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埔客家方言属于兴宁小片,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与客家方言代表点梅县方言相较有诸多相同之处,但更有自己的地方特色。对大埔客家方言音系进行较为全面、细致的描写研究,阐述声韵调的配合关系,并借用实验语音学的技术手段绘制元音声学图及声调绝对时长图。所记音为县城湖寮音。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彭启峰编译的五经富客话罗马字《新约全书》系统记录了20世纪初叶揭西五经富的客家方言。在对此历史方言文献及揭西现代客家方言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五经富客话罗马字《新约全书》的声韵调系统进行了构拟,并对揭西五经富一带客家方言百年来的语音演变及其成因作描写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李梅平 《文教资料》2011,(36):110-112
本文主要是分析《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南京方言志》和《南京方言词典》在记录和描写南京方言词汇方面的差异,对三本著述所收录的词语进行比较,并对其异同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4.
《旧京词林志》是明代浙江宁波人周应宾所编的南京翰林院志。该书是记载明代南京翰林院文献留存不多的志书之一,可以补充参证明代黄佐所修的《翰林记》。《旧京词林志》在修成之后即被很多书目和笔记纷纷引用,显示了此书记录文献的真实性、客观性的特点。是继唐代李肇《翰林志》之后,又一部具有较高文献利用价值的古代翰林院志书。  相似文献   

5.
史炤《资治通鉴释文》三十卷是一本作于南宋时期的音义著作,其中大量的音切集中反映了宋代的语音特点,其中的方言现象反映着客家方言的音韵特征。史炤祖籍四川眉山,文章从四川省的移民史入手,着重考察了宋代四川的移民情况,同时从西南官话与客家方言发展的非平行性,论证《释文》中的方言现象反映的是客家方言定型早期的特征,既保留唐时旧音,同时又含有近、现代客家方言的音韵特点。  相似文献   

6.
明代莆田人姚旅的《露书》是一部当地人记当地事的最早的类书,其学术和史料价值已引起学者的关注。简考姚旅的生平及其《露书》成书过程,并从其记录考证方言词汇和方言语音两个角度,重点探讨《露书》在方言学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明代南京作家的南曲用韵情况,归纳出包括阴、阳、入3声19个韵部,指出明代南京作家的南曲用韵不同于《中原音韵》、《洪武正韵》,其间参杂方音,体现了当时语音的特点。对比现代江淮方言,说明南京方言在明代时已经属于北方话。明朝后期随着北方话影响的减弱,吴语影响深入,造成了现在南京方言中具有吴语的前后鼻不分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浏阳客家方言是浏阳市境内的一种客家方言。目前,对浏阳市内方言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属于赣方言系统的浏阳本地方言上,对浏阳客家方言的研究非常少。本文以浏阳客家方言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整理出浏阳客家方言的语音系统,首次全面地反映了浏阳客家方言的语音面貌,并从"声、韵、调"三个方面对浏阳客家方言的音韵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以近四十年来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客家方言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梳理客家方言的学术研究脉络。研究发现:近四十年来,客家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及方言历史文化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客家方言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特色凸显,呈现出内容系统化、视角多维化、理论多学科化等趋势;但也存在研究手段、理论支撑、研究条件等方面的不足,建议从引入新技术、新方法,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推动客家方言研究。  相似文献   

10.
周秦时代的雅言、西汉时期的通语、隋唐时候的官话,都是以当时都城的所在地关中地区的语音、语汇、语法为标准的。而雅言、通语、官话是当时的共同语。关中方言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周、秦、汉、唐等几个朝代的准普通话。所以中国古代的许多典籍都是用关中方言撰写的。因此,中国的古典文学中保留了大量的关中方言的语音、词语、语法。明代小说《警世通言》也不例外,对《警世通言》里所能够见到的关中方言词语予以解析,以说明关中方言对古代汉语词语的传承特点。  相似文献   

11.
舌尖元音■、带韵尾在汉语方言中不多见,而五华(郭田)客家方言里有这样的韵母,它们是m、n、■■、p、■t、t、■k,它们分别是从韵母im、in、u■、ip、it、ut、uk里分化出来的,而且都是在与声母ts、tsh、s或t、th、相拼的时候分化的。本文对此作了详细的介绍,并提及了兴宁(新圩)客家方言中的类似例子。  相似文献   

12.
梅州客家方言词汇内部异同概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梅州六县一市一区客家方言词汇大同小异,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语非常多。就分区来说,梅县、平远、蕉岭属于一片,而兴宁、五华、大埔、丰顺属于另外一片,所以有些词它们有不同说法。大埔、丰顺在历史上曾经同属潮州府而不属嘉应州,因而有的词语两地相同而与梅县、蕉岭、平远、兴宁、五华不同。特别是丰顺,由于地处闽客方言交界地,其方言词有的与潮州话相同而与客家话不同。  相似文献   

13.
对过去学者提出的部分战国时期楚方言的阳声韵部的语音特征如东冬合韵、东阳合韵等提出质疑。根据((楚辞》、《老子》等传世文献以及上博楚简、郭店楚简以及部分两周时期青铜器等出土文物的韵文部分并参考西汉辞赋的用韵情况对楚方言的阳声韵部合韵状况进行综合考察,认为元真合韵,耕真合韵,.m尾韵具有相当的独立性是楚方言特有的音韵现象。  相似文献   

14.
梅州市是客家方言最集中的地区。除了纯客县外,有些县既有说客家话的人口,又有说闽南话的人口,我们把这样的县称之为"非纯客县",把这样的地区称之为"双方言"地区。丰顺县是梅州市唯一的一个"非纯客县",隍、黄金、汤南和潭江等乡镇属于客闽"双方言"地区。通过多次对黄金、隍等乡镇客闽"双方言"的语言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特别是从客闽方言词汇特点的比较研究,我们看到一些现象:优势语言可以影响弱势语言,然而,弱势语言口语中的基本词汇仍然保留。即客家话虽受闽南话影响,但仍然保留了客家方言词汇的基本特点。闽南话同样受客家话的影响,其词汇特点又与潮州话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客家话"是伴随着客家意识产生而产生的一种方言名称,是显示客家族群特征的一个重要载体。从明中叶开始,广肇惠地区出现客家方言的称谓,在同一时期的粤东北地区没有把自己的方言称为客话。清末民初时期,客家方言名称传入粤东北客家人聚居的核心地带,并被客家知识分子接受与传播。  相似文献   

16.
通过广西宾阳县大桥客家话与广东梅州客家话的词汇比较,探寻大桥客家话迁离故土嘉应州后词汇演变的轨迹,并从中寻找相异的根源;由此筛选出属于宾阳大桥客家话独具特色的词汇,从而检验语言稳定性、差异性以及因接触而发生变异性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7.
从化江埔凤凰客家方言是从化境内的一种客家方言。通过对其音系及声、韵、调等音韵特点分析,指出江埔凤凰客家方言具有典型的客家方言特点,但由于受强势的粤方言的影响,江埔凤凰客家方言又带有一些粤方言的语音特点。  相似文献   

18.
曹冲 《嘉应学院学报》2001,19(2):114-115
从 2 0世纪开始 ,就有学者对客家及客家方言进行研究 ,特别是近 2 0年来 ,世界各地的客家研究机构对客家方言的研究更是向纵深发展。客家方言研讨会也多次召开 ,研究客家方言的专家学者 ,也不断有自己的研究成果面世。但专家们认为 :客家方言的研究 ,比起粤方言、闽方言的研究成果 ,还是落后了。  相似文献   

19.
曹冲 《嘉应学院学报》2001,19(2):114-115
从 2 0世纪开始 ,就有学者对客家及客家方言进行研究 ,特别是近 2 0年来 ,世界各地的客家研究机构对客家方言的研究更是向纵深发展。客家方言研讨会也多次召开 ,研究客家方言的专家学者 ,也不断有自己的研究成果面世。但专家们认为 :客家方言的研究 ,比起粤方言、闽方言的研究成果 ,还是落后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