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纵览近十年的《边城》研究,其兴奋的视阈可归纳为牧歌说、悲剧—挽歌说、文化—原型批评说等三种类型。《边城》整个小说有着浓重、多层次的象征意义,用文化—原型批评的方法来审视小说中弥漫着的淡淡哀愁将会有全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2.
钱谦益是明末清初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诗学理论贡献也多为学者所论道。在其诗学论述之中,尤以其诗歌批评方法最有特色。“胎性说”是钱谦益独创的诗歌批评方法,它包括“先天胎性说”、“圣胎说”两层含义,是钱谦益考察诗人诗歌水平优劣高低的基本方法,在中国古典诗歌批评、鉴赏活动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3.
整个20世纪西方的文学批评经历了五种模式的演变,即:客观说的批评模式,实用说的批评模式,表现说的批评模式,模仿说的批评模式和文化批评的模式。整个文学批评在这五种批评模式中交替穿行,研究重心不断变化,其轨迹为:世界—作品—作家—读者—文化。五种模式各有得失,共同演奏着20世纪西方文论的交响乐。  相似文献   

4.
"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中的两种主要批评范式,均由孟子提出。在鉴赏和批评文学作品时,这两种批评方法是紧密相联的,可以说"以意逆志"是以"知人论世"为基础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两种批评方法已经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内涵,在文学作品鉴赏和批评中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元结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诗人,其诗论思想的形成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家庭环境、个人经历密不可分。本文将以"知人论世"的方法来分析其诗论思想,探求诗人之"志"。  相似文献   

5.
正当代教育提倡尊重学生人格,给予学生人文关怀,使其个性得到张扬,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批评。每个学生既有优点也有缺点,面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富有艺术的批评能使学生进步和发展。那么教师究竟应该如何批评学生呢?1.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是教师批评学生的前提。有的教师批评学生时喜欢把错误扩大:把偶然的失误说成一贯制,把个别学生吵架说成是  相似文献   

6.
刘勰《文心雕龙》的文学批评模式主要可以概括为四种,即经典批评模式、文体批评模式、才性批评模式和知音批评模式,各有所侧重,相互之间又构成一种主要以作者情志批评与作品文本批评相结合的整体"范式"。从文学批评的立场看问题,在《文心雕龙》"文之枢纽"前五篇中,可以有更丰富的理解,概括地说,就是建立起一种经典批评模式,主要包括其关于文学批评的合理性依据、正当性立场、价值判断原则、文学发展的合法性和基本批评标准,简单地说,就是合理性、正当性、价值性、合法性和准则性这"五性"原则与方法,这种批评原则与方法是贯彻《文心雕龙》全书的。  相似文献   

7.
屈骚批评传统久远而源远流长,传统屈骚批评自汉代起便与儒学和经学结缘,批评家多服从政治伦理的评价,以思想内容的好坏、政教作用的大小来衡量屈骚,用汉儒说诗的理论和引此比彼的方法着力于对其思想内容及价值取向的挖掘,而对楚辞独具的诗义和艺术手法均有所忽视甚至表现为某种程度的歪曲。批评标准和批评方法的局限是古代屈骚阐释中最为显见的不足,对于传统久远而日益沉滞的屈骚批评而言,新的批评方法的出现显得尤为重要。这一新的方法终于在清末民初隐然成形。  相似文献   

8.
批评亦有道     
教育学生,批评是必要的。但批评亦有道,适度的批评不仅能激励学生进步,还能赢得学生和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李代桃僵法。教师在公共场合或者上课前常常遇到学生口无遮拦地说一些不该说的话,故意引发轰动效应。处理这样的事件,李代桃僵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临近上课,学生  相似文献   

9.
彭小眉 《亚太教育》2019,(11):33-33
批评可以鼓励人向前,鞭策人进步,引导人归正。我国教育家周玉仁说过:“不随便批评,而批评有方,疏而不堵。”批评是必要的教学手段,只要注意批评的技巧,灵活运用批评策略,将各种消极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就能转化为积极因素,使学生“净其心,正其行”。  相似文献   

10.
顾洁 《考试周刊》2015,(9):176-177
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时,不仅要他们掌握各种学前教育中涉及的专业知识和讲解方法,更要让学生掌握学前教育中对学前儿童的管理和批评。可以说,学前教育人员掌握的说话技巧和批评艺术,可以判断出其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合格程度。本文就对学前教育专业中,对学生管理、批评艺术的培养展开讨论,希望能给更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管理教育思路。  相似文献   

11.
缪兴秀 《班主任》2012,(9):20-22
对于“问题学生”,教师往往比较重视,常常采取说服、批评甚至强制等方法纠正其问题。但无数事实证明,这种对学生问题的过分关注反而容易引起学生的“问题认同”,最终导致学生自我放弃。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经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是渴望得到赏识。”  相似文献   

12.
积极而科学地运用批评是班主任对后进生转化教育的有效方法:批评要尊重人格,批评要注重事实,批评要及时明了,批评要情理交融,批评要促进转化,批评要心理认同。要以诚心、耐心、细心、爱心,从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关心、感化和引导他们,启发其觉悟,从而唤起他们心灵深处的自尊,使其猛然醒悟,思想升华。  相似文献   

13.
钟嵘提出“滋味”说,上承前人乐味论,下启司空图辨味论,对我国古代诗学批评中以味论诗的辨味批评的出现作角重大。钟嵘不仅对“滋味”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而且把其作为自己诗歌批评的标尺,在批评实践中予以贯彻。“滋味”是钟嵘文学批评理论的核心范畴,在现代批评的语境下,仍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审美与政教的融合中国美学思想史上的政教中心说与审美中心说,具体表现为批评思想、思维方式和批评形式的不同。与政教中心说相对应的模式是社会批评,与审美中心说相对应的是审美批评。王夫之既重视艺术的社会作用,又热衷艺术的审美内蕴。与其说他是社会批评或审美批评,还不如合二为一,称之为社会——审美批评。  相似文献   

15.
沈德潜诗歌选本中的诗学批评蕴含着特殊的诗学批评模式,不仅在作家的批评上有其特征,而且在诗歌的批评上也有其特征.诗歌选本中不仅有对诗歌的评价和选择,而且也有对作家的评价和选择.<明诗别裁集>是继<唐诗别裁集>和<古诗源>之后的又一选本,比前两本较为特别的是,<说诗晬语>是在此本之后写成,可以说<明诗别裁集>编选特征已经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6.
社会历史批评是一种从社会历史角度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即将文艺纳入社会历史中考察,并从中发现规律,解读作品。社会历史批评的源头可追溯到古希腊批评家柏拉图的“模仿说”,到维柯时期基本成熟,后经斯达尔夫人、丹纳的阐释得到进一步完善,又经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批评家的拓展、延伸,其地位在文学理论界得以完全确立。纵观社会历史批评的整个发展过程:在批评视角上,其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越来越全面,但经济因素缺失;在文学与社会的关系上,从单一的社会主体上升为文学与社会互为主体;在方法上,从单纯以社会学的方法解读文艺发展为与其他学科的交互融合。  相似文献   

17.
批评的原则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犯错误更是不可避免,英国教育家斯迈尔德说过,与其说是人们的错误使其堕落,不如说是人们对待错误的态度导致其堕落。如何让学生在错误中总结经验,在教训中增加智慧,教师对错误的处理方法至关重要。而批评就是教师教育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有效途径。但是,批评不像表扬那样容易让人接受。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遵守并灵活运用批评的原则。一、曲径通幽处———含蓄原则教师在批评教育学生时,应清楚明白地说出要说的话,尤其要避免含混晦涩。但在具体批评中,有时话也可以不直说,而采用含蓄或暗示等形式来表…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教学应创设积极、愉快的气氛 ,以表扬为主 ,以批评为辅。表扬是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催化剂 ,而批评则是任何场合都可能出现的隔音符号。可是 ,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有不少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往往不分场合地点 ,不论情景与方法 ,不看对象的特点和心理 ,有感而发 ,随时随地实施批评 ,忽略了批评是一种教育艺术 ,淡化了批评的教育效益。本文单就如何发挥批评的作用谈几点方法。激扬法。所谓激扬 ,就是激浊扬清 ,革故鼎新。也即教师以鲜明而关切的态度点明学生的不足 ,激励其发扬优点 ,改正缺点。苏霍姆林斯基说 :“儿童的心灵是最敏感的 ,它是…  相似文献   

19.
胡适的文学批评,无论是批评观念,还是批评实践,都体现出与传统批评迥然不同的风貌。可以说,因为西方文学思想的影响,胡适的文学批评已经脱离了古典文学批评的窠臼,初步具有了现代意识,这种现代意识主要体现在现实主义的批评观念和科学实证的批评思维两个方面,其中涉及到批评语言和文体的转换、批评对象的更迭、现代批评思维的形成以及批评话语的借用。当然胡适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批评体系,也还带有新旧混杂的批评色彩,但其文学批评中所体现出来的现代意识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张竹坡的小说理论中。“寓意说”贯串了《金瓶梅》评点的始终,与苦孝说、泄愤说等共同构筑起了其批评体系的整体框架,而“王世贞著《金瓶梅》说”对这一理论框架形成具有直接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