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变换域通信系统(Transform Domain Communication System,TDCS)是干扰抑制概念的一次革新,与传统通信系统在接收端被动抑制干扰不同,它通过对周围环境的频谱探测感知信道中的干扰信号,主动规避干扰所在频谱,利用"干净"频谱及伪随机相位生成具有类噪声性质的基函数来载荷信息,从而达到抗干扰和低截获性的目的,具有相当的技术优势。主要简述TDCS的基本原理,工作流程及关键技术,搭建基于MATLAB的TDCS仿真平台,对常见的干扰进行建模,并在仿真平台上研究TDCS干扰抑制性能。  相似文献   

2.
针对TDCS系统中基函数峰均比过大的问题,分析变换域通信系统影响已调信号PAPR的因素;引用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PAPR抑制的技术思路,提出了适用于TDCS系统的基于限幅法的PAPR抑制算法,并论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基于限幅法的TDCS中PAPR抑制算法具有较好的抑制性能,对系统误码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秦帅 《今日科苑》2014,(10):127-127
无线电频谱资源是通信过程中宝贵的自然资源,随着频率需求逐渐增加,频谱资源日趋稀缺,变换域通信系统(TDCS)是一种有效地无线电技术收发机技术,可以提高无线电频谱资源的利用率,实现频谱资源的有效利用。本文详细的研究了OFDM-TDCS系统时间同步技术,提出了一种同步符号模型,该模型可以利用ZC序列完成小数倍频偏估计,具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线性调频(LinearFrequencyModulation,LFM)干扰是一种典型的非平稳宽带干扰信号。分析了线性调频干扰对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OFDM)系统性能的影响;为了降低LFM干扰对OFDM性能的影响,利用OFDM信号和LFM干扰在分数傅立叶变换(FractionalFourierTransform,FrVr)域分布特征的差异,提出基于FrFr限波的OFDM系统LFM干扰抑制方法。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LFM干扰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5.
把陈-Mobius变换应用于通信系统,这是在通信领域中一个全新的领域。利用陈-Mobius变换对奇偶方波,奇偶三角波,奇偶锯齿波的傅立叶级数的逆变换运算得到正、余弦函数及一般周期信号的数字信号展开,并求得其对应的正交函数族,再以这些信号为调制、解调信号用于数字嵌套调制通信系统之中,并在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对比各种波形性能好坏,找出相对最好的波形,再对这种波形加以不同类型和功率的噪声进一步研究数字嵌套调制通信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光照突变视频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导致视频通信丢包和失真,需要对视频信号进行无损编码处理。传统的编码算法采用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算法,受到高阶特征的非线性约束,导致视频编码性能不好。提出一种基于经验矩估计的光照突变视频无损编码算法,构建视频信号传输网络结构模型,进行关键帧特征提取,通过计算视频传输信号的经验矩估计特征,进行域特征点分离,通过幅频变换得到光照突变发生时的像素差,实现视频编码算法的改进,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能有效提高视频传输的正确前景点率,视频编码的码本准确度较高,保真性好,实现无损传输,提高视频通信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针对入耳识别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干扰,导致识别率出现很多偏差问题,提出了基于傅里叶变换和K-L变换相结合的人耳自动识别方法。首先将人耳图像从空间域到频域变换(即傅里叶变换),在频域内对高频噪声信号和低频信号进行分离,通过低通滤波器进行滤波,滤除噪声和频率变化较快的边缘信息,对滤波后图像进行傅里叶反变换,实现了频率域到空间域的变换,得到增强后的平滑图像,最后运用K-L变换进行降维处理,提取人耳特征向董,采用欧式距离分类并实现人耳识别。  相似文献   

8.
赵卉 《大众科技》2009,(4):66-67
文章研究了一种离散分数傅立叶变换(DFRFT)域的图像水印方法。该算法根据分数傅里叶变换谱具有空域和频域双域信息表达能力,对水印载体图像进行某个级次的分数傅立叶变换,并将加密水印嵌入到载体图像的分数傅立叶谱中。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对诸如JPEG压缩、高斯噪声干扰和图像剪切等图像处理均具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9.
STATCOM,SSSC及UPFC是柔怀交流输电系统(FACTS)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柔性交流输电系统的应用可大幅度提高原有交流输电系统的功能传输能力,极大地改善电网的电压质量(幅值、波形、频率)。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EPRI)。及西屋公司的研究认为,原有的交流输电系统的在应用STATCOM,SSSC及UPFC后,其功率传输能力可分别提高约40%、55%及90%。FACTS输电技术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一种发展前景十分诱人的高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现目前基音周期检测大都具有检测的峰值不够尖锐,在噪声污染下容易出现误判,峰值间有干扰波形易出现倍频错误等缺点。本文提出将预处理后的语音信号先通过小波变换提取低频信号,再计算低频信号平均幅度差函数的倒数的算法提取基音周期。通过仿真实现,该算法提取基音周期时波形干净无干扰波形,并且峰值尖锐,能较为准确的提取基音周期。  相似文献   

11.
扩频通信即扩展频谱通信(Spread SpectrumCommunication),它与光纤通信、卫星通信,一同被誉为进入信息时代的三大高技术通信传输方式。它是将待传送信息的频谱通过扩频函数调制,实现频谱扩展,压缩后再进行传输;其接收端则采用相同的编码进行解调及相关处理,恢复原始信息数据。1扩频通信的主要特点1.1易于重复使用频率,提高了无线频谱利用率。在窄带通信中,主要依靠波道划分来防止信道之间发生干扰。用户只能使用经频率机构获准的频率。扩频通信发送功率极低(1~650mW),采用了相关接收这一高技术,且可工作在信道噪声和热噪声背景中,易于在同…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通信传输信号的采集性能,设计了强干扰环境下通信传输信号多路同步采集系统。首先,设计了强干扰环境下通信传输信号多路同步采集系统硬件结构,并详细介绍了主要的硬件的设计过程;其次,进行了通信传输信号多路同步采集系统软件设计,对软件开发及编程进行设计并分析。经实验验证,所设计系统在强干扰环境下,信号采集灵敏度较高,对多路信号采集同步性好,并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在长距离超宽带(UWB)无线通信方面受到了高度重视,但由于传输距离变长后,出现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现在2000m以上的长距离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称为了超宽带通信中的热点和难点。本文系统地构建检测色噪声下超宽带微弱信号的方案。用多线性调频信号作为超宽带无线通信的导频信号,并假定通信过程中收到色噪声的干扰,首先对其进行多尺度离散小波(包)变换,将每个尺度的接收信号用隐马尔可夫模型(HMM)进行描述,并结合分数阶傅立叶变换(FrFT)处理多分量线调频信号的思想和原理,从而实现色噪声干扰下的时间频率双弥散超宽带弱接收信号的检测与参数估计。  相似文献   

14.
针对应用神经网络对消除噪声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的研究工作:研究了利用神经网络来消除噪声的可行性。探讨了基于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和基于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的消除噪声,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得出一系列仿真波形.  相似文献   

15.
甚高频(VHF)地空通信是民航空管系统进行空中管制的主要手段。伴随着民航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飞行流量持续不断的增加,空中交通管制对VHF地空通信的依赖性增加,对VHF通信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但在实际应用中,无线电干扰一直都是VHF地空通信中最常见的困扰。分析了2013年贵州空管VHF地空通信中无线电频率干扰的特征,提出了无线电干扰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中,多阵元天线系统的BPSK调制码元分布优化问题决定了码间干扰抑制性能和信道优化。提出一种基于S变换和模拟退火算法的多阵元天线系统BPSK调制码元优化分布设计算法,建立多阵元天线系统的信道模型,并进行BPSK调制码元帧格式设计,采用S变换的高斯窗函数进行能量聚集,改变移动通信信道中的时变、空变及多径效应,提高了信道传输性能。仿真实验表明,采用该算法进行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天线系统设计,能有效抑制干扰,优化天线阵列分布,提高接收阵元信道冲激响应增益,改善提高通信质量。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一体化波形在雷达通信中的应用十分重要。其通过合理分配通信信号和雷达信号的功率,两种波形均可以实现雷达与通信信号的同时传输,从而全面提升了雷达通信的效率。本文主要针对一体化波形在雷达通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16,(23)
TDCS/CTC系统增加列车占用丢失报警功能后,由于TDCS/CTC系统设备老化,传输通道误码率高等原因,造成列车占用丢失误报警频繁发生,对运输生产造成很大干扰。针对该问题不断优化软硬件结构,增加站联采集条件,优化软件判断逻辑,降低了列车占用丢失误报警率,为运输安全生产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通信节点部署随机性较大,热点周边存在随机的窄带干扰信号。其中,较强的窄带干扰会严重影响计算机正常通信。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通信信息模糊一致的计算机优化通信算法,设计了通信中的模糊矩阵,利用矩阵一致性判断方法,在变换域实现对干扰信号的识别与滤除,并且无失真地恢复出原始信号。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下,计算机能够实现识别并滤除窄带干扰,很大程度上降低计算机通信的误码率。  相似文献   

20.
光纤通信是利用光作为信息载体、以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通信。1966年.美籍华人高锟(C.K.Kao)和霍克哈姆(C.A.Hockham)发表论文.预见了低损耗的光纤能够用于通信.敲开了光纤通信的大门.引起了人们的重视。1970年,美国康宁公司首次研制成功损耗为20dB/km的光纤.光纤通信时代由此开始。由于光纤通信具有损耗低.传输频带宽.容量大、体积小、重量轻、抗电磁干扰、不易串音等优点.备受业内人士青睐.发展非常迅速。笔者尝试浅析光纤通信技术的特点.并对其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