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持人:今年4月,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实施了“高考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通过“面试”的方式自主选拔录取考生。对于习惯了对分数顶礼膜拜的我们,该如何看待这条高考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4月1日、2日,1208名上海高三学生在万众瞩目中先后走进了复旦大学光华楼。他们中有300人通过这所著名大学自主招生的“面试”而被录取,这是我国高考分数第一次与高校录取脱节。据报道,复旦大学为这次被称为“破冰之旅”的招生改革制定了严密的措施,确保“尽量不漏过一个未来人才”。在各省相继公布2006年高考新规的同时,上海,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两所名校实施了今年高考的最重要改革——直接通过面试来录取新生。4月1日、2日,上海有2000余名考生接受了复旦、上海交大的自主招考面试,他们每人接受由5位专家组团的面试,而面试的结果于4月5日公布。如果此次面试通过,就意味着他们直接迈过了复旦或上海交大的录取门槛,虽说两个月后他们还要参加高考,但高考成绩不会影响此次录取结果。而没通过面试的学生,并不影响其通过高考再报考复旦和交大。上海两所名校此次的面试招生改革,之所以引起外界格外关注,其原因就在于它是继我国高考保送生制度之外,首次将高考分数与录取完全脱节,直接以面试来录取新生,强化了名校的招生自主权。通过面试,更易于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而非“一考定终身”。  相似文献   

3.
《南昌教育》2006,(5):31-31
4月1日、2日,1185名上海高三学生在万众瞩目中先后走进了复旦大学光华楼。他们中将有300人通过这所著名大学自主招生的“面试”而被录取,高考分数第一次与高校录取脱节。  相似文献   

4.
校园博客     
博览天下"2006:中国高考制度坚冰被打破2006年4月6日,随着598份“预录取通知书”的寄出,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面试招生”在一片争议声中落下帷幕。收到通知书的598名上海学生也因此成为我国高考制度改革历史进程的见证人:他们不是通过高考,而是通过面试获得了入读这两所名校的资格。今年3月初,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分别宣布了自主招生改革方案,和以往高校自主录取中的保送生、优秀生选拔、5%自主招生等政策不同的是,此次两校录取方式最大的突破在于“面试结果即能决定录取与否”。这也标志着我国“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坚冰在2006…  相似文献   

5.
刘丹  周敏 《大学时代》2006,(5):4-10
4月1日、2日,1208名上海高三学生在万众瞩目中先后走进了复旦大学光华楼。他们中有300人通过这所著名大学自主招生的“面试”而被录取,这是我国高考分数第一次与高校录取脱节。据报道,复旦大学为这次被称为“破冰之旅”的招生改革制定了严密的措施,确保“尽量不漏过—个未来人才”。[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2006年4月6日,随着598份“预录取通知书”的寄出,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面试招生”在一片争议声中落下帷幕。收到通知书的上海学生将成为我国教育制度改革历史进程的见证人:他们不是通过高考,而是通过面试获得了入读这两所名校的资格。虽然此次面试招生试点范围仅仅局限于  相似文献   

7.
平地而起 想象一下,你的高考会多么紧张?如果你因为较高的综合素质,使自己多了一次高考以外的机会,去一所万人艳羡的大学,你会多激动?2006年,复旦大学经教育部批准,首次推出了录取形式的改革试验,通过面试可以录取300名考生。这是高校对人才的多样化选拔,也是对考生“天大”的好消息。与以往的自主招生相比,这种面试录取突破了以往的“面试不能成为录取的唯一依据”,真正实现了“学校说了算”。  相似文献   

8.
2006年4月,复旦大学、上海交大进行了“自主选拔录取”面试。有关专家坦言:面试“主要考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经验分析学生的可塑造性”,因此面试题没有标准答案,没有评分细则,甚至没有对错。以下是这两所大学的部分面试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复旦大学面试题’部分(1.讨论一下  相似文献   

9.
4月1日、2日,1208名上海高三学生在万众瞩目中先后走进复旦大学光华楼。他们中将有300人通过这所著名大学自主招生的“面试”而被录取,高考分数第一次与高校录取脱节。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唐安国指出:“这是中国高考制度改革的破冰之旅!”然而,由绝对清晰的笔试变成相对模糊的面试,人们仍关注着面试能否保证公平,此次改革能否为相对刻板的高考制度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10.
昨天是复旦大学自主选拔录取面试中江浙考生面试的日子。411名来自江苏和浙江的考生冒着冬雨赶赴上海,接受了复旦大学专家团的面试。记者昨日在场外采访了多位考生,实录他们参加面试时所遇到的“刁钻”问题,供读者们细细品味。(《扬子晚报》2月8日)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校招生》2007,(1):20-22
复旦大学第一志愿报考复旦并服从专业调剂招生对象1.在参加学校组织的“2007年复旦大学优秀高中生文化水平测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2.在参加学校组织的“复旦大学第三届博雅杯人文知识大奖赛”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3.学校确定的若干所重点中学作为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学校,由  相似文献   

12.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面试”选拔的近600名预录取的大学生即将向社会公布。 “一石激起千层浪”。当高考分数第一次与高校录取脱节,人们或期待,或质疑。记者近日围绕着高考改革问题采访了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几所高校的负责人。  相似文献   

13.
自2003年开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2所高校实行了部分招生计划自主招生,高校自主招生人数不超过学校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各地中学推荐在某方面有特殊才能、培养潜质,或综合素质突出的优秀人才,高校自己组织考试,通过笔试和面试两轮考试确定自主招生的对象,但入选考生依然要参加全国的统考。2006年,复旦大学自主招生涉足破冰之旅,分数第一次与高校录取脱钩。1185名上海高三考生完成了复旦大学自主选拔“面试”,经由面试专家综合评定,最终预录取300名考生,这些考生可以不参加高考,直接入读复旦大学。这意味着“面试”将越来越多地走进中国高考考生的视野。  相似文献   

14.
近日,复旦大学有关部门宣布,将对今年9月入学的外国留学生进行招生改革。其中,本科生将首次按照大类录取,进入复旦学院学习一年后再选择专业,而研究生录取则采用面试录取、面试选拔或笔试加面试的方式选拔。本科生招生首次按大类招生。复旦大学将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沿袭多年的高校招生中“一张试卷定终身”的选拔机制今天已被越来越多的为教育改革殚精竭虑的志士们所诟病。因此,去年香港大学由于面试不合格而将11名内地省市高考状元拒之门外的消息甫一传来,便博得了媒体与倡言高校招生制度改革者的一片叫好之声。当时是否有内地高校“勇敢地站出来”以实际行动回应这一“呼吁”,我不得而知。但在今年的高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中,终于有一些著名高校(如复旦大学)不再凭卷面分数而是以面试成绩为依据来录取本科新生了。尽管这仅是限于局部地区、个别学校、少量招生份额的一个“试点”,但对于早已习惯…  相似文献   

16.
近日,复旦大学启动2009年自主选拔录取的面试遴选,两天共有1000多名上海考生参与竞争。75分钟的面试结束后,考生都表示没有碰到过于刁钻的考题,主要考察的是知识面。而复旦考官也首度接受媒体采访,揭秘与应试型学生如何“过招”。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名应届高三学生,我有幸亲历了复旦大学率先试行的“高考自主招生选拔考试”。这次考试由面试成绩决定录取结果,给目前的高考吹来了一股新风,给中学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发出了信号。我的面试被安排在4月2日。我分别来到5个不同的房间,开始了  相似文献   

18.
背景:自2003年开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2所高校实行了部分招生计划自主招生,高校自主招生人数不超过学校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各地中学推荐在某方面有特殊才能、培养潜质,或综合素质突出的优秀人才,高校自己组织考试,通过笔试和面试两轮考试确定自主招生的对象,但入选考生依然要参加全国的统考。2006年,复旦大学自主招生涉足破冰之旅,分数第一次与高校录取脱钩。1185名上海高三考生完成了复旦大学自主选拔“面试”,经由面试专家综合评定,最终预录取300名考生,这些考生可以不参加高考,直接入读复旦大学。这意味着“面试”将越来越多地走进中国高考考生的视野。  相似文献   

19.
《中文自修》2010,(6):10-11
从2001年开始,上海高校敞开了自主招生之门,十年来,最大的亮点莫过于从2006年起,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进行的“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以面试成绩作为录取的主要依据,而高考成绩只作参考。这在当时可谓“破冰之举”。  相似文献   

20.
过去2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以众多的新政策和新改革为特征的。2006年3月28日《人民日报》以醒目的标题《以面试为主要录取依据的考核方式令人关注——高考改革试‘破冰’》,报道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率先试点以面试方式为主的招生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