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继立 《阅读》2015,(11):21-23
老舍先生说得好:"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是啊!一个或一处成功的动作描写往往胜过千言万语。所以,在我们的习作中,要去捕捉人物动作的精彩瞬间,细致、形象地描写人物的动作,凸显人物的神韵。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一个人的行动是由一系列的动作构成的。在观察和描写时,如果把人物的动作分解成几个小动作,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行为举止,一步一步像放电影一样用"慢镜头"表现出来,那么对人物的描摹就具体可感了,其性情特点也就鲜明突出了。例如,在朱自清的《背影》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相似文献   

2.
陆京梅 《阅读》2011,(9):21-23
文学大师鲁迅先生曾说过:"写人物,几乎无须描写外貌,只要以语气,声音,就不独将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便是面目和身体,也表示着了。"可见,成功的语言描写总能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如何使语言描写达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效果呢?写好提示语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3.
梅志军 《阅读》2014,(47):28-29
<正>如何写活笔下的人和物,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呢?老师觉得有这么两句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俗语可以帮助我们写活人和物。眉毛胡子一把抓说到"眉毛胡子",很多人就想到人物的"外貌描写"。确实,写好外貌,才能将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外貌描写,包括对人物的体态、容貌、衣着、神情等进行描写,但是不是要在作文中面面俱到将人物的这些方  相似文献   

4.
王杨梅 《阅读》2014,(47):18-20
<正>在我国经典名著《红楼梦》中,王熙凤人未出场,却因一段精彩的语言描写,让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这就是语言描写的妙处。成功的语言描写能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深刻地表现出人物的思想感情。我们需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做一个有心人,有意识地关注人物的语言表达,用心去解读言语之中蕴含的深意和  相似文献   

5.
毕传高 《阅读》2012,(12):22-23
文章中精妙的人物语言描写是写活人物的一大法宝!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语言描写方法。喃喃独白,凸显心事 语言描写第一式——独白式,即将人物的心事以自言自语的形式融入文章之中,达到心理描写的目的,突出人物个性。  相似文献   

6.
外貌描写即肖像描写,就是描写人物的音容笑貌,穿着打扮,神情姿态等。外貌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精神风貌,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俄国作家果戈里说过:“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好的外貌描写能为读者理解人物打下良好的基础。如《金色的鱼钩》,作者描写了老班长的肖像:“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读后  相似文献   

7.
李忠平 《阅读》2013,(23):18-20
同学们,在我们学习阅读的语文书中,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课文很多,比如:《郑成功》《轮椅上的霍金》《钱学森》《鞋匠的儿子》等等。这些课文都是以人物描写为主,常常借助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及细节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阅读这些描写人物的课文时,我们要留意这些描写。特别是人物的语言描写,文章中人物的语言,往往能反映人物一定的思想、个性和心理特点。读书时品读、感悟人物的语言有助于  相似文献   

8.
细节摄神     
胡忠伟 《阅读》2012,(11):21-23
一幅成功的艺术作品,必须要有生动传神的细节刻画。写文章也是如此。细节描写,是叙事作品中描绘人事物态、凸显人物性格、推动事件发展、渲染社会环境、描摹自然景物、烘托故事背景的常用手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事物理的神韵和内涵,这就是细节摄神法。著名作家贾平凹指出:"文学细节,实际是人物与人物的微小差异。着眼于细微处,而传达人物差异处,  相似文献   

9.
朱秀玲 《阅读》2013,(4):22-23
写人记事,离不开人物语言的描写,语言描写是表现人物精神风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之一。准确生动的语言,可以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10.
邹粉善 《阅读》2012,(4):22-23
动作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动作行为的描写。写作文时,如果我们对人物的一举一动进行细致的描写,那么所写人物就会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先来看杨红樱“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巨人的城堡》一书中的两个镜头吧:  相似文献   

11.
刘艳斌 《阅读》2015,(14):22-23
一个特点鲜明的人,即使只见过一面,其行为举止也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写文章也一样,抓住人物的特点,多角度描写,就能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印象深刻。一、描写行动,让人物“站”起来作家老舍说过:“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的确,动作是透视人物心理的多棱镜。动作描写,尤其是凝聚人物个性的细微动作,往往是个性化人物的特有标志。因为一个人的行动、动作最能反映他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所以同学们要通过细致的观察,将人物的行为举止写具体,才能写“活”人物。例如:爷爷拾起我随手扔掉的饼干包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巨大的艺术价值在于小说人物的塑造上,它代表了《红楼梦》最高的艺术成就。在小说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400多个,其中,有不少是"小"人物,作者能够将这些小人物塑造得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人物之间毫不雷同,各有千秋,主要是娴熟地运用了塑造人物的各种手法,通过对人物言和行,小说细节、矛盾冲突事件的描写,来塑造人物。作者成功的塑造了小说中各种小人物,使小说达到了世界文学的顶峰。  相似文献   

13.
吴应海 《阅读》2014,(39):18-20
<正>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有一种比海更大的景象,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人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它就像一面镜子,能最直观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和品行。心理描写就是运用恰当的方法,来对人物内心的这种思想活动进行描写,把人物内心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以此来凸现人物性格,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4.
文艺作品中人物心理感情的描写,是深化人物形象,增强人物的真实感、立体感,从而使其产生巨大艺术魅力的重要手段。我国优秀古典戏曲《西厢记》,不仅以其深邃的思想、动人的情节、宏伟的结构和华美的语言赢得了"天下夺魁"的盛誉,而且在对人物心理精确而细腻的刻画上,也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宋国华 《阅读》2009,(6):22-23
同学们,写记叙文少不了写人物,写人物就离不开人物语言的描写。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能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怎样才能写好人物的语言呢?  相似文献   

16.
通过从人物性别、民族、身份/职业、形象价值倾向以及国别等指标对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高中语文必修教材"阅读鉴赏"模块61篇课文中的主要人物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性别上,男性人物是女性人物的5.43倍,男性占有主导地位;在民族类别上,能确定是汉族的有19篇,占总数的37.25%,而少数民族一篇也没有;在身份/职业上,主要集中于政治家、军人、文学家等少数几种,对普通平凡的身份/职业描写比较多;在形象倾向上,体现了课程标准的一些要求,但对现代人的形象和时代发展所需的一些精神品质反映不够;在国别上,中国人物是外国人物的5倍多,对外国人的形象描写未能较好地体现出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人物速写训练作为美术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已经越来越受到学校美术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学画人物速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注意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训练,从练习描写静止人物形态到运动人物动态、从缓慢描写对象到快速记录形象、从简单捕捉形象直至传神写照,是学习人物速写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远大前程》中对主要人物的家居环境有或概括或详细的描写。不同人物的家居环境不尽相同,人物的家居环境反映了人物的性格、行为方式。笔者试图通过对《远大前程》中主要人物家居环境描写的分析来窥探人物的性格及人生选择的动因。  相似文献   

19.
徐继立 《阅读》2014,(12):22-23
世界上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内心世界。那么,如何用文字去生动传神地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呢?以自白表现人物心理。人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会对自己讲不同的话,将自己内心的感情和想法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来。我们把人物直通内心世界的自言自语描写下来,就能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  相似文献   

20.
孙晓山 《阅读》2014,(12):20-21
在课文中,我们认识了好多人物,如忍辱负重的勾践、励志勤学的徐悲鸿、为民造福的普罗米修斯……那么,怎么来读懂文中的人物呢?观其貌在课文《大作家的小老师》里,有这样一段外貌描写:"小姑娘白白胖胖,一对大眼睛很有神,头上扎着大红蝴蝶结,真是可爱极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