施新课程理念下的"生命性"课堂,首先把学生当成"人",是一个完整的"人",而且是一个发展中的"人".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的核心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以人为本"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课堂的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要求学生从根本上对自身有一个全新的定位,只有学生从意识上真正把自己当成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从传统的"语文主体教学"模式来看,学生始终在课堂上处于一种附庸的地位,在被动地接受知识,并没有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课堂教学把实现学生认知目标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目的,把教材当做中心,教学内容相对固定,教师教学设计精密、课堂教学成为教师刻板地演绎教案的过程,预设的接受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学生往往被动接受。而新课程下的课堂形态,倡导"互动生成的生命课堂"。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生成性课堂呼声日益高涨,教师们都把追求“动态生成”当成了课堂的终极目标却忽视了“预设”这个概念。有的教师甚至把预设与生成对立起来。殊  相似文献   

10.
吴钦钦 《学子》2012,(12):67-67
一、反思课堂预设是否有利于有效生成新课程引入了"预设"这一概念,这是较传统备课意义上的一种提升与超越。预设是为生成而存在和服务的,是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进行的一种必要的教学工作,许多老师一堂课下来后往往更多地关注课堂教学中所出现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却很少关注课堂教学前预设环节的价值。课堂预设必须把握一个合理的尺度,这个...  相似文献   

11.
王继梅 《学子》2012,(12):44-44
一、"预设性与生成性"的辩证关系1.预设是教学的前期准备生成是在预设的情景下突然发生的,不具备可预见性,它是对预设的一种补充、延伸或提升,有人称之为"实时生成"。新课程要求我们在重视教学目标是否完成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更加重视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把教学看成是一个活的、流动的进程,一个充满着人的情感、有...  相似文献   

12.
传统课堂把教材当成学生学习的唯一对象,教学变成了教书,这是一种极其狭隘的教学.新课程实施后,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解释者、执行者,而是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  相似文献   

13.
传统课堂把教材当成学生学习的唯一对象,教学变成了教书,这是一种极其狭隘的教学.新课程实施后,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解释者、执行者,而是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  相似文献   

14.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动态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动态生成"也展现了课堂的真实性,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情境。生成性问题教学是指在生成性思维的指导之下的一种教学思想。坚持生物课堂上生成性问题处理的原则,采取有效方法应对生成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冯晓明 《考试周刊》2011,(87):76-77
我国《学记》中把"善问"看成"进学之道"。孔子提倡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他对启发式教学的深刻而精辟的阐述。从心理学角度讲,课堂提问是一种刺激,国外有教育家甚至把课堂提问视为有效教学的核心。当学生对某一问题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尚未解决时,教师应通过课堂的提问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予指导,以帮助学生明确思路。  相似文献   

16.
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堂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方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方法之上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现今的语文课堂教学,有的课堂气氛活跃,有的课堂拘谨而刻板;有的课堂和谐而融洽,有的课堂冷淡而紧张。"活"的课堂学生求知欲、表现欲强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关系融洽,课堂上不断有生成,不断有发展。  相似文献   

17.
俞瑾 《教师》2011,(22):42-42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在课堂教学中,在师生相互合作、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乃至教学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境和"独到见解"。但不管是突发性的,还是诱发性的课堂生成资源,每个教师应随时关注课堂动态生成的这些惊喜,把生成的信息灵活运用,变为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8.
以“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把“生成”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毫无疑问,  相似文献   

19.
宗志芸 《考试周刊》2011,(75):61-62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随着《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的广泛实践,把阅读课堂看成是一种特殊的"对话场",把阅读教学看成是一种特殊的"对话活动",已逐渐成为语文教师们的教学共识。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对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需要彻底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念,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自己当成知识的引导者。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改善课堂氛围,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起来,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