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结构主义艺术批评是当代艺术批评的重要流脉之一,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伊夫-阿兰·博瓦(Yve-Alain Bois)作为结构主义艺术批评的重要代表,对欧洲现代主义经典艺术家和美国战后艺术皆有深入研究和独到分析。博瓦教授的代表作《作为模型的绘画》汇集了他关于马蒂斯、蒙德里安、毕加索等艺术家的批评论文,体现了成熟的批评方法;书的"导论"是他对结构主义艺术批评的理论阐述,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通过《作为模型的绘画》的基本内容的分析,可以呈现其基本的理论立场,并能从中总结提炼结构主义艺术批评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作为"五四"文学革命先驱者之一的胡适,在新文学的理论建设和批评实践上具有开拓之功.特别是其新诗理论与批评,其影响和贡献并不亚于他的白话诗创作.他为中国现代诗歌理论与批评提供了极富启发性和借鉴意义的课题与范式,是留给后人的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学界风靡的审美回归思潮,是对高度概念化的艺术生产、极端理论化的艺术批评以及精英化艺术体制的反弹性反应。作为这一思潮的发起者和引领者,艺术批评家迪夫·希基既抨击由博物馆、学院、艺术基金会和艺术专业人士所构成的现代艺术体制,又批判以格林伯格、弗雷德和斯特拉的理论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艺术批评和"排外性"艺术自律观念,他将审美与市场、民主关联起来,提出自己的审美政治学观点,呼吁重建一个基于个人审美判断、共通感和自由交换为基础的、人人享有审美权利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4.
现代批评史上的著名学者李长之,张扬“感情的批判主义”,采取“传记式”批评方法。本文认为,李长之的这种“传记式批评”,一方面应合了其张扬感情、要求“立人”的目的,另一方面又对我国的传记理论研究提供了数篇颇有见地的文本,值得后人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后殖民主义批评理论是西方"后"学批评流派中的重要分支,在分析黑人女性文学中的身份认同与边缘写作问题上具有独特的视角和独到的观点。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本和后殖民主义批评中的身份认同与边缘写作有着互相关联的批判意识。后殖民主义批评为解读美国黑人女性文学提供了有效的文学语境。  相似文献   

6.
在艺术传播的过程中,通过艺术批评者对艺术作品信息进行客观准确、公正理性的评价,使更多的人们接触和认识到艺术作品信息的价值和内涵,使艺术作品信息能够更好地进入艺术世界,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之中,促进艺术作品信息的传达、交流和传播,促进艺术的传播和发展。艺术批评是一个重要的艺术传播方式,在艺术传播中具有促进和阻碍艺术作品信息传播的作用,艺术的传播是有赖于艺术批评的。艺术批评的最终目的是促进艺术作品信息的传播,完成艺术传播的任务,促进艺术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作为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之间最基本纽带的翻译批评,是对跨文化和跨越历史的翻译活动的有效思考和科学评价.翻译工作要科学和谐地发展,必然离不开翻译批评.翻译批评能够保证翻译的价值从理想变为现实,从而更加充分地吸收和消化异域文化中的精华,繁荣自身的文化建设.本文从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分化关系、翻译批评转向在场、翻译批评重点聚焦译者行为批评以及"互联网+"翻译批评等视角,研究翻译批评的转向.  相似文献   

8.
董秋斯是我国现代杰出的翻译家,在翻译实践和理论方面都成绩卓著.他是我国最早呼吁建立翻译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第一人.即使在当代,其翻译批评思想对于我国翻译批评理论建设仍具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翻译批评作为联系翻译理论和实践的纽带,是翻译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从翻译批评的现状作为切入点,对翻译批评的定义、性质和主客体这几个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综述。翻译批评作为其领域的一大分支,离不开一定的准则,本文介绍了各翻译家对标准的看法。最后指出翻译批评在当今形势下所面临的三大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史上,围绕黎锦晖的儿童音乐剧和流行歌曲创作的批评和争议,包括黎锦晖自己的阐述、辩解乃至检讨,形成了一个重要的音乐批评现象,此现象贯穿时间很长,影响很大,意义也超出了现象本身。聂耳、贺绿汀等音乐家对黎锦晖的批评更是左翼音乐批评崛起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五四"新文化价值取向的背景下,重读并客观分析这一场批评争议,可以发现,黎锦晖的音乐思想具有"五四"平民精神,其流行音乐创作是中国音乐最早的高雅音乐大众化、通俗化、商业化的代表,具有浓郁的都市气息、市民气息、娱乐性甚至商业价值。在大众文化已不再被目为低俗,流行音乐广受欢迎的今天,我们更有必要重估黎锦晖的价值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苏轼以自己的创作经验为基点,以历史的经验为参照,更以其作为诗歌创作天才所独具之感悟和描述能力,对诗歌创作中的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作了探究,形成了自己的诗学思想体系,从而充实、发展了传统诗歌理论。关于诗之本质,苏轼认为诗是诗人主体在感物的基础上内在精神境界的自由呈现;关于诗的价值功能,苏轼提出了"诗须要有为而作"的命题;苏轼接受皎然、司空图等人的"象外"说、"味外"说,进一步发挥了司空图的"美在咸酸之外"的诗美观;苏轼吸收借鉴道家的"虚静"说和释家的"空"、"静"观,对创作过程中主体"空静"、"物化"、"神授"、"兴会"等一系列心理过程做出了揭示,形成了具有一定系统的艺术直觉理论。  相似文献   

12.
翻译批评是翻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与翻译活动同步发展,才能起到激浊扬清,促进翻译市场健康发展的作用。但是,近年来学术界对翻译批评的认识尚滞后于翻译活动的发展。本文拟从翻译批评的标准入手,加以分析讨论,以期能促进翻译批评标准的进一步完善和确立。  相似文献   

13.
论西方新叙事理论文本批评的方法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新叙事理论的方法论价值主要在于,搭建了一个形式分析和历史主义批评相互结合的基本平台。这一判断是来自于发现了新叙事理论强调叙事性文学作品的复杂性、建构性和不可规约性,强调叙事无所不在,具有理性思维的逻辑行程的一些特点等。这个基本平台解决了批评方法在文本内外的互相结合和转换的各种通道这一历史性的难题。新叙事理论对叙事性文本本体的发难引发了批评方法的创新,成为最具有方法论意义的革命。“后经典的方法”使得文本批评切入“点”增多,批评能力随之增强。  相似文献   

14.
1967年,艺术批评家迈克尔·弗雷德发表其对极少主义的“物性”批判,重构了后现代雕塑艺术与观者的关系,认为特定艺术场域的生成是决定一件艺术作品是否为物的先决条件。在维也纳美术史学派艺术史家阿洛伊斯·李格尔对19世纪末现代文化的批判中,他亦从艺术媒介的质料特征出发,批评了将风格史等同于技艺进步论的理论模式。弗雷德与李格尔的物性批评着眼于艺术作品膜拜价值的消逝,将一件图像的制作视为可触、可感之物的生成过程。回到李格尔的文本,可以考察现代具身理论的源头,而弗雷德对极少主义的批评,则代表了具身性概念在当代艺术批判中的一种辩证法式演绎。  相似文献   

15.
"文学数理批评"的理论虽至近年才被提出,但其实践在古代评点家那里其实早已有之。张竹坡就是我国最早进行文学数理批评的评点家之一,尤其是在人物评点的数理批评方面。张评中有大量的以易数阴阳观念分析人物形象的批评文字,他从人物的命名、年龄、死亡日期、关系等数字中找到了其中的易学原理,进行了大量分析,是十分有价值的数理批评。  相似文献   

16.
兴起于现代并以人文关怀为背景的性别研究,正越来越为当今时代各种人文科学所不可忽视从“人学”层面看,戏剧艺术表现人性本质,性别理论探讨两性关系,二者有顺理成章的联系。将性别批评和性别理论引入戏剧研究领域,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创作的呼唤,有历史必然性也有现实迫切性。  相似文献   

17.
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三大优良作风。本文将批评与自我批评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联系起来,重点研究批评与自我批评发展的现状及运用新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西方文化批评将边缘群体的精神困惑和生存困境作为研究的焦点,致力于颠覆和解构所谓权威的话语霸权,为被剥夺话语权的"他者"正名,积极探寻他者的"身份认同"策略和途径。美国黑人戏剧文学生动、真实地呈现黑人的生存境况和精神迷茫。采用西方文化批评理论来研究美国黑人戏剧将有助于我们在解读黑人戏剧中的身份探寻主题的同时,更好地了解黑人群体的文化身份诉求。  相似文献   

19.
批评语言学和批评话语分析都是对语篇进行的批评性研究。一些学者认为批评语言学和批评话语分析是同一个概念,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因此,这两个术语在语篇研究中经常被交替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初学者对批评语言学和批评话语分析产生误解。本文试图分析批评语言学和批评话语分析的发展过程和特点,从而对二者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20.
翻译批评作为联系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纽带,与翻译教学密切相连。翻译批评主体,客体以及批评标准具有多样性,这赋予了翻译批评多元特征。在翻译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能成为批评主体,展开批评实践,共同确保翻译教学有效进行。以翻译批评的多元特征入手,探寻翻译批评与翻译教学的联系,以期得到翻译教学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