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王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登上皇帝宝座,接着就是辉煌的“贞观之治”,从而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明君圣主。“一俊遮百丑”,于是李世民发动这次政变是“被迫的”、“自卫的”、“正义的”看法就将人们困扰了千余年。  相似文献   

2.
《三国演义》与中国历史文化(二)□张思恩四、《三国演义》多角度反映了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勤政爱民”是中国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在古代,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都很注意争取民心。刘备被描写成典型化的封建仁君,躬行仁义,诚恳待人。徐庶投奔他,认为...  相似文献   

3.
源于东汉时期的木偶有称“百戏之父”“百戏之母”,而南充川北大木偶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逼真的造型形象、生动的精湛表演,堪称一流。在市场经济时代,作为全国首批“非遗”项目,象征历史厚重感的南充“大木偶”。为何能够再次“青春焕发”?  相似文献   

4.
皮影戏,又称灯影戏或影戏,属傀儡戏。影戏由艺人操纵皮质或纸质的平面侧影形象的道具,通过灯光将其投于影窗,配以唱念音乐表演的一种古老戏剧形式。皮影戏在中国民间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的生态记忆。影戏源于汉代,更多的记载是宋代。大量史料证明,中国影戏的兴盛期是北宋。“看三国流眼泪”,即当时观众看“三国”影戏,“每弄之斩关羽,辄为之泣之”,可见影戏之艺术感染力足以使观众动情。  相似文献   

5.
周健 《华夏文化》2001,(4):51-52
《红楼梦》这部古典小说包含着丰富深厚传统文化之内涵 ,对茶和茶文化也同样有着精彩的描写。中国人开门七件事 :“柴米油盐酱醋茶” ,茶作为传统饮料必不可少 ,我国的茶文化更是历史悠久 ,影响深远。《红楼梦》描写了封建贵族的家庭生活 ,篇中人物喝茶品茶覆盖全篇 ,其深得中华茶文化精妙之所在。就其侧重点不同 ,略而言之 ,可分三种 :(一 )品用之茶。此茶用以品 ,当属珍品极品。此种茶的描写主要集中在著名的“栊翠庵茶品梅花雪”这一回 ,妙玉奉茶贾母 ,贾母误以所奉的“老君眉”为“六安茶” ,通过此回描写 ,烘托出贾府有着许多“茶道高…  相似文献   

6.
丛新强 《寻根》2005,(5):13-17
李泽厚先生在其《美的历程》中,将“龙飞凤舞”喻为“在中国大地上高高飞扬着的史前期的两面光辉的、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图嘴旗帜”。从烛阴、女娲的神怪传说,到甲骨文、金文中有角的龙蛇字样;从青铜器上的各式夔龙再到《周易》中的“飞龙在天”、“或饮于渊”、“见龙在田”,一直到汉代艺术中的人首蛇身诸形象,“龙”这一特殊的图嗨佯式以其神秘的力量长久地吸引、凝聚蕾华夏民族,乃至成为立国之象征。无独有偶。  相似文献   

7.
鲍鹏山 《寻根》2001,(1):30-34
2世纪末是一个让历史学家摇头不迭感慨万端的时期。那是一个政治与社会太黑暗无道的时代。3世纪初,以承继汉祚自命的蜀汉皇帝刘备与其丞相诸葛亮就经常在一起讨论桓灵之际的政治问题。刘备死后,诸葛亮在他的《前出师表》里,就告诫刘禅要吸取历史教训,感慨“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刘备)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桓灵”已经成为黑暗政治及昏君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8.
文同诗中的历史、艺术、自然等主题关联到几种类型诗歌,其咏史诗强调从儒家思想、立身之道、时代风气等出发评判史实,历史选材和历史评价也内化为其心理结构;其乐府诗更注重审美理解和习俗认同,常采用代言形式以主人公口吻自述,实则假定、归并历史时间、空间和典故以集中描写主人公的境遇、志向和情感。其写景纪行诗在将风景比作图画、画法外,还存在自然或风景为绘画主体、诗选取奇胜景观等说法;其咏物诗在描写、比喻、寄托外还探讨处境险恶的动物合理的生存之道。要之,其历史选择与人生和审美的价值选择有关,其艺术观更为多元;而自然对他来说既有风景描写和身心安顿之用,也是理智探讨的对象。  相似文献   

9.
唐代诗歌中颇多描写“梨花”的作品,诗人尤好以“梨花”喻女子之白皙。例如《全唐诗》卷164李白《宫中行乐词》其二云:“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根据张为《本事诗》记载,《宫中行乐词》系李白醉酒后应唐玄宗之召而为,诗咏杨贵妃之雍容华贵。无独有偶,  相似文献   

10.
贡院春秋     
孙欣 《寻根》2012,(2):4-9
“矮屋静无哗,听食叶蚕声,敢忘当年辛苦;文星光有耀,看凌云骥足,相期它日勋名。”清朝湖南巡抚陈文恭为湖南贡院题的这副对联形象地描写了考生在寂静低矮的号舍,奋笔疾书的情景,更深深地道出了千年来知识分子“十年寒窗无人晓,一朝成名天下闻”的梦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