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不知同学们是否注意到了,在作文时如果选择同样的材料而设计不同的开头和结尾,就会有不同的效果。比如,《我爱学校》这篇作文,A同学这样来设计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我爱绿草,我爱花,我爱爸爸,我爱妈妈,我爱清晨的云,我爱黄昏的霞,但我更爱我的学校,因为———那里有如画的春秋,那里有如诗的冬夏。”“美丽的学校,可爱的学校,你的四季永远如诗如画。”B同学的开头和结尾是这样写的:“我们和平小学的四季景色很美。”“我爱你啊,美丽的学校。”两者相比,显而易见,前者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学校的挚(zhì)爱,首尾呼应,使文…  相似文献   

2.
作文有了好的开头,写起来就顺畅了。可写着写着,到了结尾的时候,却不知该写些什么了。你绞尽脑汁,可就是想不出一个好的结尾。就这样结束吧,还好像缺点什么,有点不甘心。有句成语叫“虎头蛇尾”,你一定听到过,也肯定知道它的意思。这句成语是说做事情要前后一致,有始有终,不能开头很好,结尾却潦草。你想想,老虎是多么威风,如果一个动物,头像老虎,尾巴却像蛇,细细地拖在后面,你看了一定会感到好笑。但先别笑人家,如果你写了一篇作文,只有好的开头,却没有好的结尾,那就和这句成语说的一样了。  相似文献   

3.
阅读一篇课文,要指导学生认真理解文章语言以及篇章结构的意义,这样才能真正领会文章的含义和中心思想。我试就《一夜的工作》谈几点教学体会。分折开头结尾,摸清文章思路。这篇课文文字朴实无华,浅显易懂。学生通读全文,初知内容后,让他们分析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这样可帮助学生摸清文章的思路。本文开头,可抓住“报告”一词联系上下文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周总理作了报告,《人民文学》杂  相似文献   

4.
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问题:我们说写文章要注意首尾相应。可是,课文的作者为什么在故事的结尾不写“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给人们带来欢乐的场景呢?(一阵沉默)要理解这个问题,先请同学们看老师按照首尾相应的原则改写的结尾,我们一起在比较中揣摩作者这样写的原因。(多媒体显示“老师改写的结尾”。生自由阅读两种结尾的文字,相互间小声地讨论、交流。)师:哪位同学先来发表自己的看法?生1:我以为这样改是可以的,因为它呼应了故事的开头,前后交代得很清楚。生2:我也认为这样改是可以的,不过,又感觉这样写似乎与文章的题目不相照应了。生3:…  相似文献   

5.
陈玲娟 《现代语文》2010,(4):152-153
一篇好文章如果把开头比作"凤头",那么结尾就犹如"豹尾"。与开头一样,结尾也很重要。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如果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文章,读到最后,却被一个不妙的结尾扫了兴,岂不可惜!结尾除了要服务于文章的内容和中心外,还得受开头的制约,这样说来,结尾就更难写了。  相似文献   

6.
写好文章的结尾很重要,它能给读者留下一个完美鲜明的印象,给读者以文章首尾圆合、结构严谨的感觉。小学课本中许多文章的结尾都非常有特色,在写作的时候,同学们如果能够学习并灵活运用这些结尾方法,就一定能够写出个漂亮的结尾来。一、照应题目,首尾呼应。比如《小木船》开头写道:“每当我看见藏在抽屉里的那只精致的小木船,我就想起陈明来。”结尾写道:“一看见这只精致的小木船,我就好像看见陈明站在我的面前。”开头与结尾相呼应,相辅相成,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二、表达愿望,抒发感想。比如《心愿》的结尾是这样的:“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  相似文献   

7.
幻想的世界     
看完三篇精彩的童话后,是不是觉得自己已经掉进作者创造的幻想世界中不可自拔呢?接下来,让我们听听评委王一梅阿姨是怎么说的吧!听完她的话,你将对童话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的童话《古代英雄的石像》曾收入中学语文课本 ,后来被抽掉了。据叶至善先生说 ,是因为常有教师、学生写信请教这篇童话的主题、写作背景等方面的问题 ,叶老无法一一回复 ,只好请求教材的编者将其抽下来。其实这是一篇不难理解的文章 ,它的读者对象首先是少年儿童。作者写作这篇童话 ,首先得让少年儿童能读懂 ,所以 ,从语言到故事情节到主题 ,它都应是易于理解的。这篇童话的意思 ,主要是反对空虚、反对骄傲 ,提倡踏实、提倡谦虚。这在《叶圣陶童话选》的《后记》里可以得到印证。《后记》里有这样的一些内容 :“我当时认为主要的…  相似文献   

9.
古人把好的文章开头、结尾称为“凤头”和“豹尾”。精彩的开头和结尾,是文童的亮点。那么,如何写好文章的开头、结尾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课文的开头、结尾是很好的迁移仿写范例。一、仿“凤头”,写精彩 古人称文章的开头为“凤头”,就是说开头要精巧、新颖,要有创造力、震撼力、吸引力,让读者一见钟情,产生欲读之而后决的感觉。因此,下笔之前一定要精心构思,反复琢磨。1.开门见山,直接入题。文章的写作目的是什么,作者在开头就直截了当地讲明了。如课文《陶校长的演讲》的开头:“各位同学,今天我想和大家谈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这就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演讲的中心议题—谈“每天四问”,直接进入正题,提示文章的中心。我让学生迁移仿写这样的开头,如有位学生在《助人为乐的王明》一文中这样开头:“我的同学王明非常喜欢帮助别人。”这句话开头就交代了王明喜欢帮助别人的特点,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让人一看就明白,而不是如同待在云里雾里半天看不明白。  相似文献   

10.
《小露珠》一课结尾是:“小露珠向大伙儿一一告别,她笑盈盈地说:‘我明天还会来的’”有学生质疑:“我在预习时问过我爸爸了。小露珠应该当天晚上就会来.怎么说明天才会来呢?”学生的话没错,按照自然规律.小露珠确实应该当天就有。可这是一篇科学童话,联系上下文看.动物和植物们都是在第二天早上才见到小露珠,分别向小露珠问好和告别的。  相似文献   

11.
初中语文第五册选编了日本经济学家角山荣的一篇议论文《灰姑娘的时钟》。其实“灰姑娘”是一篇大家所熟悉的童话 ,它的中心是要告诉人们 :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然而 ,现代日本经济学家角山荣在《灰姑娘的时钟》一文中 ,却通过对灰姑娘童话故事的分析 ,向我们提出了“珍惜时间”的问题。文章开头先叙述童话中的灰姑娘因不遵守时间而“回到了原来那个贫困少女的样子”。虽然灰姑娘最终找到了幸福 ,但是作者仍然说她是很“可怜的” ,在同情中不乏一丝责备。就此作者巧妙地引出了“灰姑娘是如何知道时间的”问题 ,紧接着作者进行了逐步分析。首…  相似文献   

12.
一篇作文,总得有头有尾,文章的结构才完整。如果开头与内容都写得不错,可结尾却很糟糕,那就功亏一篑了,所以写文章结尾也很有讲究。有这样一篇习作,写的是捉迷藏的事:晶晶蒙上了眼睛,向我们摸来,我们几个小伙伴一会儿躲到东,一会儿躲到西,见晶晶离得远了,就拍了拍手,说一声“我  相似文献   

13.
抒情童话的探索者——王一梅长篇童话的解读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故事的情节细节中营造气氛,在童话细节链和童话情节链中进行抒情。这便是王一梅抒情童话写作的特色之一。王一梅的童话充满诗情画意,充满温馨的成长氛围。她将人生与哲理的意蕴之美作为最突出的美学品质加以渲染。因此她的抒情童话中蕴涵着深刻的生命的思考。王一梅重视抒情童话的意境、结构和氛围的营造,她认为抒情童话甚至可以是快乐的情绪、幽默的情调。她的思索与创作对童话界、对热爱阅读童话的孩子们有重要的贡献与意义。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 新编统一教材初一课文《古代英雄的石像》到底是寓言还是童话? 课文“学习重点”之二明确要求我们重点理解“寓言的寓意”,由此,不容置疑,本文应是一则寓言。但是,一读课文,它又符合童话的特点,根据课后练习第五题,编者的意图又是把它当作童话来处理的。课文注解注明本文“避自《叶圣陶童话选》,1929年作”。把课文当作童话来处理,不仅是有道理的,而且是有根据的。对于一篇课文,竟有两种自相矛盾的提法,引起了同学中的混乱。大家说:“难道寓言和童话是同一种体裁,一码事吗?不会的”。“这是一篇童话,在这里作为寓言来处理,很不科学”。“难道在提法上有错吗?我  相似文献   

15.
古人常用“凤头”、“豹尾”来形容一篇好文章的开头与结尾。一篇文章,开头固然重要,但也不可小觑结尾。清代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若首唱荣华,而媵句憔悴,则遗势郁湮,余风不畅。比《周易》所谓‘臀无肤,其行次且’也。”可见,只有好的开头不够,还需附之以好的结尾,这样才能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春天在哪里     
《春来了》这篇习作,我觉得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开头点明题目,结尾点明中心。作文开头首先用“听一听”的方法,听到了小燕子飞回来了,听到了小河欢快的流水声,“听”到了一个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17.
[小引]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这句话是说我们在写文章时要把事件写得波澜起伏,要把事件的发展写得迂回曲折。如果一篇文章平铺直叙,读了开头就知道结尾,那么这样的文章是无法吸引读者的。能使文章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很多,我们先看看下面一篇  相似文献   

18.
《黄鹂》在孙犁众多的散文作品中,也许算不得一篇精品,题材没有什么独特之处,思想内涵也似有点庞杂。这妨碍了我们对它的解读,因此有人说它是“写热爱大自然”的,有人说它是“领悟艺术规律”的,众口难调,莫衷一是。我认为,要理解这篇作品,一是要用“整体感悟”的方法,二是要联系作家的创作思想,这样才有可能把握到作品的真正内涵。这篇散文的倒数第一、第二、第四自然段,是作品的结尾部分,都是议论与抒情,多次谈到了“极致”这一观点,大自然的极致、艺术的极致,认为这是“不容易遇到的一种境界”。作者把整个作品归结到“极…  相似文献   

19.
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好的结尾,就像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因此,结尾的作用与开头一样重要。如果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文章,读到最后,却被一个不妙的结尾扫了兴,岂不可惜!  相似文献   

20.
这篇习作紧紧围绕文题,主要写了在晚课的过程中阅读故事书和语文书感受到的快乐,书卷味很浓,也反映出作者有着丰厚的积累.美中不足的是,文章的开头与结尾显得比较生硬,可以进一步提升.下面,我就以这篇习作为例,给同学们介绍几种提升作文开头和结尾吸引力的绝招.先说说开头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