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辩证地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要正确地进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需要辩证地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含义.和谐社会不是单一、物质的社会,多元和差异是和谐社会的前提;和谐社会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和谐社会是对过去发展模式的超越;和谐社会是人们努力构建的结果,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社会结构的优化,也需要个体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主要从三方面展开:一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规定,按照逻辑关系从“社会”、“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个层次上展开理论说明;二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依据,主要着眼于我国实际,从“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三个时态上寻找理论基础;三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模式和存在问题出发,探索构建路径,提出不少有学术价值和理论价值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3.
“社会和谐”在西方社会学那里是以“社会秩序”、“社会团结”、“社会均衡” 和“社会整合”等概念出现的,这些根本本身就有“稳定”、“协调”和“和谐”的含意。纵观西方社会学近200年的发展历程,不同学派都从不同视角直接或间接地论述了“社会和谐” 问题。借鉴西方社会学中的“和谐社会”理论,不仅有助于加深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规律性的认识,而且也有助于推进和深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解决“三农”问题是新世纪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必须完成的两大战略任务。“三农”问题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影响最大的因素,解决“三农”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利于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整合社会的各种价值资源,形成社会的价值共识,这就需要我们树立和践行正确的荣辱观。胡锦涛同志关于“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论述,精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为我们树立和践行正确的荣辱观指明了方向。“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三个方面来看,“以人为本”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7.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方法论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的战略决策,从其方法论问题上来看:首先应从哲学高度把握“和谐社会”的中国传统精华的继承和扬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和本质属性等科学内涵;其次应从联系社会形态来理解只有社会主义社会和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应坚持历史唯物论和历史辩证法等,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得到方法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是一个“异质社会”与“变动社会”,社会整合问题就成为社会的一个中心课题。中国的现代化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可以启用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民族精神作为社会凝聚和社会整合的重要资源。以弘扬现代性的民族精神为核心的指导原则体系应该成为和谐社会构建能力的关键。弘扬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应当全面启动恢复我们民族的历史底蕴,发扬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优秀遗产,挖掘民族精神的优秀资源,重塑民族信念,推动中国当代道德重建。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现代性而来的是风险性。“风险社会”理论家警示,“社会已经进入风险社会时代”。人们对社会风险本身和“风险社会”理论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风险”对和谐社会产生负价值,“风险社会”理论的研究则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正价值。深化“风险社会”理论的研究对分析和应对我国经济社会结构转型时期所可能遭遇的风险具有很大的启发性,有助于提高风险认识、增强风险应对能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事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的提出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要建立经济、政治、文化一体的和谐社会必须尊重人性发展的规律。人们对人性理论探索的目的就是运用人性发展规律去认识和管理社会,从而达到社会协调发展的最终目标。本文试图从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科学依据等方面探讨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的人性本质、重要意义及其可操作性途径。  相似文献   

11.
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为了加快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历史进程,本文结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社会公平和正义,主要阐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论述社会公平和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和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阐明在当前社会新形势下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而“和谐教育”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社会建赢和发展的现实基础。和谐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和实现人的全而发展和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使社会变得更加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有序。因此,构建和谐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胡锦涛总书记2005年2月19日在中共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概括和强调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大特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本文立足于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实背景,着眼于"和谐社会"理念,从中西方思想史的出发,对古今中外的"和谐"思想、理念进行了初步而简要的梳理和诠释,特别是结合对中国先秦原儒孔子所倡导的"和为贵"命题与<礼记·礼运>中提出的"小康"社会模式的阐发、剖析,来阐明和论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基本特点、精神实质,从而试图解答和探讨什么是"和谐社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依据是什么、或者说为什么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而“和谐教育”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社会建立和发展的现实基础。和谐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使社会变得更加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有序。因此,构建和谐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一、和谐社会与和谐教育“和谐社会”作为一个意义的表述古已有之,《左传》中记载:“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在西方思想史上,从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整个天是一个和谐”、柏拉图的“理想国”,到空…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共产党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社会整合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共产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社会整合是执政党的重要功能.充分发挥党的社会整合功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建立科学的社会整合机制是党进行社会整合的关键,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而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解决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创新教育模式。因此。应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策略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7.
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之一,要求全党、全国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下面这组文章分别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三重内涵、从矛盾学说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传统“和合”精神与构建高校和谐校园、垄断收益和非法收益是导致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等方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论述。相信这些观点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够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和而不同”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我国正处于结构转型期,“和而不同”思想奠定了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浅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主义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应以协调发展为前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应以利益关系重新整合为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应以党的执政能力作保证。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社会整合和社会关系平衡,在宪法规范指导下,力求达到各种资源有效整合并使各种关系和谐发展。宪政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还为其提供理论依据与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