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形神观"是中国传统绘画和文学翻译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文从东晋顾恺之和现代傅雷的"形神现"学习认识切入,从理论、实践以及审美等角度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和文学翻译理论中的‘形神观'进行对比研究,以期获得有益的启示.从而丰富和拓宽文学翻译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杭之 《美育学刊》2018,(4):43-43
在从事中国绘画研究的中外学者当中,徐小虎是一个研究个性十分突出的学者。她早年曾向著名鉴藏家王季迁"问学",这些经历奠定了其研究的底色,并逐渐形成了其展开中国绘画研究的信条和指针:从笔墨风格入手,筛选真伪,试图构建一部完整的"中国绘画真迹史"。中国文人画与日本南画,二者关系如何?这个问题对于中日的绘画史研究都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以文人画传统为书写主线的中国绘画史来说,日本的南画提供  相似文献   

3.
近20年来,西洋传统绘画技法在中国迸发出新的生命力。本文从西洋传统绘画中丹培拉技法和油画技法两方面切入,对介于以上两种材料技法优劣性之间的"混合技法"进行研究,以期在此技法研究上对绘画创作提供更多可能性,为完善中国的西洋绘画技法体系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4.
表现性绘画注重解释灵魂,表现自我,表现性绘画的作者认为,复制世界是没有意义的。艺术应该是精神不是现实,不是再现而是表现。本文主要从中国表现性绘画语言教学的历史与现状中进行探索其审美,从而发现其实质与内涵。从本质中寻找表现性绘画语言在油画教学中的教学规律,并从"表现性油画"的一般意义的含义上升到"表现性油画"含义的特殊内涵,从而形成对油画教学的整体认识,目的是寻求表现性油画语言在油画教学中运用的更广泛的发展空间,其作用是确立表现性绘画语言以后在教学中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虚拟表演是形成中国传统戏曲独特舞台风格和美学特征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组成传统戏曲表演体系的一个重要支柱。作为虚拟动作表演,应符合三个条件:首先是一种人体的外部动作,而不是一种内心情绪协作;其次是模拟一种具体的生活动作;最后是要"还原"在观众的联想中,被虚掉或部分虚掉的对象(实物、环境等)。虚拟表演具有两个独特的艺术特点:外化动作主要不在于求"真",而在于求"美";不在于求"意象"的再现,而是求"意象"表现之中的情感。  相似文献   

6.
中国绘画"再现物象"的观念自战国开始萌发,到晚唐、五代逐渐明晰,经历了从追求外在形似和色彩描摹到呈现事物内在"真实"的过程。荆浩提出"画者,画也,度物象取其真"的论断,预示着绘画作为一门造型艺术的观念的确立。但由于对事物的认识缺乏客观理性的态度和科学知识的支撑,绘画以抒情达意为主要目的,造型始终流于概念化和表面化。当代环境美学倡导的科学认知主义理论,将有助于深化对自然物的认识,从而可能开拓出艺术的新境。  相似文献   

7.
博弈论是关于策略、得失、均衡的理论,也是一种方法论.从博弈论的角度研究中西绘画发现,中国绘画擅长表现连续、持久、宏大的空间,而西方绘画擅长表现现实中某一短暂时刻瞬间的空间,其差异源于文化起源、哲学渊源、表现形式等方面,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中西绘画在空间表现上又存在着再现与表现、具象与抽象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法国著名哲学家和艺术理论家路易·马林借以古典符号学的阐释方法对绘画再现机制中“画框”的语义及研究价值进行讨论与梳理,通过捕捉图像中的“边缘”或“边界”元素,深入分析绘画作品中的画框生成过程,试图在绘画再现系统中对“画框”的自主性和概念化进行理论阐释。他认为,画框可以在一定意义上给予观者独特的凝视经验,使得绘画作品在可见空间内拥有最大限度的自主性,从而总结出关于画框与图像关系以及控制定位画面的方法论意义,最终在艺术哲学的场域下为绘画再现机制的系统性方法提供独特的阐释视角。  相似文献   

9.
中国绘画明显地带有主观表现主义的特征并随着这一特征不断加强 ,最终使传统绘画由客体对象的表现转向了主观情感、气质、精神的表现。西方绘画中的形体代表了形体本身的比例、结构的和谐与秩序 ,强调色彩的视觉真实 ,追求科学的色彩规律 ,从而形成了以写实主义绘画为传统的西方绘画体系。  相似文献   

10.
工笔画作为中国绘画重要的分支.同其他门类的艺术一样具有"意"的本质和内涵.同时也具有自身的特点.在工笔画中, "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表述,并在绘画实践中得到升华和深化.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社会实践和反复绘画实践,继承和发扬传统工笔技法.并且创作出蕴涵深广,意境丰富的工笔画作品,故"意"在工笔画中是工笔画的灵魂和生命.  相似文献   

11.
以《周易》到《说文解字》中的“龙”为研究对象,从汉字文化学的角度,考察龙在中国先民文化中的形象流变,从中发现龙历经了一个从单一走向复合、从实物走向神化的历史演变过程,蕴含着丰富的伦理道德和人文精神,迥异于西方的Dragon,最终凝筑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图腾和精神象征.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绘画明显地带有主观表现主义的特征并随着这一特征不断加强,最终使传统绘画由客体对象的表现转向了主观情感、气质、精神的表现.西方绘画中的形体代表了形体本身的比例、结构的和谐与秩序,强调色彩的视觉真实,追求科学的色彩规律,从而形成了以写实主义绘画为传统的西方绘画体系.  相似文献   

13.
程多耀 《池州学院学报》2009,23(4):106-107,112
在当前的美术创作与教学中存在着某些不重视写生的现象,这既不合乎绘画的艺术规律,也违背了中国绘画的历史传统.写生是山水、花鸟等以自然景物为反映对象的绘画艺术的基本功.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深厚的"师造化"传统,由此导致了宋、元两代写意画的出现,将中国画的艺术成就推向了最高峰.写意与写生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加强写生对于当前的美术创作与美术教学都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刘代明绘画之道,一是善于吸取中国传统绘画中丰富的养料,笔墨之中体现出扎扎实实的中国画基本功。二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既源于自然又不拘泥于自然的真实,把对自然的领悟与情感融入到具体的物像之中。三是创新,在继承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对中国画的构图造型、笔墨运用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黄乐乐 《美育学刊》2020,11(2):116-120
现藏于南京博物院的一批无款写真头像《明人十二像册》,是中国写实画的一座高峰。对于这个像册的绘画风格,现当代学者多半都偏向认为是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但经与西方圣像画比较研究,像册仍属于中国本土的绘画传统,受到了宋代山水画和花鸟画高度写真精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素描作为中国画的精髓,是一种绘画情感表达的主要手法,在时代不断发展前提下,中国画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因此中国传统绘画中素描表现不断改变。一幅好的中国画应该具有时代笔墨语言,而其中素描的表现形式探索,使其成为中国绘画语言表达的重要手段,同时使得我国传统绘画更具有艺术性和时代美感。本文具体探讨中国传统画中素描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绘画,它扎根于中华民族丰厚的土壤之中,历经数千年文化积淀、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瑰宝之一。它包含了中国人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美学思想、哲学观念以及技法、理论等,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初中阶段的中国画教学标准为"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和方法,进行练习",对初中阶段中国画的教学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8.
文人社会的"格物精神"使宋代绘画艺术登峰造极。宋人尚理,绘画亦重理。其中,宋之理学"格物致知"对宋代写实绘画风格的影响尤大。本文拟从"格物致知"的内涵演变论述其对宋代写实绘画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基于历史文化学视角,尝试探讨实用理性传统对近代中国体育思想发展演变的影响,为索解近代中国体育思想的历史图景,补充一种新的文化解释。研究认为:近代中国体育思想演变带有工具理性、实用功利、多元速变和互动融合等特色。孕育于巫礼文化的中国实用理性传统,是影响近代中国体育思想演变的内缘性文化因子,具体表现在经世致用的思维方式确立了演变的主题、实用实效的价值取向引导了演变的方向、以变求进的人生态度加速了演变的过程、求同化异的实践方式影响了演变的结果,这对近代中国体育的发展既有贡献也有阻碍。因此,在文化自觉和体育强国建设的时代语境下,需要淡化传统的工具理性色彩,加强体育基础理论创新;克服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遵循体育发展内在规律;坚持主动识变和应变求变,推进深化体育领域改革创新;承续兼收并蓄的优良传统,推动中外体育思想交流互鉴。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当前体育绘图教学现状基础上,以直观性教学原则为指导思想,研究设计出了一种形象直观,能反映人体运动形态且可动的实物模型一线偶,并将其运用于体育绘图教学改革和实践中,帮助学生提高绘画表达能力,快速掌握绘画技能,获得良好的教学交果,探索了一种实用易推广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