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第二册第十三章第八节"电容器的电容"一节中,为便于读者理解"电容器"、"电容"两个基本概念,采用了类比的方法予以说明.将"电容器"比喻为"水容器";将电容器的"电容"比喻为升高相同高度"水容器"的盛水的多少.但是电容器有"额定电压"、"击穿电压",而水容器虽有"最大容量",却没有"额定水深"、"胀裂水深"对应得不够理想,容易产生歧义.  相似文献   

2.
现行教材(必修、选修)将电容、电容器这部分教材分两个层次编入第二册和第三册,在实际教学中面临许多无法回避的问题,现将这些问题整理于后。 一、应该怎样定义电容器的电容? 电容是表征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的物理量。第二册(必修)图1—8用两个盛水容器来类比电容器,将电容定义为:“使电容器的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增加1伏所需要的电量”;第三册(选修)则说:“电容器所带的电量与两极间电势差之比叫做电容”。两种定义法的数学表达式分别为  相似文献   

3.
作为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方法,类比在物理教学中也是一种常见和常用的好方法。电容器的电容是电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但它比较抽象。因此我们在讲解电容时,为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一概念,常用蓄水池与电容器类比,用蓄水池的水容量类比电容器的电容量。这是一种形象恰当的类比。在类比的过程中,我们是这样进行的:一、首先,我们在功能方面将电容器与水池进行比较:蓄水地是一种储存水的容器。电容器是一种储电行的容器。我们从比较这两个类比对象的属性入手,知道了它们彼此相似的属性,都是一种储存物质的容器。因此,我们可以借助学…  相似文献   

4.
电容这个概念并不难学。普通物理书上对孤立导体的电容、电容器的电容分别定义为: C=q/U C=q/(U_A-U_B)严格地说,构成电容器的A、B两导体应满足这样的条件,即A带 q电荷,另一个B应带-q电荷。用电力线来说明,即要求从A发出的电力线能全部终止在B上。图1所示的A、B两导体组成了理想的电容器。对于电容的涵义,普通物理书上认为它等于电压每升高一个单位时需要的电量(某些书上把它称为“容电”的本领),或由电容器的储能公式W_e=CU~2/2得出电容C是电容器储能本领大小的标志,这些论述无疑都是正确的。但笔者认为除“容电”、“储能”外,电容还反映了两导体间的静电联系——  相似文献   

5.
第1个问题“为什么要用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Q与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的比值来定义电容C?如果直接用电容器充满电荷时所带的电荷量Q来定义电容C不是更简单吗?”学生常常这样问。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学生的想法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来自日常生活经验(前概念)。例如:课本中提到的容器装水,在常温、常压下装满时,水的质量大就表示容器储存水的本领大。两个容器,不论其形状如何,只要能装入一样多的水(质量相等),就表示它们储存水的本领相同。不仅装液体如此,装一些固体小颗粒(如米、砂等)也是如此,用能装入的物质质量来表示容器储存物质的本…  相似文献   

6.
高中物理(甲)第二册第165页:“电容器串联后,电容减小了,但耐压能力提高了。”其它物理教材及参考读物中,在谈到电容器串联时,也有“提高耐压”之说。实际上电容器串联后能否提高耐压能力与电容器的客量、额定电压、绝缘电阻及其搭配情况等各种因素有关,本文拟就此问题作简要讨论。一、设电容分别为C_1、C_2的两个电容器串联,接在电压为U的电源上(如图1)。每个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分别是U_1=Q/C_1和U_2=Q/C_2,则U_1/U_2=C_2/C_1,且U=U_1+U_2=Q/C_1+Q/C_2,式中Q为电容器每个极板上所带的电量,设C_1的额定电压为U′_1,C_2的额定电压为U′_2,则C_1U′_1和  相似文献   

7.
在“电容器的电容”一节,电容的概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形成难点的原因是,学生不熟悉电容器,不知道电容器电荷量与电压成正比的定量关系.教学时学生没有充分的感性认识,从而给建立电容的概念带来了困难.因此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是,通过实验探究,把电荷量与电压成正比的定量关系准确地展现出来,使学生对此有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8.
贵刊 2 0 0 0年第六期刊登了“电容器充电时的半能损失”一文 ,该文用几何与积分的方法 ,讨论了如图 1直流电路中电容器充电时 ,电容器储存的能量和电路电阻消耗的能量各占电源提供能量的一半 ,且无论电容与电阻如何改变 ,这种能量分配的比例始终保持不变。  但该文没有说明 :电容器充电结束后 ,电容器储存的能量与电路的电阻消耗的能量为什么总是各占一半。这里对此想作一点补充。这是因为无论电阻和电容的量值如何改变 ,电容器充电结束后 (电容器的端电压等于电源的电压 ) ,电容器的正、负极板总带有等量异号的电荷。电容器充电结束后 ,…  相似文献   

9.
电容器连接的最基本形式是串联与并联。高二统编教材提到:“电容器串联后电容减少了,但耐压能力提高了,所以要承受较高电压时,可以把电容器串联起来,电容器并联后,电容增大了,耐压能力没有提高,所以在需要大电容时,可以把电容并联起来。”  相似文献   

10.
延时灯     
《中学科技》2009,(2):36-37
电容器,顾名思义,是“装电的容器”,电子制作中经常用到各种各样的电容器。那么电容到底是如何存储电荷的呢?这次我们就来做个实验,了解一下电容的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11.
刘立毅 《物理教师》2006,27(1):18-18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十七章第三节“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中,总结电容器的作用是“通交流、隔直流”.多数学生学完这一节后认为交流电可以“通过”电容器,而直流电则不能“通过”电容器.为使学生正确理解这句话的意义,课堂上我向学生布置练习如下:  相似文献   

12.
生动、有趣、通俗、易懂。要能用浅显的语言,说清深奥的道理。例如,学生很难将导体所带的电量Q与导体的电势U的比跟“电容”一词建立起联系。这时,教师就要运用自己的语言功力,利用容器装水来比喻,讲清三点:(1)导体的电容是表示导体容纳电荷的本领的物理量;(2)在导体上容纳电荷的绝对数量表示导体的电容的大小;(3)我们只能用导体在容纳电荷时的相对容量,即一个单位电势时所带的电量表示导体容纳电荷的本领的大小。所以,导体的电容等于导体所带的电量与导体的电势的比。精确、简洁。所谓精确,就是能准确地反映所述的物…  相似文献   

13.
谈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1个问题“为什么要用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Q与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的比值来定义电容C?如果直接用电容器充满电荷时所带的电荷量Q来定义电容C不是更简单吗?”学生常常这样问。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演示实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富根 《物理教师》2005,26(2):20-20,22
在现行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十八章交变电流第三节“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中,关于电感、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作用,课本安排了两个演示实验,以说明“电感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和“交流能够通过电容器”.但对于感抗与自感系数、交流电频率的关系以及容抗与电容、频率的关系,教材中没有相应的实验,  相似文献   

15.
“情境—问题”教学是目前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基于“情境—问题”教学的基本模式,以“电容器的电容”教学为例,通过创设真实情境、精心设计问题、创新物理实验、问题拓展延伸,将问题意识植根于学生思想,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一、读电容器电容时遇到的两个问题 高中物理选修1—1第四节“电容器”,课后练习(2):图1中几个电容器的电容各是多少?  相似文献   

17.
问题:试分析图一所示的电容器连接图,求出每只电容上的电压? 在无线电线路图中常会遇到电容器的各种连接。若电容器并联,则它们的电压相等,而电容的电量与它们本身的容量成正比。电容器串联时,每一只电容器上  相似文献   

18.
电容器容电不如水容器容水那样直观,讲解这一节时,教师们煞费苦心,同学们依然将信将疑。为此,特设计下述实验,以帮助理解容电概念。 1.用一只400V,100μF的电解电容器,用实验室电压,直流电源对其充电后,再用小起子将两极短路,同学们就可以亲眼看到火花放电了。  相似文献   

19.
在电容器不变的情况下,电容器所带的电量与电容器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用公式表示为Q=CU,其中Q为电容器所带的电量,C为电容器的电容,U为电容器两极间的电压.  相似文献   

20.
在电容器不变的情况下,电容器所带的电量与电容器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用公式表示为Q=CU,其中Q为电容器所带的电量,C为电容器的电容,U为电容器两极间的电压。课堂上不容易验证此规律的原因是电容器所带的电量不容易直接测出来,针对这一点,我们设计了一种间接地测出电容器所带电量的方法,从而很容易就验证了此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