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效追问是激趣、质疑、探究的途径,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更深入地走进文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精彩的追问建立在教师对文本潜心钻研的基础上,体现着教师的智慧和学识。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6,(16):32-33
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深度追问有别于粗制滥造的是非问、选择问、连续问等低效追问。深度追问,有利于教师能即时全面地掌握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过程与到达层面,以便教师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重新激活学生的深度思维,进而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就深度追问的"投石击水"、"逆水推舟"、"他山之石"三种方式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3.
黄慧玲 《教育》2011,(18):42-43
<正>课堂追问、对话,是教师以追问、对话的方式协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品德课堂中的追问、对话是教师与文本、与自我、与学生进行深度对话后,借助教师对教学意图的全面把握,引领学生与文本、与教师、与自我进行对话交流的过程。这种追问、对话能引发学生最本真的体验,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能力的发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从而产生心灵感动心灵,生命点燃生命,智慧启迪智慧的效应。  相似文献   

4.
提高阅读的有效性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努力的目标。追问是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一步提问,也是在恰当的时机,教师有针对性的提问。有效的追问能够推动阅读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一个个问题,一步步追问,让学生在逐层提问中深入文本,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体味文本的内涵,使阅读课堂不再枯燥,充满求知热情。  相似文献   

5.
追问是课堂提问的一种形式。教师要善于采取追问的形式展开教学,以使学生获得对所学内容的深刻认知,进而使阅读教学真正走向深刻。在追问中内化文本语言;在追问中突破文本难点;在追问中理解文本主旨。  相似文献   

6.
<正>"追问",就是追究根本地查问,反复多次的问。对于这一教学策略想必教师都较为熟悉。高中语文教学中,为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和解读知识文本,教师通常会采取追问的教学形式,引领学生在有效"追问"的带领下,生成对文本的独特深刻见解。追问不仅是一种教学机智,更是一门行为艺术。笔者在此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追问"。一、追问需有"着眼点",寸积铢累追问,是将问题聚集在某一内容,通过一个问题的创设,穷追猛打,找出正确理解的过程。追问是引导学生的思维进行延展,从而生成正确理解的过程。不过,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教师要树立文本细读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会追问性阅读,利用各种追问形式梳理文本要义,确保阅读教学顺利进入多元互动境界。让学生在文本细微处追问、在经典处追问、在设悬处追问、在寓意处追问,都能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思维冲击,并在不断发现、体验、感受、体悟中形成个性化阅读认知。文本细读有多重制约因素,语言是媒介、发现是桥梁、追问是途径,唯有彼此兼顾,才能构建完整的阅读链条。  相似文献   

8.
以追问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不仅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课堂问题,还能让学生自主地理解、掌握文本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文本的用词特点、人物形象、表达方式进行追问,让学生理解文本的内蕴,倾听文字背后的声音,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思维品质是个体的思维质量,个体的思维发生和发展具有显著的个人差异,思维品质体现的便是个体思维的水平和能力的差异(鲁子问,2015)。在英语课堂,特别是阅读课中通过各种方式来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是英语作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方面之一。教师通过有效追问,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抓住阅读文本的精髓所在,进而推动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英语阅读课中师生之间的问答,特别是教师不同方式的追问,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深入。本文通过展示教师在初中阅读课中追问的设计,来探讨如何通过追问来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教学方法与艺术全书》就"追问"的内涵做了这样的表述:追问,是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往往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有效的课堂追问,反映出教师能否充分解读文本,对课堂提问及生成进行充分预设,也反映出教师能否得心应手地关照每一位学生,能否驾驭课堂中即时生成的各种因素,能否有敏锐的课堂捕捉能力和极强的教学组织能力.有效的课堂追问,也反映出学生能否追随教师的步伐渐入佳境,在课堂上真正有所收获.有效的课堂追问,也直接决定了课堂能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决定了课堂是否有效、高效.  相似文献   

11.
追问是活跃学生思维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师对学生展开追问的时候,不仅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还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追问引起重视,让学生能够有效准确地进行思考。让数学方面的教学更加地精彩有趣。  相似文献   

12.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在目前的语文课堂上依然存在"三字式追问""浅尝辄止式追问"等现象,导致教学浮于表面、学生思维不深的后果。适时追问是一种有效的应对策略。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一知半解时追问,在学生曲解误读时追问,在文本留白处追问,在学生独特体验时追问,使他们潜心会文,多元解读文本,进入学习的最佳境界,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3.
于漪老师说:教师要想方设法让爱思考的学生多思、深思,让不会思考的学生爱思、会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善于选用恰当的钥匙,不断拧紧学生思维的‘发条’,使它转动起来,不断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引导他们发挥聪明才智。追问是连续的启发,是引导学生就基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提问方式。在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的追问下,文本理解会更准确、深刻。追问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训练。怎样才能使追问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导学生走入文本呢?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追问”?“追问,是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往往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我认为“追问”本身不是目的,只是引导学生更为深入理解文本的手段。在动态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答问、讨论等学习活动的情况,对学生思维行为作即时的疏导、点拨,适时“追问”可以对主体学习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努力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也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巧妙、适时的“追问”无疑是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教学指导策略。一、课堂教学中适时的“追问”能…  相似文献   

15.
追问,是一种提问技巧,在数学课堂上经常为教师所运用。通过教师的不断追问,学生能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它是在上一次提问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拓展,再次补充和深化,直到学生能正确、深入地理解问题。有效追问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动力,也是理性思维深入的标志。在实际教学中,追问更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追问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  相似文献   

16.
正"追问",简单地说,就是追根究底地问,即对某一问题或某一内容进行多次提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应该说,一次成功的追问能引导学生反思,让学生暴露真实的思维进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意识,也便于教师把握教学,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追问是紧接前一次提问实施的,有着随机的、临时的外在特征。也有着指向学生思维的过程,要求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一个好的追问往往能让我们的课堂魅力四射。因此教师如何把握好这个特性,实现追问的价值,体现教学的有效性,在何时追问、在何处  相似文献   

17.
课堂追问是教师的一项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有效手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追问促进学生与文本进行有效的对话,这样才能让阅读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8.
灵活而又恰当的追问,可以使学生的认识逐渐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肤浅走向深刻,由片面走向整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情况,适时追问,从而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对话。一、解惑式追问——层层深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学生对教师的提问不理解或者不知从何回答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教师解惑式的追问,帮助学生搭建思维的跳板,使学生在教师的追问下,层层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使学生对课  相似文献   

19.
课堂追问是开展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在动态发展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理解文本重点时追问;在学生与文本情感产生共鸣时追问;在学生理解文本出现偏差时追问;在学生品读文本临尾感觉意尽时追问。有效的追问能够达成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刘军 《考试周刊》2012,(10):37-38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结合学情分析,根据文章特点进行文本追问,对例文适度的解构,就能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培养其有效思维的能力,燃起语文课堂的兴奋点。抓住文本的重要语句,品味其精妙处,就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