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爱与责任--写在第二十一个教师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教育》2005,(17):1
2005年9月10日是我国第21个教师节。近日,省教育厅转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庆祝2005年教师节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认真贯彻《通知》精神,积极开展以“爱与责任”为主题的师德教育宣传活动,引导广大教师牢固树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的理念,进一步弘扬师德精神,全面提高师德与业务水平。贯彻《通知》精神,开展以“爱与责任”为主题的师德教育宣传活动,对于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与《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2005年教师节是我国第21个教师节。做好庆祝2005年教师节活动.对于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件精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师德和业务水平,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庆祝第21个教师节的有关活动安排及工作要求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3.
《宁夏教育》2005,(6):1-1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人民教育》上发表了《爱与责任——师德之魂》的文章,这是一篇关于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指导性文章。在文章中周济同志提出了“爱与责任——师德之魂”的新命题,第一次把责任摆在师德之魂的位置,指出“如果没有责任,没有责任意识,就不会明确自己的职守,不明白自己担负的历史任务,那就办不好教育。”  相似文献   

4.
唐华 《天津教育》2009,(7):42-42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是我们每一位班主任都应履行的职责。“爱与责任”的教育内涵在呼唤一批高素质班主任。  相似文献   

5.
歌唱教师吧     
近日,由中共上海市科技教育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上海市科技教育工会承办的《教师之歌》歌词歌曲征集活动和《师恩师爱师情--2005年上海青年教师演讲活动》正式启动。作为今年师德建设年的系列活动,这两项活动旨在进一步弘扬高尚的师德风范,营造良好的师德建设氛围,激励广大青年教师敬业爱生、教书育人,承担起"树理想信念之魂,立民族精神之根"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柳木子  杨斌 《教育》2022,(5):90-92
"四有"好老师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教师形象的生动描绘,也是国家领导对教育振兴民族计划关键一环的总体部署.2016年9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教育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持之以恒抓好师德建设,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认清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切实担负起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神圣使命,履...  相似文献   

7.
编者的话     
本期发表的教育部长周济同志的文章《爱与责任———师德之魂》,是一篇关于新时期师德建设的重要的指导性文章。这是周济同志在思考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团五位教师的模范事迹和重庆开县优秀教师群体先进事迹之后,对新时期师德内涵作出的新概括和阐述。周济同志提出“爱与责任———师德之魂”这样一个新命题。在爱是师德之魂这个共识的基础上,强调“责任”的重大意义,第一次把“责任”摆到“师德之魂”的高度,认为“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任何社会角色、行为主体都有客观规定的“责任”,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  相似文献   

8.
《云南教育》2011,(6):31-31
为热烈庆祝第27个教师节,弘扬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激励广大教师积极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认真履行人民教师崇高使命;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行风、政风、学风建设,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我部决定会同有关中央新闻媒体和教育媒体在教师节前组织开展2011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9.
爱与责任     
李膺 《甘肃教育》2005,(10):1-1
“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教师的“爱”,就是热爱学生,热爱岗位,热爱事业。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以培育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好自己的光荣职责。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一个庄严的字眼,教师是教育的直接传播者和执行者,"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神圣灵魂,这是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也有很多人说:"爱是一种奉献。"它如一股甘泉,一股热流,穿透人的心田。其实爱除了是一种奉献以外,它还是一种责任,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天职就是给孩子希望,教育是播种希望的事业,以大爱的心胸去关爱幼儿,改变观念,注重表达方式,升华师德,提高自身素质去热爱幼儿,强化职业情感,去爱幼儿,对幼儿负责,让爱与责任成为幼儿教师的一种习惯。  相似文献   

11.
国家教委提出今年教师节庆祝活动意见国家教委、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近日联合发出通知,就1994年教育工作面临新形势下的教师节庆祝活动提出意见。通知提出.今年是我国建立教师节10周年.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45周年.又是《教师法》颁布实施的第一年...  相似文献   

12.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和《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切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通知》精神,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结合我省师德建设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13.
《广西教育》2012,(26):F0003-F0003
本刊讯 5月14日下午,南宁市那楼中学全体教职员工集中观看了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团视频报告——著名教育学家霍懋征的事迹报告:《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相似文献   

14.
师爱的意蕴     
教育意味着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这种教育就不能称为教育。那么,在教育实践中,教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活动触及学生灵魂,进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呢?可以肯定地说,教师对学生的爱——师爱,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是教的最高境界,没有师爱,就没有教育。那么,在教育实践中,师爱到底意味着什么?师爱是教师对学生发展所承担的责任。教育部周济部长对新时期师德内涵作出这样的概括和阐述:“爱与责任——师德之魂”。他在大家普遍认可的“师爱是师德之魂”这个共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责任”在教育工作中的重大意…  相似文献   

15.
王云 《学苑教育》2012,(17):13-13
我们当今社会的发展召唤着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就当然少不了品德高尚的教师。而师爱是师德的重要构成成分,是师德的灵魂。有句话说得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教育就没有力量。  相似文献   

16.
近日,我用近乎虔诚的心拜读了《新时期师德精神的颂歌》一书。掩卷沉思,感慨万千,久久难以平静。五位师德高尚的老师的爱的教育,让我这个自认为热爱学生的教师,顿时觉得无地自容,他们的高大师德之光深深地刺到我心灵的深处,照出我心底的那个“小”来。霍懋征老师强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邹有云老师提出“让爱的阳光照亮深山”;黄静华老师“用心去爱每一位学生”;盘振玉老师“用大山一样的情怀,让爱在大瑶山中不断延伸”;林崇德老师指出“师爱是师德的灵魂”。这五位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无一不是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高尚的人格、伟大的人…  相似文献   

17.
《青海教育》2008,(12):17-17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青海省委《关于向马复兴同志学习的决定》和省委强卫书记今年教师节在西宁市虎台中学教师座谈会上关于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讲话精神,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在师德建设中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们知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更是一名教师应具有的师德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教师就必须要有良好的师德。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师德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战线广大优秀教师共同的特点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师爱更多地温润在平凡的日子里。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团的主题就是“爱的教育”。霍懋征老师从教六十年深刻感悟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邹有云老师提出,“让爱的阳学照亮深山”;黄静华老师“用心去爱每一位学生”;盘振玉老师’用大山一样的情怀,让爱在大瑶山中不断延伸”;林崇德老师指出“师爱是师德的灵魂”。  相似文献   

20.
《教育文汇》2012,(4):64-64
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内容的教师价值观教育,大力弘扬师德,广泛树立师表,充分展示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迎接第28个教师节的到来和党的十八大的召开,省教育厅日前发出《关于举办“我身边的好老师”主题征文活动的通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