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孙奇逢《理学宗传》是明末清初理学巨著,其编写纲要为合会朱王,其编纂特点有四:一是"以天为本"的学统论;二是"循环前进"的学术史观;三是"下学上达"的写作目的;四是"主辅内外相成"的体例。  相似文献   

2.
《宋元学案》附录的《苏氏蜀学略》是清代学者全祖望补撰的。他违背了黄宗羲原著的宗旨,又依照理学宗传拟定苏氏蜀学的学术渊源,并以为蜀学出于“纵横之学”而“杂于禅”;这些都是极不恰当和非常片面的。然而若将今本《宋元学案》视为宋元学术思想史,而不仅仅是理学宗传史,则它又具很丰富的学术思想史料的价值。《蜀拳略》是第一次将蜀学上升到学术吏的高度,这对晓清以来将蜀学作为具有地域特色的拳术的复兴,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史记》是研究古代汉语与历史的必读之书,中华书局的校点本《史记》是学习研究最常用的版本,但其讹误也并不鲜见。本文就《史记》校点本的正文及注疏讹误、记叙对话中的称谓不当,以及文字标点的不当之处提出几处商榷,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刺取彭本与今本《史记》及三家注的异文八例,讨论彭本在今升级《史记》校点本中可以利用和值得参考者。  相似文献   

5.
《清平山堂话本》是明代嘉靖年间钱塘人洪楩所刊刻的《六十家小说》的辑佚本.对此书的校点,目前所见有三个版本:(1)谭正壁校点本(古典文学1957);(2)石昌渝校点本(江苏古籍1990);(3)王一工标校本(上海古籍1992,按此本未出校).三家校点功不可没,但均存在某些失误.对此,语言学界已作出许多补正.笔者近来重读此书,发现三家校点尚有可商榷之处,今胪列于下(引文据谭本,个别文字保留繁体或俗字形式),敬请方家教正.  相似文献   

6.
明朝末叶,陆王学术盛极而衰,入清之后,王学“空谈误国”成为一时学者舆论的主流。尽管如此,陆王学术并没有成为绝学,依然按照其内在逻辑向前发展。康熙年间,王学大儒孙奇逢著《理学宗传》,黄宗羲著《明儒学案》,为王学争正统的目的显然已获实现。而由于黄宗羲《宋元学案》的未及完成,于是为陆学争正统的任务便历史地留给了陆王后学——李绂。  相似文献   

7.
《二十略》,是郑樵《通志》的精华所在。校点《通志二十略》,是列入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的项目,历经十来年的努力完成了校点工作,校勘出2386条讹误,其中有原文严重脱漏和年代错乱等,也存在着误解与疑难问题。出版后,学者们在肯定校点本大醇的同时,也指出了一些小疵,这些小疵当中,有的是必须改正者,也有应作商榷说明者。  相似文献   

8.
陶慕宁校注本《金瓶梅词话》,为明代万历本《金瓶梅词话》最新校本。该书的校点还很粗疏,并有较多失误。今对前20回试作补校。  相似文献   

9.
对中华书局整理本《后汉书》李贤注称引《史记》材料所存在的校点问题,结合有关资料,提出12则作讨论辨正。  相似文献   

10.
中华书局校点本《三国志》,集中了古今众多学者的劳动成果,远胜往昔各种版本,给人以后来居上之感。当然,校点六十五卷《三国志》这种繁复工作,是难得一开始就做得尽善尽美的。如果有人这样要求,那就太不现实了。也正因为如此,读书过程中,曾对其校点方面有所注意,发现可议之处还是有的。现将自己的一些想法汇拢来,总共四十余条,供校点者参考。其中有的条目,是前人曾经指出过的,以其言之成理而未被采用,故在扩充其依据的基础上重新提出来,这是首先应予说明的。  相似文献   

11.
在明清之际的儒学大变革中,作为北方儒生共同体领军人物的孙奇逢,以回归、重释孔孟经典来整合理学各派,由此其思想可分为两个层次:理学层次和儒学层次。正是两个层次的存在,一方面使得在清代北方形成的以孙奇逢为宗师的夏峰北学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也为明清之际的儒学大变革在新视野的开拓方面至少提供了暗示。  相似文献   

12.
孙奇逢是明清之际进步的思想家.他关于社会历史问题的诸多观点,也有可取之处,剔除糟粕,汲取精华,将其社会历史观中符合规律性的认识予以揭示,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是个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3.
明末清初的实践礼学思潮,主要是针对明末空疏的学风而兴起的,其代表人物有孙奇逢、陆世仪等人。他们针对当时动荡不安、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重倡儒学经世致用的宗旨,身体力行,实践礼学,重建儒家礼秩。实践礼学思潮在改良风俗、改造理学、保存与发扬传统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经过他们的努力,传统理学最终成为清王朝的官方主流意识形态,获得了正统、合法的主导地位,从而彰显了儒家文化,奠定了清廷稳定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杜琪峰代表性影片的分析,发现命运无常的宿命观是其电影主题的核心.正因为有此思想的统领,使杜琪峰的电影在文本和视听语言上逐步具备了独特的个人特色.本文试图对具有明显个人风格烙印的主题所作的全面解读,希望能为研究回归后香港本土电影的发展变化提供有益的材料支持。  相似文献   

15.
王夫之是明清之际最杰出的思想家之一,与当时的一代宗师顾炎武、黄宗羲、孙奇逢及陆世仪等比较,他更具思辨性和哲学抽象性。因此他留下的思想更显傅大精深。他以出众的睿智和超凡的勤奋潜心于中国传统思想的整理研究,尤其是对传统理学的研究。他在宇宙观上继承发展张载的“气”论说,并吸收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合理因素,提出气本生化论,完成了对儒学宇宙观的最高总结。以此为基础,他对理学的主要范畴进行整理、阐释,从而构建起自己引发新观念的理学创新思想。因此,他的著述虽然被隐埋了很长时间,但他那极具生命活力的思想在近代中国历史上仍然闪烁着耀眼的火花。  相似文献   

16.
孙奇逢、李颐、黄宗羲为明清之际儒学之宗,被时人并称为三大儒。作为明朝遗民,三人拒绝仕清,将精力转向了文化学术领域,私家讲学即是其重要的学术活动。通过对三大儒讲学经历及讲学内容、功用的考察,可看出其学术思想和清初儒风的嬗变。孙、李、黄同出于阳明学派,又都不同程度地对心学进行了反思和修正,在讲学时以包含实学思潮的理学、经世致用之学为主,戒空谈心性,主张由“虚”返“实”,以“实”补“虚”,表现出由阳明学返朱子学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万历前期"山左三家"公鼐、冯琦、于慎行独树新帜,标举"齐风",倡言革新."齐风"主张有其自身的内涵和产生的原因,同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旅游业中,景点的环境建设和营造是外部硬环境;文化性则是景点的内在软环境。南宁武鸣起凤山人文底蕴丰厚,挖掘开发其旅游资源,不仅可以带来经济效益,也可以传播壮族文化。  相似文献   

19.
王翠丽  高奇峰 《科教导刊》2019,(10):167-168
君易(化名)遭遇情感挫折、考试压力,加上自身个性因素,在一次偶然的狭小拥挤空间体验经历的作用下,出现幽闭空间恐惧倾向,在拥挤或狭小的空间,如电梯等会出现呼吸困难、心悸发慌等躯体反应。结合来访者实际情况,通过系统脱敏,结合放松疗法、认知疗法等使其症状得以缓解和减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