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大学生法制教育主要是针对非法律专业的大学生展开的法律基础教育,通过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帮助大学生了解法律常识,培养规则意识,提升法律素养。作为特殊的法律主体之一,大学生法律素养水平的高低是全民法律素质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在构建法治中国社会这一时代环境下,加强提升其法律素养,无论从个体角度还是从社会角度而言,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笔者将从中国传统法文化的视角,探讨如何优化法制教育内容,在教学中引入中国传统法文化背景,助学生更好地修炼自己的"法性"。  相似文献   

2.
“依法创业”是大学生创业最底线的要求。但是现在我国大学生的法制意识比较淡薄,而创业活动要求创业者有更高的法律素养,因此必须在创业教育中特别强化法制教育。但目前我国高校“创业基础”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商”而不重“法”的现象,“创业基础”课程教学中应展开法制教育。该课程应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守法创业意识,普及常用的法律知识并向其传授法律技巧;并将其与经营意识、知识和技巧教学结合,开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法商结合”之道。而努力培养“精商明法”的大学生创业者,应成为高校“创业基础”课程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中加强法律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就业合法权益的维护,有利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规范有序运行,有利于大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稳步前行。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法律指导工作存在教学内容单薄、教学形式单一、教育师资匮乏等现实问题与不足,必须合理确定就业法律指导课的教学重点,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建立强有力的就业法律指导教学团队,方能改革完善大学生就业法律指导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是高等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加强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创业中的守法意识和用法能力,而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的基本内容应包括市场主体法、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法、规范市场管理秩序法、宏现调控法、劳动及社会保障法、知识产权法、诉讼法。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是高等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加强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创业中的守法意识和用法能力,而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的基本内容应包括市场主体法、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法、规范市场管理秩序法、宏现调控法、劳动及社会保障法、知识产权法、诉讼法。  相似文献   

6.
法律基础教学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增强大学生法制观念,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为教学目标的素质教育课程。在法律基础教学工作中,必须坚持课程的德育教育属性,围绕大学生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培养的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应避免将法律基础教学与法学专业课程和法律常识课程,以及技能型高职课程的教学目标混淆,要充分重视对教学目标的研究和贯彻,并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课程,以实现国家要求设置法律基础教学内容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曹燕 《教育教学论坛》2011,(32):225-226
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与优化是法律教学的核心目标。然而,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法律教学模式极大的束缚了法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基于法律教学模式改革的需要和国家精品课程《劳动法学与社会保障法学》教学实践经验,本文将整体描述"多元化梯级型"模式在法律教学中的应用过程,深入分析这一教学模式在法律教学中的表达方式与功能,力图展现课堂教学与法律思维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脉络,以求法律教学之创新。  相似文献   

8.
法律基础课是高职院校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性质决定了其教学任务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同时也决定了其教学方法必须创新。结合各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通过分析,归纳出法律基础课的"三实"教学法,即"案例实训法"、"模拟实验法"、"社会实践法"。  相似文献   

9.
提高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必须对我国传统法文化中的人治思想和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法律虚无主义进行必要的清理和批判,帮助大学生树立法律至上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权利义务观念、民主观念、全局观念等。在法学教学中,必须重视法学教材的建设,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切实把法律知识教育转化为法律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法律素养的高低关系其素质是否能全面发展和我国依法治国战略的实现。文章首先分析了培养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大学生法律素养教育方面还存在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教学内容选取自主性较强,缺乏逻辑性、教学实效不高等问题,并对此进行了分析;最后,有针对性地指出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教学实效性的出路,即教学目标定位上,以法律素养教学为立足点,教学内容围绕"培养法律素养公民"选取,教学方法上把握合理有效性原则。  相似文献   

11.
杨强 《广西教育》2014,(27):107-108
针对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法律部分的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师应明确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内涵,认清大学生法律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明确教学方向和教学重点,构建课堂、网络、实践的多元教学平台,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薛全忠 《考试周刊》2015,(19):14-15
民族大学生的汉语基础较差,用第二语言学习深奥的法学理论难度极大,加之他们对国家法的生疏和对民族习惯的熟悉,以及民族地区对民族法律职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决定了对民族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首先应该是职业型的教育,课堂教学应向司法考试倾斜,教学中宜多用案例、举例法,争取多为新疆培养法律职业人才。  相似文献   

13.
谈高职院校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基础课是高职院校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性质决定了其教学任务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同时也决定了其教学方法必须创新。结合各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通过分析,归纳出法律基础课的“三实”教学法,即“案例实训法”、“模拟实验法”、“社会实践法”。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对法律是否信仰,是高校"基础课"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在教学观念上应以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培育作为"基础课"教学的核心目标;教学内容上应以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培育作为"基础课"教学的中心;教学手段上采用"案例教学法"则可以使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培育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5.
法律基础课担负着“帮助大学生提高法律素质”、“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的重要任务,而大学生作为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导力量,其法律素养直接决定着我国整体法治建设的成败.因此,应加强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高校法律基础课教学的改革和探索,切实提高法律基础的教学水平,真正实现法律基础的教学目的.应用多媒体进行法律教学是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过去在法学理论上虽然明确法是一种行为规范,它指引人们应当如何行为或不行为,但基本上停留在已经规范化了的,表现于文字上的法律规范的研究,而对活的法行为则很少研究。(郭宇昭:《“法行为”研究的基本范畴》,《行为法学的中国崛起》,法律出版社1993年版,第81页)高校大学生“法律基础”课教学,其着眼点也基本停留在这上面。实际上人们的行为由于受到内在的和外在的各种因素的作用和制约,处于经常不断的变化之中,法律规范本身也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因此把法律规范作为大学生“法律基础”课教学的着眼点会造成被动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将"依法治国"方略提到了一个更新的高度。实施"依法治国"对大学生法制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法律教学实效性缺失阻碍了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提高。分析法律教学实效性缺失的原因,针对高职高专法律教学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法律教学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为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而设立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为了讲好这门课,笔者依据教材内容,结合自己长期教学实践,认为将"三点一线"法运用于教学中,将"教材、学生、社会"联为一体,一线穿珠,既优化三要素,又融化贯通。使这本好教材"内化"成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使学生真正成人成才。  相似文献   

19.
较之于“98方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课时大幅度减少,尤其是用于法律知识教学的课时。然而,大学生法律素质现状的改善与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重要性都说明应该加强法律知识的教学。这便是这门课程法律知识教学困局.破解这一困局的关键在于转变法律知识教学的基点与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20.
"基础"课法律教育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但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日两日的事,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实际上各高校"基础"课法律教育教学工作却是短暂的。本文试图从阶段性和长期性的角度出发,找寻出一条能够切实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