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公制礼作乐,奠定了我国古代社会礼乐制度的基础,而从文献记载和武王崩逝、三监叛乱、伯禽就封、孔子崇周公等史实来看",三年之丧"当同样起源于"周公制礼",其能够制礼之根本则在于对天时、地利、人和的全面具备。  相似文献   

2.
周公制礼作乐,奠定了我国古代社会礼乐制度的基础,而从文献记载和武王崩逝、三监叛乱、伯禽就封、孔子崇周公等史实来看",三年之丧"当同样起源于"周公制礼",其能够制礼之根本则在于对天时、地利、人和的全面具备。  相似文献   

3.
弓箭体育文化起源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在最初的弓箭发明阶段,弓箭主要应用于人类的狩猎活动当中.在夏商周及原始社会后期,弓箭逐渐开始从狩猎工具转变成战场远射兵器,并且弓箭在商周时期被赋予较为深刻的人文内涵,形成了射礼这种礼仪制度.商周贵族对射礼十分推崇,特别是乡射礼与大射礼在贵族生活当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为了发挥尼山书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促进少儿射艺的蓬勃发展,为练习射艺的少年儿童及培训老师搭建交流沟通平台,山东省图书馆尼山书院在“六一儿童节”期间举办首届“尼山书院杯”少儿射艺比赛交流活动。 射艺又被称作立德正己之礼,主要以射礼作为其主要形式,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礼仪活动,在“五礼”中属于“嘉礼”。射艺在西周时期已经被纳入六艺的范畴,是贵族社会的必修课,承载着当时社会等级身份、伦理道德等诸多内容,正是从这个时候起,射艺逐渐成为一种礼仪规范。  相似文献   

5.
李宁 《兰台世界》2014,(4):92-93
众人一般会认为傩只是一种简单的娱乐表演,仔细研究,其实不然。通过傩仪我们可以透视中国的礼仪文化。本文将以历史典籍、实际考证为据,从儒家“礼”文化的角度,对傩仪中折射出来的礼仪文化作个探析。  相似文献   

6.
原林林 《大观周刊》2011,(37):115-115
从远古先民的巫术歌舞开始,最早的乐先于礼而产生,然后才从中分化出礼来。礼系统化之后,乐逐渐成为礼的一部分。礼乐结合,构成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基本特征。“礼”、“乐”两个艺术符号所表现的是一种人类情感的概念,是人类内在情感的外在化。礼乐本身所具有的情感内涵把本来是维系氏族社会的图腾歌舞、巫术礼仪,转化为自觉人性和心理本体的建设,从而进入了审美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7.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本文试图从“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与图书馆管理理念、“礼之用,和为贵”与图书馆制度建设、“天人合一”与图书馆环境规划、“以人为本”与图书馆人本取向等四个方面,以宏观的视角,探求内涵丰富的古代“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图书馆的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8.
智宝月 《大观周刊》2011,(18):95-95
中国古代无论在制度方面还是在观念方面,礼与法的关系总是表现得至为密切。从早期历史上以德配天、明德慎罚,到后来齐民以礼、明刑弼教,“礼”与“法”发展演进的历史过程。总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中国的法制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礼,始于饮食     
《全国新书目》2023,(8):52-54
<正>本书以时间为轴,从器具、礼仪、美食等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华饮食文化,作者凭借多年的跨文化经历和深厚的国学功底,出入于奥义哲学与柴米油盐之间,把中华饮食上升到文化的高度,最终渲染出一个“舌尖上的文化中国”。礼,是人类文明尊贵、典雅、精华的存在,是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文明瑰宝。中华民族又称华夏民族,“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从“华夏”的含义可以知晓中华礼仪文明的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0.
李玮 《兰台世界》2013,(10):82-83
中国古代社会长期以来是个礼法结合、德主刑辅的社会,礼从一种宗教仪式成为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核心规范,法则从刑发展而来.从“礼制”的形成,到“礼法治式”的确立,再到“一准乎礼”的《唐律疏议》将礼治思想制度化.  相似文献   

11.
相传我国古代伏羲氏造琴瑟,神农氏改二十七弦为五弦,黄帝编去钟定基本音律,周公采用金、石、丝、竹、魏、土、木、革八种乐器定八音,并以乐从属于礼的思想和制度,作乐制礼,定型为周朝的礼乐.  相似文献   

12.
众人一般会认为傩只是一种简单的娱乐表演,仔细研究,其实不然。通过傩仪我们可以透视中国的礼仪文化。本文将以历史典籍、实际考证为据,从儒家"礼"文化的角度,对傩仪中折射出来的礼仪文化作个探析。  相似文献   

13.
郑晓星 《大观周刊》2012,(49):354-354,349
“容貌、态度、进退、趋行,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固僻违、庸众而野”。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国际各种规格的展会在中国的各个城市遍地开花,吸引着全球的视线,展会志愿服务也进入了国际化的视野。中国展会志愿者的形象礼仪.不断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从中国展会志愿者的形象礼仪的四个方面进行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李晶 《大观周刊》2011,(29):69-69,75
古代先民重视各种祭祀礼仪,包括祭祀天地神、雷神、风神、山神、河神、谷神等,尤其是祭祀天神。因以天地为万物之本,天气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存环境。水是万物之源,也是谷物与蔬菜的生命依托,一旦遇到恶劣天气变化会直接影响到人们饮食生活。因而祈雨风俗应运而生。在表达人们对天敬重之情的同时,也反应出人们对天的依赖。从相关文献对求雨活动的记载可使我们了解上古人们的生活及其心理活动.从祭祀礼仪的描述也能感受出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5.
龙晓添  萧放 《文化遗产》2016,(3):104-111
儒家礼仪文献为中国长期以来的礼仪实践提供了基本的前提,是礼仪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从《仪礼》到《家礼》,历代有关礼学的著述,讨论丧礼、丧服的篇卷众多。这些经典的丧礼记述,成为丧礼知识传承的重要依据。《仪礼》化俗成礼,制定了一套复杂的士大夫及以上阶层的礼仪制度。且成为后世制定礼典,传承礼制的基本依据。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仪礼》不能满足更广泛的社会需要,朱熹试将《仪礼》化繁就简,尝试在更大范围内推行儒礼,《家礼》又逐渐成为后世礼书的基本模板。《仪礼》、《家礼》作为儒家重要礼仪文献都呈现出一脉相承的丧礼书写特点:以"慎终追远"为丧礼的基调;以别亲疏、贵贱为制礼的基本原则;倡导有节制的、周全的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16.
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民族礼仪制度的初步形成时期。在礼仪制度初步形成的过程中,玉逐渐被赋予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成为古人在祭祀、朝会、交聘等礼仪场合所使用的重要器物之一。玉璋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玉璋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礼器之一,系古代贵族在举行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器物。《诗经》里有:"济济辟王,左右奉璋"。在所出土的玉璋中,商代以后的较少,战国以后难见。玉璋形  相似文献   

17.
阚迪  吴哲 《兰台世界》2014,(2):124-125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人物之一,朱熹对礼学之中“文末”的探究以及对中华礼仪的研究和修订活动,对于勘明“辨析文末”的意义所在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中国古代祭祀制度中祭祀对象、祭祀规模和祭祀形式等不同方面,并从礼和法两个角度对中国祭祀制度的规制进行了探究,同时以清代时期的礼法规制《大清通礼》和《大清律例》作为分析研究对象,对中国古代祭祀制度中的礼和法进行了有力论证。  相似文献   

19.
韩兴东 《大观周刊》2012,(12):232-233
文明礼貌是最受各国人民重视的品质。礼仪教育的过程就是礼仪习惯的养成过程,也就是社会的个体化再到个体的社会化的过程。家庭礼仪教育是社会个体化的有效载体。“礼”指的就是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是一定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和反映。因此,家庭礼仪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称礼仪之邦,各时代既继承传统,又有改进革新,流传下来的礼法相当多而繁琐。古代南亚次大陆也是文明之邦,同样有长远历史积淀而成的繁琐礼法。各种宗教差不多又都有自己的礼则规定,一般说来也很繁琐,有的还罩上一层神秘色彩。汉化佛教就同时具有这三方面的传统,即,原始佛教受到南亚次大陆古代礼仪的深刻影响,或者说是从那里的礼仪生发改造而来;南亚次大陆佛教又逐渐创制出本身的一整套礼仪制度;汉化佛教又在接受前二者包括经由西域传来的影响的同时,将其与汉族的礼仪揉和,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礼法规则。下面还是得先由南亚次大陆讲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