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书是我们所有的人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我这里说“我们”是指儿童、少年、成年、老年.所谓活一辈子,读一辈子。要是做学问的人.就更应该研究一下如何读书了。  相似文献   

2.
人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总会有一些感触的,只不过有的感触是刻骨铭心的,让你一辈子都无法忘记,而有的就像昙花一现,便永远地消失了。在我的记忆中,使我能够一辈子都会记住的,到目前为止,要数高三了。  相似文献   

3.
天堂大逃亡     
马俊华 《科技文萃》2005,(1):134-137
人活在世上,要是经历的苦难和挫折太多了,就会生出一种渴望:要是能上天堂多好呀!可天堂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大家也都没见过.前人的描述,都是逆着自己的缺憾,去做补偿式的幻想,通常是自己缺乏什么,天堂就有什么.自己要是没有吃到麻花,就说天堂里到处都是麻花.自己要是镶不起金牙,就说天堂里的人都是满口金牙.可自从科学昌明以来,宗教的地位江河日下,人们似乎就不太相信宗教了,也就不再幻想天堂了,这倒为我留下一个空白,可以站在新千年的地基上,重新幻想一下天堂的景象.  相似文献   

4.
不做完人     
有位百岁老人,临终前把儿孙叫到床边,在回顾了自己一生的经历后,他郑重地告诉儿孙们:“我这一辈子谨小慎微,怕狼怕虎,什么风险也不敢冒,什么错误也没有犯,什么人也没有得罪,可什么大事也没有做成。我死了,没有什么遗产可以留给你们,只有一句话,你们千万要记着,就是你们今后做人,千万不要做像我这样的‘完人’。老人说罢,就静静地闭上了眼睛。千万不做“完人”,这是老人总结一生经验得出的震聋发聩的结论。人活在世人,应该像流水、像星星、像闪电、像露珠,在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里,充分表现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如…  相似文献   

5.
读书是我们所有的人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我这里说我们是指儿童、少年、成年、老年,所谓活一辈子,读一辈子。要是做学问的人,就更应该研究一下如何读书了。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是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  相似文献   

6.
话语     
我自己经历什么困难、遇到什么波折都是次要的,无足轻重的了。有几个人能像我这样幸运?刚好在我的位置上干了一件全国老百姓都喜欢的事情,很多人奋斗一辈子还没有做成一件事。  相似文献   

7.
孙善慈 《教师》2011,(13):123-123
从事教育工作已有二十多年了,常听到许多即将退休的老教师闲谈时说:教师这个活是一个良心活啊!教了一辈子书,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知足了。那份淡然,那份坦然,让我沉思:老教师们的话虽很朴素,却道出了最简单而最至诚的道理。他们没有像一些人给教师加上一些虚无的桂冠,却以自己一生的职业实践道出教育的根本,用自己的“心”打造了自己一方亮丽的天地。  相似文献   

8.
从事教育工作已有二十多年了,常听到许多即将退休的老教师闲谈时说:教师这个活是一个良心活啊!教了一辈子书,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知足了。那份淡然,那份坦然,让我沉思:老教师们的话虽很朴素,却道出了最简单而最  相似文献   

9.
正我记得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苦难从来就不是正能量的东西,千万不要感谢苦难,你最应该感谢的,是走出苦难后浴火重生的自己。当你经历过那些伤心煎熬的事之后,你会发现,你比你想象中更强大,你渐渐地成为一个不  相似文献   

10.
苦难的魅力     
渴望生命的存在是自己定格的形式。每个人总是在自己的世界里构筑自己的梦想和理想。人们厌倦了被安排的生活。我在谛听苦难的声音。没有人会明白,我为何对苦难情有独钟。我渴望苦难的到来,把我的人生打造得更加别具一  相似文献   

11.
第8秒的鱼     
李思璁 《下一代》2014,(8):16-16
有人说:"鱼的记忆只有七秒,七秒之后所有记忆都会被遗忘。"这样听起来有点凄凉,我曾经以为遗忘是最悲伤的事。他们说:"当你不再拥有时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忘记,如果连记忆都没有了,那就真的是一无所有了"。《泰坦尼克号》中的女主人公,让我觉得人是可以靠回忆活一辈子的。可是当我一天天长大,越来越多的人走过我生命,我发现也许世界并不同于小说、电影中描述的样子。我们没有经历过兵荒马乱、大灾大难的日子,我们所经历的都是平平淡淡的青春,有人来有人走,身边的位置就那么大,哪能把每个人都留下。我们在记忆的沙堡中不停往前走,和过去一一挥别然后开始新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的古语里,没有比“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更动人、更悲壮的了。但如果没有前人的“知其不可而为之”,就没有后人的为而使之可,就没有历史的前进与科学的进步,就没有人类文明的积累与辉煌,就没有可歌可泣的历史、今天与未来。当你面对生活中的未知领域时是望而却步,还是do it、try it呢?王蒙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诠释:“活一辈子,连正经的痛苦都没有经历过,岂不是白活一回?岂不枉走人间?”他告诉我们,一个人,尤其是青年人,就应该敢于挑战自我,决定自己人生的命运,让自己的人生燃烧!文章从不同的文化背景会造成不同的教育理念这一话题入…  相似文献   

13.
谁更不幸     
一个婴儿刚出生就夭折了,一个老人寿终正寝了,一个中年人暴亡了,他们的灵魂在去天国的途中相遇,彼此诉说自己的不幸。婴儿对老人说:“上帝太不公平,你活了这么久,而我却几乎没有活过。与你相比,我真是太不幸了———我失去了整整一辈子呀。”老人回答:“你差不多没有得到生命,所以也就无所谓失去。谁得到生命的赐予最多,谁死的时候失去的也就最多。长寿的才是最不幸的人啊。”中年人生气地叫起来:“你们谁都比我强。你们一个无所谓活不活,一个已经活够数,我却死在正当年,把生命曾经赐予的和即将赐予的统统失去了。在我面前,你们居然还好意思…  相似文献   

14.
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出生于一个破产的农民家庭。他在青年时期是个流浪汉。 有一天,杰克·伦敦在街上游逛,他感到空虚苦恼:自己饱受贫困与苦难,转眼已19岁了,难道一辈子就这样生活下去?他漫不经心地走进一家图书馆,随手拿起  相似文献   

15.
一辈子的事     
我们要一辈子在一起我们要一起长大一起面对一切但是为什么一辈子刚刚开始你却已经离开为什么到最后还是要我自己长大自己去面对一切到达终点只有我自己而已———题记一十二是我小学的朋友。她曾经跟我说过,要一辈子在一起。小学,是我和十二形影不离的六年。她的座位在我的后面,上课的时候,我们在作业本上撕下纸来写纸条。大段大段的话,有关梦想、人生和朋友。“你相信吗?蚊,”她总是这样问我,“我们可以一辈子在一起。”“十二,我不知道,一辈子那么长,一辈子太长了。”“不长,蚊子,不会太长,我们在一起就不会太长。相信我,我们肯定会一辈…  相似文献   

16.
人可以创造奇迹,人却无法创造出任何的神绩。著名文学评论家韩梅村教授在《张俊彪论》一书的开篇第一句就写道:“在当代中国文坛上,张俊彪算得上是一个奇迹。”他这样写,主要是对我的苦难经历的熟稔,对我的写作动因的理解,以及对我孑然一人上路的喟叹。这也正如著名文学评论家刘俐俐教授在《理论视野中的作家张俊彪》一书的绪论中写下的这样的一句话:“……这样,张俊彪就将自己与新时期的一个个文学潮流拉开了距离,他自己就是一个独立的文学潮流的代表,  相似文献   

17.
与山有缘     
袁屹 《少年读者》2008,(4):34-35
我真的爬过不少山,然而都不是名山。许多人活一辈子都没听过它们的名字,偏偏我,在这些山上留下了深深浅浅的足印。或许名字真能决定一个人与事物间的缘份——我的名字里,就有“土”也有“山”。  相似文献   

18.
每一个人都可以列举出100条不幸福的理由和证据。特别是上个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出生的人,更有一系列经历苦难的记忆和痕迹:如出生就挨饿,上学就停课,工作遇到下岗,孩子上学交高学费等等,真是倒霉极了。许多人觉得自己不幸运、不幸福,正是被这一面面苦难的墙遮挡住了幸福的花园。我们为什么不翻过墙去,看看墙的另一面是否藏着快乐的宝藏和知识的树木?有的人津津乐道于苦难,有的用放大镜放大着不幸,还有的把苦难当作沉重的包袱肩负在身上,对于蓝天上美丽的云彩视而不见。苦难人人都有,不幸人人都会遇到,不同的是观看的视角和面对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冯家胜 《师道》2003,(1):42
有的人生活了一辈子,并不懂什么叫生活;有的人在走完自己一生的旅程时,也没有体味到人生的快乐。我不知道什么是人生,人生的真谛是什么。我只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就像天上的行星一样,有的发出耀眼的光芒,有的被光芒所覆盖,默默地运行着,还有的自身并不发光,借着别人的光辉“显耀”自己。正因为有了这些不知名的小行星,天空才变得如此美丽、高深莫测。有人把追求物质享受当作是幸福,把它当作终身奋斗的目标,当终了时,守着一大堆花花绿绿的金钱满意地离去;有人把精神享受当作自己的最终目标,视金…  相似文献   

20.
一从2017年开始,我陆续收到一些样刊和稿费单,但从没有主动和别人说过,主要是想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毕竟只是一点小小的收获,况且别人也未必对这些感兴趣。前年2月,在新学期教师培训会上,我向本校老师们讲述了自己坚持教育写作的经历,会后就着手组织成立教育写作群。之后,3月1日那天,以“一件事一群人一辈子”为主导的“三一教育写作成长团”宣告成立,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种成长方式,从此我就在朋友圈发一些相关消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