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代中国重视家教、家训。诸葛亮的《诫子书》是一篇充满智慧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文章短小精悍,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本文从《诫子书》的人文教育思想和自我教育思想着手探究,对《诫子书》中的教育思想方面的观点进行提炼、归纳、分类和整理,解析人文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内涵、意义和方法,使这些教育思想得到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同,使这些教育思想更好服务于现代教育理论的建设,为当今教育提供一个参考和借鉴的方面。  相似文献   

2.
《剑桥家训》是剑桥大学博士卡洛林·奥斯汀专门为自己的三个孩子编写的励志故事集。这些故事活泼有趣,每一个故事都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都蕴含着深深的母爱,仿佛一种神奇的力量,在不知不觉中激励孩子奋发向上,促进孩子对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而获得更多的智慧、勇气和信心;还可以帮助他们挖掘潜能,开发情商。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剑桥家训》是一本剑桥版的《诫子书》。  相似文献   

3.
中国家训 ,是古人向后代传播修身治家、为人处世道理的最基本的方法。这些家训中所包含的人生哲理、处世德行 ,不仅陶冶了我们民族的性格 ,也形成了我们独特的民族传统 ,是我们中华民族最珍贵的遗产。这些家训的内容十分广泛 ,涉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 ,包含了相当多的思想精华 ,其内容从大的积极的方面来说 ,大致可以包含以下几点 :1.孝敬父母。如宋苏洵在其《安乐铭》里写到的 :“圣贤千言万语 ,无非纲纪人伦。竭力孝养父母 ,劬劳恩似海深。晨昏省候安否 ,凡事体顺颜情。当效返哺之义 ,寻思跪乳之恩。”明李应升《诫子书》说 :“祖父…  相似文献   

4.
诸葛亮的《诫子书》、《诫外生书》集中体现了其"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和"勉志力行"的家训思想。他勉励后辈"志存高远",在品德培养上主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在治学上提倡"学以广才",希望子弟通过静心学习和广泛咨询来增长才能,成为国之"重器",以济世安民。诸葛亮的家训思想是其宝贵人生经验的升华,备受后人推崇,不仅成为帝王教子的指导思想,也被许多文人士大夫传承,对当代面临生存困境的中国人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传统家训与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家训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源远流长,无疑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必有家,家必有训。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中,就必须改造和扬弃传统家训文化,建设与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精华相承接的且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家训文化。  相似文献   

6.
陈延斌:江苏师范大学伦理学与德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著有《中国家训史》等书。家风、家训、家规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家庭教育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如何看待过去的家训、怎样创建未来的家训是我们面对的课  相似文献   

7.
我国家训类著作源远流长。南宋刘清之博采经史群籍,编纂了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家训总集──《戒子通录》。本文简要论述了家训著作发展的三个阶段,在考证了刘清之的生平事迹、《戒子通录》一书的版本源流基础上,指出了该书在我国家训文献的校勘、辑佚以及家训思想发展变化的研究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家训是中国历代先哲在立身、处事、为学等方面训诫后辈儿孙的家庭教育的实录,在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古代家训能够伴随结构复杂、礼节繁琐的古代家庭历经几千年风风雨雨,仅从这一点就显示出它的合理性。家训中凝结了我国最鲜明、最突出的优良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部分。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也曾说过:“中国文化的特质是家族精神。”  相似文献   

9.
传统家训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历史上的家训,作为一个文化范畴,是社会意识形态在家族领域和家庭关系上的体现。家训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家训内容丰富,有与儒家思想一致性、血缘性、等级性、和谐性、封闭性的特点,既是中国传统宗法社会的产物,又是一个不断变迁的文化体系。对传统家训文化,应予批判地继承,其精华部分可为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借鉴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
家训,是我国传统家教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优秀的家训将对孩子的成长起到重要作用。《朱子家训》便是这样一种优秀家训。《朱子家训》为清初朱用纯所著,集中体现了朱用纯治家教子思想。清代曾定为蒙学课本。它意深语浅,对仗工整,上口易记,通俗明白,在当时影响很大。在以后的岁月里又广为流传,几乎成了家喻户晓的一篇名训。《朱子家训》内容丰富,涉及到日常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可圈可点之处很多,现择其要者,略加陈述。(一)卫生整洁。“黎明即起,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天色微明的时候,就要赶快起床,整理屋子,打扫庭院。不论室内室外,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收拾得整整齐齐。讲好个人、家庭卫生,有利于保护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在抗击“非典”的非常时期,卫生问题越发引起人们的重视,如果每个家庭成员都能做到“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内外整洁”,就可以有效地抵御病菌、病毒的侵袭,使身体健康得以保证。父母要这样做,也要教育孩子这样做。“洒扫庭除”,贵在坚持。要让孩子天天坚持,养成习惯。(二)珍惜物品:“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每吃一顿饭、每喝一口粥的时候,都要想到粮食的珍贯,因为每一粒都是农民经过辛勤劳动换来的,“粒粒绵辛苦”。就是看到半截线半截丝,也要经常想到其生产过程的艰难,应格外珍惜它。要让孩子增强  相似文献   

11.
《竹庐家聒》和《女闲》是清初青岛地区著名的平民学者胡峄阳的家训著作。作为地域化的平民家训,它们反映了清初青岛社会民众求平安的社会心理、好赌的社会风气、尚读书的社会文化教育及受礼教束缚的女子教育等社会文化情况,同时针对这些社会文化因素对家族子弟进行训导,对清初青岛胡氏家族的发展及地方社会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文献资料为依据,对《庞氏家训》的结构特点、教育子孙立志、良好的家庭行为规范育人、良好的家教育人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评价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延斌:江苏师范大学伦理学与德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著有《中国家训史》等书。  相似文献   

14.
家训文化源远流长。《朱子家训》是明代家训文学的典范,倡导勤劳节俭、德教为先、孝亲敬祖、安分守己、身教重于言教等教育理念,在现代家庭教育中仍然起着很好的教化作用,能够帮助我们深刻反思现代文化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传统的家训文化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朱子家训》以家训的形式,简明扼要地阐明了为人之道。其内容涉及重道德全面教育、人才目标培养、勤俭持家、和睦处世、重人品的婚嫁观、保护动物的生态意识、积极的纳税思想,这些都有一定的继承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有许多载体,而人造物体是其表现形式之一。在这类承载着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人造物体中,又可以再分为建筑物载体、构筑物载体和制作物载体等三大类型。在建筑物载体中,祠堂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而在祠堂文化中也具有浓重的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意蕴。在构筑物载体中,处于庄园附属物地位的构筑物比较突出,并且以丰富、生动的形式传递着中国传统家训文化信息。在制作物载体中,有着形形色色的小物体,不过这些物体能够"以小见大",承载着中国古人为人处事的智慧,寄寓着历代先祖对于后代子孙的人生愿望。  相似文献   

17.
乡贤精神含有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力量,在促进乡风文明、民风淳朴等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家训文化是家族教育的基本内容,蕴含着丰富的乡贤精神。《钱氏家训》绵延千年,从家族责任走向社会责任,充满"修齐治平"智慧,蕴含着修身齐家、友爱相携,肩担责任、投身公益,护民效国、造福百姓等乡贤精神。加强乡村家庭德育建设,形成良好家风乡风;营造和谐的家庭邻里文化生态,助推乡村文明建设;提升乡村家庭社会责任意识,铸就村民家国情怀,是新时代乡村家庭建设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8.
爷爷活了88岁,是在过完米寿生曰的当天傍晚离开我们的。老人生前做过乡村医生和公社保管员,也下田种过小麦和玉米,一辈子活得不宽裕,却爱读《论语》《庄子》这类古书,而且百读不厌。他尤其喜欢读明代学者朱柏庐所著的《朱子家训》,并时常用书中“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的大道理教化儿孙,唯恐我们在修身治家方面乱了方寸、错了章法。  相似文献   

19.
从传统家训中汲取文化养料,切实实现以好的家风带民风、促政风、正党风,是当下中国文化建设领域重大而迫切的理论课题.包括汉阴沈氏家训在内的传统家训重视在家族内部倡导和推行进德修身、睦亲齐家、治家兴业、待人处世等方面的伦理道德准则,以别具特色的教化功能和教化方式促进了良好家风的形成,对我们今天治家教子、立身处世及创立具有时代精神的新的家训文化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诸葛亮的《诫子书》、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朱伯庐的《朱子家训》、曾国藩的《曾子家训》是我国的家风建设名著。毛主席之孙毛新宇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低调做人、清廉是毛家的家风";周总理曾专门召开家庭会议,定下"十条家规";习近平总书记的母亲齐心在回忆录《我与习仲勋风雨相伴的55年》中写道:"习仲勋同志特别重视从严教子,两个儿子从小就穿姐姐穿剩下的衣服,勤俭节约成了习家家风。"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好的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