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两个有趣的教学片断如下。某教师教学应用题“有6个苹果,每2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时,问学生:“‘6÷2=3(盘)’中的‘盘’字,是从哪里找到的?”生甲:从题目中找到的。师:再想一想。生乙:从题目的问题中找到的。师:对!题目的问题问我们是“几盘”,所以这里就是“盘”;如果问“几天”,那单位名称就是“天”。教下一节数学课时,这位教师出了一道题目给学  相似文献   

2.
师:刚刚我们认识了天平,知道了怎么用天平来称东西。接下来我们来称一些物品。师:(课件出示苹果)我们先称一个苹果。如果把它放到天平左边的托盘上,会发生什么情况?生:天平会向放苹果的左边倾斜。师:(动画演示苹果往天平左边的托盘上放,天平向左倾斜)果然是这样!生:接下来往右边的托盘上放砝码。师:刚才我们认识天平的时候用的100克的砝码挺好用的,来,我们把它放到天平右边的托盘上。(动画演示砝码放到右托盘上,天平没有平衡,而是向右倾斜了。老师故作震惊状)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3.
通用六年制数学课本三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共安排了两道例题。例1的教学,主要应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掌握概念以及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为达此目的,课前,我组织学生按教材上例题的图示,制作了20个当作苹果的小圆片和4个当做盘子的大圆片。课中,我用发现法组织学生学习,基本的教学过程如下。 1、操作学具,认识余数概念。教师出示准备题:有8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要求学生按照题意操作学具。当学生用学具演示成下图,并回答“可以放2盘”后,教师出示课  相似文献   

4.
张美如 《师道》2007,(10):38-38
今天看到学生做的一道数学题,泪水不禁润湿了我的双眼。那道题涉及的文章是这样的:那时,我在一个农民工子弟小学教一年级数学。期中考试时,我给孩子们出了一道题:"假如你家有5口人,买来10个苹果,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试卷发下去后我大吃一惊,  相似文献   

5.
有幸参加了在昆山举行的“苏州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聆听了许多特级老师、教改带头人的示范课。其中荣建青老师执教的“方程的意义”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学中,荣老师大胆地在原有教材上修改、重组,在让学生理解方程的前提下,注重揭示方程的本质内涵,渗透方程的思想,有机地将方程和等量关系紧密结合起来。不落俗套,别具匠心。下面选取几个片段进行赏析与解读。【片段1】1.出示图片,天平一边放两个苹果一大一小,另一边放一个菠萝。请你猜一猜,天平可能会有什么情况(生猜两个苹果重,一个菠萝重或一样重)师:如果一样重,天平的指针会在…  相似文献   

6.
我在某大报上看到这样一则报道:某校一美术老师,教学生画苹果。其中有一学生把苹果画成了方的,于是受到了老师的赞扬和鼓励。认为该生将圆苹果画成方形是创新。这位老师的做法也受到了该报的赞扬和鼓励,认为该教师大胆鼓励学生的创新——将圆苹果画成方苹果是一种培养创新人才的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7.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聆听了数学特级教师魏洁老师的一节观摩课《9加几》。魏老师为我们演绎了在数学课堂上如何结合数学知识学习进行思维训练,让学生学有兴趣的数学、有信心的数学、有思维成就的数学。片断一:以生为师,促思维成长师:看老师在黑板上怎么操作的,把你看到的说出来,而且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听懂了吗?生:盒子里有9个苹果,盒子外有4个苹果,一共有13个苹果。师:有意见吗?生:我觉得他算得很好,借  相似文献   

8.
学生在练习中碰到这样一道题:“一个圆柱体的体积和一个圆锥体的体积相等,已知圆柱的高是圆锥高的2/5,圆柱的底面积与圆锥底面积的比是( ):( )。”学生看题后感到无从下手,希望老师提示解题的路子。老师是这样启发学生思考的。 师:你们已经掌握了一些有关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知识,如果你们能学会运用这些知识,我想你们是能自己解答这道题的。  相似文献   

9.
一、通过应用题教学,引出新知识数学知识的产生,来源于人们的生活、生产实践,来源于科学试验。这一唯物论的思想体现在应用题的教学中。例如,整数除法中余数的概念,就是这样引出的。小学课本数学第三册40页的例1:“有9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还剩几个?”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余数的意义。教师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生亲眼看到,9个苹果每盘放4个,放了2盘以后还剩下1个苹果。每盘要放4个,这1个就不够一盘了(实际上是不够4除了),所以称它为余数。再如,讲乘法分配律时,也是通过生活中的一实例引出。见小学课本数学第五册96页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6、57、58页。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具准备投影仪,苹果若干个,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圆形等各种形状的纸片,彩色笔。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你喜欢吃什么水果?生:我喜欢吃雪犁……师:你们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水果?(出示“一盘苹果”)2.师:水果盘里一共有几个苹果?生:有4个苹果。师:如果老师要把这4个苹果分给2个同学,怎么分才公平…  相似文献   

11.
近日,我有幸观摩了特级教师华应龙的五年级数学作业评讲课"猜想",听课之余,深为华老师简约、深刻、大气的教学触动,现采撷几个教学片段,与大家共赏。片段一展示错例,聚焦思维(追击为什么会这样)师:前几天,在我学生的作业本上发现了两道题很有意思的解答题。当我跟我们学校的老师交流之后,他们也感慨说这样的作业我也见过,  相似文献   

12.
[问题呈现]一位老师上《五彩池》一课,引导学生欣赏了一组五彩池的图片,结合课文描写,充分体味了五彩池瑰丽的色彩后,有一位学生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五彩池能游泳吗?”这一质疑引起了许多学生的响应,不少同学纷纷表示“能”。执教老师深感意外……随后,教师鼓励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并让全班学生进行了一番讨论。师: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个问题呢?生:因为我看见五彩池的水很清,很漂亮。我想,在里面游泳一定很舒服。师:哦,你观察得真仔细。那么,适合游泳的水应该怎样呢?生:水要清,要干净。师:对。除此以外你还想到什么呢?生:爸爸说,不能一个人去游泳。师:是呀,安全这一点很重要。现在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课文,五彩池到底能不能游泳呢?生:我认为不能。因为“池底生着许多石笋”,我看见过石笋,长长的、尖尖的,在这样的池里游泳就会有危险。生:五彩池根本不能游泳。文中说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到3米;小的呢,比菜碟大不了多少,水浅得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它的底。这样的池怎么能游泳呢?生:(不少学生都情不自禁地在下面应和)是的!师:你很会读书,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生:同意!师:(面对提问的学生)现在,你还想去游泳吗?生:(不好意思地笑笑)不想。师:还敢吗?...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小学教师向我讲述了他的一次“经历”:四年级语文单元测验,老师误将一位学生答对的题扣了分。卷子发下来,这位学生举起手:“老师,我认为这道题这样答是对的,理由是……”老师重新看后作了纠正。  相似文献   

14.
片断一:新知学习后,巩固练习阶段,教师让学生同桌互出两道同分母的分数加法题做一做,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在学生汇报时出现了如下情况:生:赵老师,崔祥出的这道题我做不出来。师:是吗,是什么题啊!生:85 87学生在下面就议论开了:有的说是做不出来,有的说做得出来。师:你说做得出  相似文献   

15.
特级教师孙双金执教的《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堂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典范课,笔者听后很受启发。一、引导质疑,触发探究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孙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就“题”质疑,就“文”质疑。首先是引导学生就“题”质疑,在齐读课题之后,有这样一段师生对话,请看教学[片段1]:  相似文献   

16.
童心无价     
有这样一道数学题:有38个小朋友,每人一个苹果,应该有几个苹果?一位小女孩端端正正地写上了39个。发试卷时,老师批评她说:“这么简单的题还做错?”小女孩回家后,委屈地告诉妈妈说:“还有一个苹果,我是想留给老师吃的。”  相似文献   

17.
案例:建立体积概念 师(把两只完全一样的玻璃杯放在讲台上,左边的盛满水,右边的放一个苹果,然后把左边杯里的水往右边杯里倒):请同学们观察老师做的实验,思考结果会怎么样? 生1:左边杯里会剩一些水. 师:为什么左边的杯子里会剩下一些水呢? 生2:因为右边的杯子中有一部分空间被苹果占去了. 师:说得好.那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呢? 生3:说明苹果占有空间. 师:苹果是一种物体,它占有空间.(师举起玻璃杯和橘子)它们占有空间吗?  相似文献   

18.
案例一:师先拿出6个苹果,问:把这6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得几个?生:3个。师:要是把2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得几个?生:1个。师:那要是只有一个苹果(出示一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得几个?生:每人得半个。师:“半个”还能用以前学过的整数表示吗?生:不能,用分数12表示。师: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分数,根据刚才分苹果的经验,你能表示出自己喜欢的12吗?(学生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再涂色。)……案例二: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新的知识。老师已经给每对同桌准备好了一些学具(每张课桌上放着一个塑料袋,袋里装着彩色纸。有的袋里装着4…  相似文献   

19.
在批改作业时无意中发现有这样一道题:已知3个梨的重量等于4个桃子的重量,3个苹果的重量=5个桃子的重量,问1个梨+1个苹果=?个桃子。结果大多数学生都猜错了。于是在辅导课中我决定在课堂上讨论一下这道题。我问学生他们是怎么想的。"我想把4个桃子中的1个借5个桃子,这样3  相似文献   

20.
在批改作业时无意中发现有这样一道题:已知3个梨的重量等于4个桃子的重量,3个苹果的重量=5个桃子的重量,问1个梨+1个苹果=?个桃子。结果大多数学生都猜错了。于是在辅导课中我决定在课堂上讨论一下这道题。我问学生他们是怎么想的。"我想把4个桃子中的1个借5个桃子,这样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