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人们对《盐铁论》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西汉政府盐铁官营专卖的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桑弘羊与贤良文学们的“义利之辩”、汉武帝的内外政策之争、王道与霸道之论、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品评等方面。实际上,《盐铁论》可以称得上是西汉中期的一部有关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反映出西汉中期人们日常社会生活的全景。我们从《盐铁论》一书中既可以看到西汉中期人们衣、食、住、行、用、玩等各种日常生活物品,也可以看到西汉中期人们的日常社会生活状况和社会风气: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社会生活的奢侈腐化;社会风气的江河日下;贫富两极的严重分化。  相似文献   

2.
2005年,河南内黄县三杨庄出土了西汉晚期到东汉初期的庭院、田垄遗迹和大铁犁等,田垄是汉代的代田形式,大铁犁正是耕作代田的工具。以前有人复制汉代大铁犁进行试耕,其结果与三杨庄的汉代的田垄形式和宽度正相吻合。而《盐铁论.水旱篇》所说的"大器"就是包括三杨庄这样的大铁犁在内的全铁犁。"大器"不单是从器形的大小来说的,也针对当时农户胜任牛耕的经济条件(主要是牛)。汉政府实行盐铁官营政策,铁官所属铁工场的生产计划往往不顾及广大农民的农耕条件,生产相对过剩了,这因此成为《盐铁论》所述贤良攻击官方铸器"不给民用"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 我在《宋代传统农本经济结构局部突破》一文中认为耕织结合的自足封闭型的农本经济结构在宋代长江下游经济区内率先突破,并对其突破程度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参见《安庆师院学报》89年第3期)。但是,这种牢固的农本经济结构为何能在长江下游经济区内率先突破?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动对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下面分别对这两个问题加以回答和论述。一、宋代传统农本经济结构局部突破的几个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用政府政策对民间经济的影响来思考我国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而对民间自身的发展力量未引起相当重视。习惯历史研究的静止观,总在试图寻找"总体发展规律"而忽视了历史发展的多样性,个体性和特殊性。《广西商业会馆研究》的论述表明,在重农抑商思想长期占主导地位的传统社会中,民间力量对于推动地区商业经济活动发展,尤其是对边疆地区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民间力量的作用长期被人们所忽视。《广西商业会馆研究》一书有助于引导读者从新的视角认识历史发展的动力,以至重视与思考民间力量。另外,该书研究民间力量的依据与方法也能给读者较多启迪。  相似文献   

5.
关于《盐铁论》成书的具体时间,前人有各种不同的考订。其中从《盐铁论》称引《史记》文字的现象出发,考订《盐铁论》的成书时间应该不早于公元前66年,大约是在盐铁会议后20年左右著成的说法,影响最大。但仔细考究《盐铁论》称引《史记》文字的性质,这种说法实际上是欠准确的。从汉代学术思想的流变历程推论,《盐铁论》成书的大致时间,应该是在公元前73年到公元前49年的25年之间,其具体时间则很可能是在宣帝甘露三年前后,也即公元前51年左右,上距盐铁会议约30年。  相似文献   

6.
北京大学所藏秦简《教女》被认为是目前所见中国最早的女教书,它与《礼记·内则》、班昭《女诫》等篇章一样,强调了女性在家庭内需要遵循的礼则以及那个社会对女性的角色期待,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国家权力的意志。及至汉代,以班昭《女诫》为代表的女教书大量出现,这一时期,这些女教书多是体现知识阶层的自主意识,是他们在自觉地规训女性的思想和行为。汉代的女教书在吸收儒家诸派思想的基础上,对规训女性的内容进行了理论总结和升华,从而确立了古代女教思想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7.
两汉时期,民间以布衣身份上书的事例很多,蔚然成为一时风尚。这种风气是在战国游士之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同时又是汉代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民间上书者的目的大致可分为求官与诉冤两种情形。这种风气对汉代政治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既是中央政府选拔人才、获取社会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还是对常规司法程序的一个补充。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年谱(中卷)》若干史实说明(续六)刘益涛三十四、关于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政策的争论(本书第307—308页、313—323页)在1941年6至8月间,边区政府领导人和边区党、军领导人就财政经济一系列方针政策发生了分歧和争论。当时边区财政经济进入...  相似文献   

9.
西汉桓宽整理编撰的《盐铁论》,记录了汉宣帝时盐铁会议的争论内容,反映了西汉前、中期以经济为主的包括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和民俗等方面的情况,为我们了解和研究西汉史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五十年代,郭沫若曾校订全书,并作了一些注释,分段标点,眉目清楚,便于阅读,取名《盐铁论读本》。这不仅有利于这一重要古籍的普及,而且在古籍的整理研究工作上给我们后学作了一个示范,读后颇受启发。但在阅读中也发现在文字的增删改动上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郭老在《读本》序言中也说:“书中依然还有一些难  相似文献   

10.
《盐铁论》引诗用诗约75次,以《雅》、《颂》为主,体现了昭宣时期《诗经》解读对美刺时政的重视,具有鲜明的经世治国目的。《盐铁论》所据诗说以齐、鲁、韩三家为主,可能兼有《毛诗》,可见昭宣时期的《诗经》传授与武帝时期一样,仍以三家诗为主流,但当时士人对《毛诗》也有接受。《盐铁论》中论辩双方不主一家诗说,王先谦以《盐铁论》证《齐诗》义,阮元以《盐铁论》证《鲁诗》义,这类观点宜予矫正。  相似文献   

11.
《盐铁论》成书时间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盐铁论》是西汉时期汝南桓宽依据盐铁会议纪录编撰而成的一部政论集。关于此书写成的具体时间,史无明载,后人亦无明确意见。今以《盐铁论》与《史记》内有相似之外为线索,分析考辨出《盐铁论》是在盐铁会议后20年左右成的。  相似文献   

12.
《汉语大词典》是目前我国一部权威的大型汉语词典,但其书证晚出现象严重,而《盐铁论》可对其书证晚出作补订。  相似文献   

13.
《盐铁论》是产生于西汉时的一部风格独特的散文著作,它是桓宽在盐铁会议议文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但通过考察可知,桓宽对会议议文并没有作深入系统的加工,而仅仅对辩论内容进行编排,对记录文字进行推衍,对文章语言作加工润色。因而,《盐铁论》并不是一部体系严密、风格前后统一的著作。  相似文献   

14.
延陵与昌陵     
西汉成帝在位期间修建了两座陵墓:延陵与昌陵。延陵位于咸阳原上的西汉主陵区内,地理形势和历史传统十分优越;昌陵位于汉长安城东南的戏乡,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昌陵是在延陵建设了近十年之后开始修建的,由于其所在地势等原因,建设了五年即被放弃,又返回延陵。昌陵的修建致使国库空虚、民力疲乏。成帝之所以修建昌陵,主要是延陵的建设规划受到附近秦惠文王公陵的影响。由昌陵风波我们可以看到西汉时期皇帝的个人好恶和心理因素对陵址的选择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明代状元杨慎的《临江仙》词,原是其历史词话中“说秦汉”的开篇词。毛氏父子笔削《三国》而把它作为小说开篇,其意义内涵发生变化,而与《三国演义》的悲剧性主题发生联系。这首词是毛氏修订《三国》的传神点睛之笔。它既关乎小说的境界主旨,又体现出修订者的才调文心。  相似文献   

16.
目前对《典论·论文》写作时间的论述 ,或轻易否定史料 ,或随便改动史料 ,或以严氏之误立论 ,因此都不能令人信服。比较《典论·论文》与《与吴质书》在内容上的联系 ,可以推知《典论·论文》作于建安二十三年二月三日之后不久。  相似文献   

17.
"代田法"是汉武帝末年开始施行的一种农田"垄作"体系。目前学界对"代田法"的研究多集中在耕作技术层面,鲜有关注代田法与汉匈军事斗争的联系。在西汉武帝时期,西汉政府与北方匈奴的军事斗争势态,对"代田法"的产生原因、推行时间及选种植物三个方面产生了影响。基于对这种关系的考察以及对西汉历史背景的分析,试图对"代田法"这一古老的农耕技术做出新解读。  相似文献   

18.
《文选》李善注具有极大的文献价值,被誉为“考证之资粮”;《法言》是西汉著名学者扬雄的著作,是汉代重要儒家著作之一,李善注中多次引用《法言》。本文将对《文选》李善注中对《法言》一书的引用情况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19.
汉徐幹作《中论》,世有传本。本文作者撰《中论校注》,以清钱培名校补本为底本,又据俞樾《中论札记》等再加以校勘,并加详注,作此《校注》的补记考释一文,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隐喻艺术思维一开始就是在自觉应用的基础上展开研究的。到了两汉,主要是从政治教化的角度展开研究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则在言、象、意上做足了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