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归有光为明代“唐宋派”散文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项脊轩志》真情为文、不事雕琢。《项脊轩志》叙的是平淡琐事、但事细而情深;笔墨简洁、言近却意深;情绪悲愁,情深而意长。从《项脊轩志》看归有光其人其文可谓:情到深处归平淡平淡之中见至情。  相似文献   

2.
黄曼 《语文知识》2006,(3):38-38
归有光的散文中最为人称道的是《项脊轩志》,但我更喜欢《寒花葬志》。《项脊轩志》表现的是一种对家道中落、物是人非的感伤情绪,《寒花葬志》则表现了一种更为深沉的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3.
王猛  魏艳丽 《文教资料》2011,(10):14-15
中年丧妻,是归有光人生中最为悲切的一件事。归有光对刻骨铭心的爱情的表达技巧就十分丰富。《项脊轩志》是归有光的名篇。借项脊轩的兴废,归有光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也表达作者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感情。  相似文献   

4.
归有光的散文被称为"明文第一",而《项脊轩志》是他的一篇名作。读者在解读这篇散文时,往往被归有光词短意长的真挚情感所打动,同时也感慨于这篇作品所表达的人生志向。笔者搜集了众多学者和语文教师研究《项脊轩志》的成果,拟从主题、写作特点和教学设计三个角度,对学界的研究成果加以梳理,同时给出语文教师在设计《项脊轩志》时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5.
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以项脊轩为支点,结构清晰地描写了三重空间,修葺前后项脊轩的现实空间,“诸父异爨”的家族伦理空间,追忆母亲、大母、妻子的情感空间。解读文本架构的三重空间,阐释《项脊轩志》的三重空间诗学意蕴,极富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归有光19岁时写《项脊轩志》。项脊轩,是小阁子,"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的破败的"百年老屋",也是"余稍为修葺"而成的书屋。它见证了"我"的读书之"可喜",也见证了家破人亡之"可悲":伯叔分家,母爱不再,祖母遗愿不遂。归有光32岁时补写《项脊轩志》,项脊轩又见证了"我"的婚姻的幸福与不幸。归有光写读书短暂的喜,不过是为了衬托人  相似文献   

7.
我们先看看下面几个例子: (1)开户内日之光,目光不能照幽,凿窗户牖,以助户明也。(王充《论衡·别通》 (2)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归有光《项脊轩志》) (3)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归有光《项脊轩志》)  相似文献   

8.
姜友芝 《学语文》2011,(5):52-53
归有光是明代著名散文家。钱基博称他是明代最杰出的散文家.这种评价是中肯的。归有光在散文方面推崇司马迁的《史记》,“得其神理”,同时也尊崇唐宋诸家。他的著名作品有《先妣事略》、《寒花葬志》、《项脊轩志》等,其中《项脊轩志》是他的杰作。  相似文献   

9.
<正>明代著名散文家,人称"震川先生"的归有光有"明文第一人"的美誉。归有光散文源出司马迁之《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极为朴实,感情十分真切,被誉为"明文第一"的确是名至实归。归有光散文,常以日常生活细节和家庭琐事,来表现母子、夫妻、兄弟乃至主仆之间的深情。这一类散文,言近旨远,感情真挚,语言朴素,细节生动,画面优美。《项脊轩志》、《寒花葬志》等篇最能体现归有光散文的特点,其中尤其以《项脊轩志》最为感人至深。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21,(78):13-15
《项脊轩志》之所以感人,归有光之所以能够以"淡笔写挚情",主要归功于其出类拔萃却不显山露水的细节描写。文章就从细节的选材、细节之间的组合、具体细节的描述三个方面探索《项脊轩志》中细节描写不易为人察觉的妙处。  相似文献   

11.
归有光的真性情散文《项脊轩志》,感人肺腑,赚了多少人的眼泪.而作者本人人生多波折,幼年丧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子,令人欷歔不已.古往今来,其身上折射了太多的纤细和脆弱,贴满了“柔情”的标签,本文试从《项脊轩志》一文中挖掘还原真实的归有光,有“柔”亦不缺“刚”,才不失男儿本色  相似文献   

12.
当我重新品读《项脊轩志》,再次走进归有光的生活世界,感受到的依然是那扑面而来的浓浓的亲情。  相似文献   

13.
清代桐城派古文大师姚鼐编选《古文辞类纂》,继唐宋八大家的文章之后,于明代三百年间的作家只选了归有光一人的作品,而《项脊轩志》又是公认的"太仆最胜之文"。归有光对"志"和"记"是有严格区分的,他的文集中《双鹤轩记》《沧浪亭记》等,都用以记"事",而如《兰圹志》《寒花葬志》等,则以"志"为篇名,以记录人物事迹为主。因此,《项脊轩志》这篇文章记事或物是辅,记人是主。抓住人物——文中的三个  相似文献   

14.
拜读了余一鸣等7位同人发表于《语文通学通讯》2002年第7期的《〈项脊轩志〉备课资料》以下简称《资料》)、郭瑾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年8-9期合刊的《〈项脊轩志〉教学札记》(以下简称《札记》),发现对若干问题的解释不确,甚至有悖于历史事实。普通高中语文第二册特别是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教参”)选编了大量资料,其中一些观点也颇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为了能使归有光和《项脊轩志》的若干问题有一个明确的解释,起码有利于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鄙人不揣浅陋,略陈己见。一、“项脊轩”是什么意思?它是归有光命名的吗?《…  相似文献   

15.
关于教材处理。1990年版高级中学语文课本第五册第一单元议论文,新增了《文学评论两篇》。这篇课文与茅盾的《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编在一起。茅盾评论的是长篇小说《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文学评论两篇》评论的是归有光散文《项脊轩志》的内容和形式。第五册第七单元编有《项脊轩志》。《项脊轩志》为课外自读课文,《文学评论两篇》为课内自读课文。《文学评论两篇》既可作为《项脊轩志》课外自  相似文献   

16.
在解读《项脊轩志》时,人们常常遗忘了对“项脊轩”本身的观照。笔者认为,归有光对待项脊轩前后不同的态度,恰好折射了他科举仕途由无限憧憬到失意消沉再到重新振作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7.
归有光《项脊轩志》中"论"的部分,即标记为"项脊生日"一段,对于准确把握文章主旨、感知语篇结构之美以及认识归有光散文艺术成就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赏析了归有光散文代表作《项脊轩志》,即事抒情,真切感人,注重细节,刻绘生动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9.
《项脊轩志》是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项脊,是归有光九世祖道隆所居之处。轩,是有窗的廊子或小屋子,旧时多用为书斋名或茶馆、饭馆等的字号。志,是记的意思,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归有光把自己的书斋题为"项脊轩",含有怀宗追远之意。  相似文献   

20.
《项脊轩志》是归有光的散文杰作,它通过景物的描写、人事的教述,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厚感情。它随事曲折、感情深厚、情致妙肖,具有一种浓郁的阴柔美。《项脊轩志》的阴柔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