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眼中钉     
1.五代时赵在礼曾任宋州节度使。他贪赃枉法,鱼肉百姓。百姓十分痛恨他。 2.听说朝廷要将他调离,宋州百姓奔走相告,相互祝贺说:“眼中拔了颗钉子,真高兴啊!”  相似文献   

2.
宣武镇置于唐建中二年,治宋州,辖宋州、亳州和颍州。兴元元年,宣武镇增领并徙治汴州。至唐朝灭亡,宣武镇主要发生了割出、复领颍州的辖区变动。其原因主要是唐中央为了控制宣武镇及确保流经其境内的漕运通畅。安史之乱后,唐中央调整方镇辖区是控制方镇的主要举措,也是其存续近一百五十年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成德镇辖区变化反映的是唐朝廷与河朔三镇利益的争夺,其成因与朝廷试图控制河朔有关.成德镇是控制河北三镇的重要因素,其势力强则可以牵制幽州和魏博;若其实力过强,难以控制,朝廷则会缩小其辖区,增强其周边方镇.冀州、沧州、德州、棣州割隶成德,是朝廷意图通过增强成德镇,使河北三镇能相互抗衡,彼此牵制,以便朝廷控制河北.而易、定、沧三州另置义武节度,德、棣二州割隶横海军节度,目的又是为牵制骄横的成德镇.朝廷对成德镇辖区的调整,意在控制河朔三镇,河北稳定又利于朝廷稳控全国方镇.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仍能延续上百年与此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4.
安史之乱后.唐朝迅速由盛转衰,内有藩镇割据,独霸一方,不受朝廷帝制,外有吐蕃、南诏等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的侵扰。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唐朝还能够维持近一个半世纪,这其中,剑南道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对维系唐朝统治起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唐代商人入仕现象在安史之乱后更加多见。唐代商人入仕途径主要有:科举、买官、行贿、告密、捉钱、私觌等。而商人入仕的社会背景原因,一是唐商人经济力量增长进而追求政治地位,二是朝廷财政困难,三是官场日益腐败为商人入仕打开了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6.
论刘晏的经济改革思想唐任伍“安史之乱”以后,唐帝国面临极大的经济和财政危机,黄河流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①“州县多为藩镇所据,贡赋不入朝廷,府库耗竭。”②“百姓朝暮不足”,“寒馁不救,岂有生资。”③在这种公私皆困的情况下,刘晏受命理财,进行了一系...  相似文献   

7.
晚唐时期,宰相裴度以其忠君爱国的思想和文韬武略的才干,促使割据50多年的魏博六州、淮西各州、成德各州归顺朝廷,结束了自“安史之乱”后的割据局面,以自己的身家性命维系国家20多年的安危。  相似文献   

8.
世道剧颓波,我心如砥柱经过“安史之乱”八年洗劫之后的中唐时期,是一个政治腐败、危机四伏的时代。在朝廷内部,宦官掌握兵权,把持朝政;从长城以外到淮水之滨,一个个挂着朝廷“节度使”招牌的地方军阀各霸一方,世代相袭,形成一个个的独立王  相似文献   

9.
李白《独漉篇》写作背景复杂,争议颇多。《独漉篇》写于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其尚未从口之前。在作品中,李白倾诉了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希望为国除奸却遭弃如敝履的哀愁和伤感,同时也表达了希望在危难之时大显身手的昂扬斗志。  相似文献   

10.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朝廷平定了安史之乱以后,无力彻底消灭其余部,不得不任命降将张忠志(即李宝臣)为成德军节度使,薛嵩为相卫节度使,田承嗣为魏博节度使,李怀仙为卢龙军节度使,裂河北土地以处之。  相似文献   

11.
唐天宝十四载爆发的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一个转折点。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得唐代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家危难,社会动乱,人民痛苦,各种矛盾激化,使繁荣的盛唐一下子跌入了战乱之中。安史之乱也成为后人说不尽的话题。而和安史之乱紧紧扣结在一起的唐玄宗和杨贵...  相似文献   

12.
大唐帝国经过“安史之乱”以后,由鼎盛转向衰败。当时朝廷宦官专政,地方藩镇割据,土地兼并加剧,赋敛日益苛重,农村凋敝,百姓走死逃亡,阶级矛盾越来越尖锐。虽然唐宪宗削平藩镇,使国家趋向统一,但政治危机仍没有从根本上扭转,他死了以后,朝廷更加腐败,国家继续沿着衰亡的轨道滑下去.就是在这样一个“大厦将崩”、“巨川将溃”的中唐时期,出现了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诗人——柳宗元。  相似文献   

13.
《太原大学学报》2019,(5):85-90
由汉至唐,儒学影响不断加强,燕赵民风经历了由先秦的剽急悍劲到其后性缓重儒的变化。但五胡乱华与安史之乱破坏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同时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儒学的影响。儒学与燕赵地域文化、胡乱与朝廷统治力之间构成了复杂的关系,深刻影响着燕赵民风的演变。  相似文献   

14.
李、杜梁宋之游实为宋州之游,并不包括汴州。从唐代诗文典籍来看,唐代人称"梁宋"、"梁城"时,一般是单指宋州。从李白、杜甫诗记游梁宋的行踪来看,李、杜初次相会的地点应在宋州,其梁宋之游也只是宋州之游。《新唐书·杜甫传》关于杜甫"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的记载不可信。李白《梁园吟》引蓬池、信陵坟、苍梧云等有关汴州的地名和典故,只是为了抒写人事变迁的感慨,并不是实写汴州景物,因而并不能证明李白当时游了汴州。  相似文献   

15.
唐廷以逾于常时的军赏奖酬军功,加速了"安史之乱"的平定。其后,唐廷为了在藩镇林立的政治局面下维护统治权威,将与复杂政治、军事局面密切关联的军赏拓展为经济利益输送的工具,利用军赏着力建设中央嫡系武装——神策军,并在以"两税法"削弱了地方财权后,倚之加强对藩镇军政的控制。此外,唐廷还尝试以军赏配合政治运作绥靖河朔骄藩,并在强藩坐大时,以其维护朝廷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韩琦是北宋的朝廷重臣,曾为相十载,赞辅三朝,在北宋政局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方面起了重大作用;他也在地方为官多年,为当地的边防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7.
唐朝自安史之乱以后,国力日衰,中央失去了对边将的控制力。原来为了镇压边地各族人民的反抗,防御吐蕃、突厥、契丹的侵扰,而设立的节度使,此时权力不断膨胀,他们自署官吏,自专刑赏,户籍不报中央,赋税不入朝廷;他们既有土地,又有人民、甲兵,财富;他们职位的更替,常常受子承父业,或兄业弟继,朝廷对此无可奈何。这些土皇帝割据的地方,完全成了与中央对立的独立王国。更有甚者,唐朝政府为了急于求得苟安,对于安史降  相似文献   

18.
韩琦是北宋的朝廷重臣,曾为相十载,赞辅三朝,在北宋政局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方面起了重大作用;他也在地方为官多年,为当地的边防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9.
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襄州人(今湖北襄樊人)。唐代诗人。张继中了进士后正赶上安史之乱爆发,所以朝廷也没有给他官职,他就到苏州一带避难去了。在那里写下了千古绝唱《枫桥夜泊》一诗。后来他又出去做官,写下了诗多诗篇。他的诗风格清远,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迎神赛会屡禁不止的原因很多,经济原因却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16世纪开始的商业化促进了迎神赛会经济功能的深化,主要表现为:迎神赛会的市场功能不断强化,就业功能被广泛认可。市场功能的强化保证了商人对赛会的持续捐助,稳定了赛会的资金来源;就业功能被部分士人认可,并最终得到乾隆帝的承认,促成了乾隆朝"宽禁"政策的出台。由此,迎神赛会屡禁不止的现象演变为朝廷弛禁赛会的局面,反映了朝廷对民间社会思想控制的削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