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游记散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苏轼的《石钟山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相似文献   

2.
选入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的课文《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在至和元年(1054年)任舒州通判时写的一篇游记。作者一反一般山水游记写作的常法,在文中结合记游,发表议论,表明自己的治学态度和政治抱负,使这篇游记别具一格。在文章里,作者记叙了褒禅山命名的由来及游山所见,着重写了游后洞的经过。褒弹山有前后两个山洞,前洞下面平坦而空  相似文献   

3.
《游褒禅山记》作为王安石的山水游记名作,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已有多年。一般来说,王安石的记叙散文不注重写景状物,而更重视借事说理;注重逻辑说服力,而对艺术感染力重视不够。《游褒禅山记》便是如此,议论精辟透彻,但是写景却只寥寥数笔,艺术性和形象性稍嫌不足。这和王安石的身份有很大的关系,虽然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文章学术名动天下,但他是以政治家自许的。作为政治家,他始终胸怀天下,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和责任感贯穿其一生,正因如此他非常强调文学的实际功用。对于这一点,在《游褒禅山记》一文中体现得尤为充分。  相似文献   

4.
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古代山水游记,诸如《小石潭记》、《石钟山记》、《醉翁亭记》、《游褒禅山记》、《岳阳楼记》等等。现在我们来看看《虎丘记》(见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六单元),它是一篇山水游记,但与其他游记相比,不仅在文风上充分体现了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特点,而且在写景,尤其是人景的描写方面更有独到之处。这篇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要求同学们“着重体会写景的妙处”。那么,怎样体会呢?这里向大家推荐一种传统的阅读方法:涵泳。  相似文献   

5.
高红敏 《语文知识》2014,(11):71-72
近几年来,高中语文课本选人了不少的文言游记散文,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教好古代游记散文,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我们务必抓牢抓实。《石钟山记》《游褒禅山记》《游黄山记》有许多共同的特点,我们不妨抓其要领,认真梳理。  相似文献   

6.
刘春 《文教资料》2011,(13):6-7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与苏轼的《石钟山记》,作为北宋游记散文的代表,两文都是通过记游以说理的上乘之作。文章通过"同中求异"、"辨异求同"的比较研读,指出了两篇游记在实践作者的文学主张、表达方式、主旨阐发和语言风格等方面,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各有旨趣和特色,在古代游记散文中各树一帜。  相似文献   

7.
<正>一、说课题《兰亭集序》二、说教材(一)本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将古代散文分为"记叙散文、山水游记散文、传记散文、议论性散文和抒情散文"五类,本课为《必修二》第三单元,也可以说是古代散文第二单元。作为山水游记散文,不仅描写自然景物、记游经历,还倾注了作者的兴趣和感慨,表达作者对人生、世事的感悟。如本文和《游褒禅山记》就是如此,又如《赤壁赋》在描写江月山川的同时,抒发了达观超然的情绪。  相似文献   

8.
山水游记本以描写自然风光,表现自然美为内容,并以富于诗情画意见长,但在宋代的记游散文中,开始出现了借记游踪、写风景而说理考辨的倾向,从而开辟了我国古代游记发展史上的一条新的蹊径。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和苏轼的《石钟山记》便是代表。纵横比较、探讨两篇著名游记文在内容、艺术结构上的特点,有利于教学工作。王安石于宋仁宗至和元年任  相似文献   

9.
喜爱山水和旅游的我,一讲《小石潭记》、《石钟山记》、《游褒禅山记》这些课文就会特别投入。我对学生说,古人是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  相似文献   

10.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和苏轼的.《石钟山记》两篇游记作品和我们常见的一般游记的写法不同,它们名为“游记”,实际上并不是记游,而是通过记叙来阐发作者的见解。将两篇文章作比较阅读,既有利于把握两篇文章各自的特点,也能加深我们对这种“变体”游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将《虎丘记》的教学重点定位于比较鉴赏,是基于下列考虑的:该文是现行高中教材最后学到的一篇文言记游散文,有与《愚溪诗序》《游褒禅山记》《赤壁赋》等记游散文作比较的必要;该文是袁宏道“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代表作,有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与其他类似或同题作品作比较的条件;该文又是一  相似文献   

12.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和苏轼的《石钟山记》都是游记散文。但是,这两篇山水游记与一般的山水游记不同,它们不侧重写景抒情,而是借记游寓理言志,别具一格。《游褒禅山记》精辟地论述了志、力、物三者的辩证关系,作者指出:要知难而进,才能极尽"非常之观";还指出求学时"深思而慎取"的重要性。《石钟山记》是一篇带有考辩性质的游记,强调对任何事物做判断,必须"目见耳闻",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游褒禅山记》是一篇选入高中教材的游记,同其它文言文一样,既有语言的典范性,又有思想内容的丰富性,并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在教学中,注重挖掘教材自身的文化内涵,重视引导启发学生积极地感知传统文化,吸取有益的养料,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4.
《游褒禅山记》和《石钟山记》是举世公认的两篇好文章,作者王安石和苏轼都名列“唐宋八大家。”不少人都认为,这两篇文章在写法上相似、新编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石钟山记》的“预习提示”就明确指出:“本文的作法和《游褒禅山记》有类似之处,借记游以阐述自己的见解,在游记的写法上别具一格……”笔者却持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现行十年制中学语文课本所收古代山水散文计有《小石潭记》、《三蛱》、《岳阳楼记》、《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游黄山记》等六篇。对这些作品的立意及其艺术表现手法进行一番比较、分析,对我们掌握这类作品的内容及其特点,明确这类作品教学的目的要求,学习山水散文写作方法,是很有好处的。上述六篇作品,从立意方面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从表现手法方面看,则因篇而异,各具特色。现分述如下。第一类,文章立意重在写景。如《三峡》、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文课后“思考和练习”精解第一册游褒禅山记〔学习要点〕学习这篇古代散文,应注意体会它因事见理、叙议结合的写法。本文是游记的特殊形式,重点不在记游,而在于说理。《游褒禅山记》的记叙相当简洁,游山而只记游洞,记游洞而侧重于记后洞,如此取舍,都是为后文...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文课本中选了一些“记”体文章,它属于古文中的“杂记”类,可分为五大类: 一、游记类。游记是记述旅行见闻的一种文学形式,按其内容侧重点,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以写景状物为主的纯游记作品。如柳宗元《永州八记》、徐宏祖《徐霞客游记》。二是借记游来阐述某些哲理的游记。如范仲淹《岳阳楼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等。二、记事类。这类作品主要是记述某一事件的经过情况的。如张溥的《五人墓碑记》,方苞的《狱中杂记》等。三、记人类。这类杂记叙述历史上重要事迹。  相似文献   

18.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是我国古代游记中的名篇,历来颇受重视.明清以来的重要散文选本,如茅坤的《唐宋八大家文钞》,吴楚材、吴调侯的《古文观止》,姚鼐的《古文辞类纂》,曾国藩的《经史百家杂钞》,林西仲的《古文析义》,张相的《古今文综》等都将此文遴选入书.现代人选编的一些古代散文选本,文科院校的古典文学教材以及中学语文教科书,也都选了这篇文章.但人们对这篇游记,品评的意见,论文的方法,却不尽相同。现在  相似文献   

19.
古代游记往往以状写山川自然美景、记游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取胜,然而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却一反常态,不以写景状物记游为主,而是借一次不成功的游山探洞经历,生发议论,阐明治学之道及人生哲理。正因为王安石游山探洞未能穷究山洞奇险之景,才有这位思想家对这次游览的深刻思索,也才有了这篇与众不同的游记,我们如何品评其中的魅力呢?  相似文献   

20.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的散文名篇,以其文质兼美的特点备受后世推崇,也是中学语文课本的传统保留篇目,但是现行的人教普通版教材的注解却引来了人们的诸多质疑,其中尤以对“庐冢”的质疑最为强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