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王磊 《华夏文化》2023,(1):16-17
<正>关于侠的起源,中国近代学者有不同的认识,大概有墨家起源说、武士起源说、商贾起源说和儒侠相通说等,章太炎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推崇儒侠相通之说的代表性学者。章太炎不仅在学理上对侠客、侠客精神和侠客文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而且他自身还是侠客精神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可以称之为以儒兼侠、知行合一的学者。一、章太炎倡导儒侠精神章太炎一生之中喜交豪杰之士,从他因“苏报案”而入狱后,其在狱中教颇为任侠的狱友徐福生识字并折节下交、互相慰藉,已可初见太炎之个性。  相似文献   

2.
高峰 《寻根》2012,(4):88-90
“白日游山,夜晚看庙”,说的是传统的游历内容,同时也道出了寺庙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寺庙是中国一种典型的宗教景观,而从艺术的角度看,则意义就更加重大了。寺庙是我国的艺术宝库,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在寺庙建筑史上,人们实在无法找到“中国总共建了多少寺庙”的答案。  相似文献   

3.
侠文化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侠文化既具有民间化和反正统化特征 ,同时又是保持社会文化生态总体平衡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墨家思想是其主要的理性资源 ,而它的民间化和反正统化一方面迫使它只能以潜行隐构的形态存在 ,另一方面又促成其灵活开放的个性并呈现出能对其他文化类型不断进行整合、融汇的姿态。所有这些都使得作为一种特定历史文化现象的侠文化仍然有它自己的在某种意义上还是行之有效的话语传统。又由于侠文化难以成为建构文明有序社会和现代理想人格的精神资源 ,所以它的日益衰微也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4.
美玉与美德     
张丰乾 《寻根》2004,(1):92-95
费孝通先生在一次玉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讨会上指出,玉器不仅是社会地位的象征,还体现着中国传统的道德标准。现今凡在字典上能够找到的带“玉”字的成语几乎全是褒义词,比如“以玉比德”、“化干戈为玉帛”、“宁为玉  相似文献   

5.
在《百科全书》中关于“图腾”一词的解释为:“是原始人群体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的标志和象征,是人类历史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社会生产力的低下和原始民族对于自然的无知是图腾产生的基础。”“图腾”源于原始氏族迷信的象征,也是氏族部落或群体区别于其他部落或群体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一个故事可能有很多种讲法。在 众多人讲述的中国故事里,赵辉的叙 述是独特的。 这是一组用镜头讲述的故事—— 《中国故事》。在这部组歌式的作品里, 人们看到了大气磅礴、真气充沛、元 气淋漓的文化中国,感受到了一种新 的表达方式乃至摄影的新概念,“超以 像外”的艺术语言,历史的精神密码 和天人合一的生命符号。这一切,基 于“镜头后面的思想者”——摄影家 的人生经历——一个独特的生命形式, 为中国造像 赵辉和他的中国故事 一个生活在历史文化中的人与历史文 …  相似文献   

7.
每一个中国人都熟悉人民英雄纪念碑,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这座丰碑的基石来自中国的哪一座山:它取自泰山的花岗岩,象征着“重于泰山”;每一个中国人都熟悉人民大会堂,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了解这座巍峨大厦的基石来自中国的哪一座山:它也来自泰山,象征着“稳如泰山”;在建国五十周年大庆的天安门广场改造工程中,所用石材依然取自泰山,意在“泰山安则四海安”。泰山就是位于中国山东泰安市境内的一座神圣大山。 古往今来,泰山被誉为圣山、神山、文化山,“五岳独尊”,天下第一山。欣逢当今开放发展盛世,她再膺…  相似文献   

8.
本刊今年第2期刊载朱鸿召先生的文章《“兵法社会”与“兵法文化”》,提出中国社会历史文化一个鲜为人知的潜在特征是“兵法”、“兵法社会”和“兵法文化”,主张从社会文化学的角度重新厘定中国“兵法”的内涵,用以观照中国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研究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现代革命策略及其文化属性、文学特征,受到读者的普遍关注。7月27日,本刊邀请部分学者雅集苏州古城,就此问题展开讨论。现将讨论情况整理成文,希望引起大家对这一学术问题作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秉笔直书留信史□祁英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道德,已深深地溶入传统文化之中,积淀为我们民族的一种心理品格,并对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历史学,就深受“信”的影响。中华民族有着丰富的历史遗产,十分注重历史文化的继承、整...  相似文献   

10.
神秘数字“七”的模式用法同人类文明一样古老。它不是某一个民族文化的独创,而是一种跨文化的人类现象。中国古代虽无七天一休息的圣日制度,却有另一种源自模式数字“七”的独特节庆(?)人日.即每年开始的第七天,实际上是庆祝人类诞生的节日,与创世神话直接相关。中国古代的新年礼俗就是远古创世神话的重演。“七”这个数字不仅是无限时间的象征,而且是无限空间的象征,《荆楚岁时记》中记载的“第一天造鸡,第二天造狗,第三天造羊,第四天造猪,第五天造牛,第六天造马,第七天造人”;鸡用来象征东方,狗象征南方,羊象征西方,猪象征北方,马象征上方,牛象征下方,人居中,以此组合成三维空间的整体象征,也就是所谓“六合”,反映出有序的宇宙生成过程。因此“七”是个到了极限的宇宙数,具有法术和禁忌的意义。人日创世神话是我国先民的原始哲学,试图用有规则的象征符号系统对人类生存于其中的空间与时间进行编码定位。殷商时代以周围方国的图腾为具体空间象征的世界观,为人日创世神话的隐喻编码提供了既定的符号语言。  相似文献   

11.
倪宝诚 《寻根》2008,(2):74-80
“泥咕咕”——浚县古庙会的文化象征 浚县地处黄河中下游,是黄河故道上的一座历史文化古城。浚县古称黎阳,境内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中,却平地突起两座山,东日大伾山,西日浮丘山。两山之上保存有自北魏至明清以来的各种道观、寺庙等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12.
公元2004年7月2日,在巴黎市郊古老的凡尔赛宫橘园里,盏盏精致的中国传统红色灯笼,静谧地掩映在茂密的丛林之中;充满浓郁中国风情的朵朵荷灯,在夜色的湖水中迷离荡漾,来自中国的贵宾与数干法国名流及法各界人士聚会此处,翘首以待。午夜,在陡然响起的强劲乐曲声中,一束接一束象征“中国文化年”胜利闭幕的中国焰火腾空而起,映  相似文献   

13.
龙是中华民族的共有图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被称为“龙的传人”,龙图腾崇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学者们认为龙是中国先民虚构的形象,仅仅是先民崇拜的图腾,只存在于神话传说中,直到1996年“新中国龙”化石在贵州安顺市关岭县新铺乡出土。  相似文献   

14.
杨玲 《华夏文化》2002,(2):18-19
侠,《说文》解释为:“从人从夹,夹从大从二人”,这很像左右两方挟持一个人的形状。所以颜师古说:“侠之言挟也,以权力侠辅人也。”“(任侠)任谓任使其气力。”荀悦在《前汉纪》里也讲道:“立气齐,作威福,结私交,以立强于世者,谓之游侠”。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引用徐铉云:“任侠者,挟负气力以任事自雄也。”这些关于侠的形义解释,都认为侠是凭持勇力要挟或者辅助人的古代力士。韩非所谓的“群侠以  相似文献   

15.
彝族镇物     
彝族镇物李世康镇物,又都“镇物”、“辟邪物”、“厌胜物”。陶思炎先生在《中国镇物文化略论》一文中,考察分析了中国镇物文化的历史演变、分类、功能以及镇物与民族文化心态、巫术、神话之关系,指出:“镇物以有形的器物表这无形的观念,帮助人们承受田各种实际的灾...  相似文献   

16.
说“鲜水”:康巴草原民族交通考古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两汉南北朝时期历史文献记录的地理位置不同的“鲜水”,可能与曾经在康巴草原保留历史文化遗存的少数民族的活动有关。康巴草原曾经是历史时期西部民族活动与迁移的走廊,考古资料可以说明这一地区也成为文化交汇的纽带。地名“鲜水”,也成为我们考察中国西部草原南北通路的线索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化中的“成人”观念胡发贵中国文化关注人伦,尤其注重人性的培育与完善,至今仍使用的“成人”概念,就是传统文化关于人格发展的一种设计。一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曾和其学生讨论过如何“成人”的问题。从古代文献记载来看,达到“成人”的内在与外在标准有以下诸...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伦理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筑是人类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它以“文化纪念碑”的形式充当着每个文明独特的象征,记载着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演变历程。由于建筑文化本身具有的综合性特点,可以形象地把它称之为一部反映特定时空范围内人类文化特点的“百科全书”。在这部“百科全书”中,无论是宫殿、民宅、坛庙和园林乃至整个城市的规模、布局上,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所注重的皇权至上的政治论理观、尊卑有序的等级道德观、群体意识及和谐精神等伦理思想都得到了深刻体现。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的汽车工业界,曾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把毕生精力倾注在中国轿车工业这块沃土上,用智慧和忠诚制造出了共和国的第一辆“红旗”轿车,结束了中国不能造轿车的历史。他们的后人依然一如既往地努力着,并不断辉煌着前辈的梦想。他们深知,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是一个民族或一个企业的灵魂。文化的巨大能量,犹如滴水穿石,能在历史的岩石上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企业亦如此,不管市场风云千变万化,文化总能体现其产品设计风格,映照员工精神面貌,反映民族工业的独特情结。众所周知,“红旗”是中国轿车工业中最珍贵的民族品牌,早…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站在历史的高度提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集中体现了党的根本性质、基本宗旨、历史使命,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在新时期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提出的新要求,是指导各级各部门做好各项工作的思想武器。县文化部门应从学习“三个代表”,强化“四种意识”入手,认真抓好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当好建设中国先进文化的领头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