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需要做一个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科学实验。教材和教参中都提出了用"音叉"这一器材来做这个实验。在教学这个实验之前,我们教研组的几名老师事先用音叉做了实验。结果是敲打音叉往水槽中插时,音叉激起的水花或  相似文献   

2.
《声音的产生》一课,学生们通过做物体发声的实验并讨论,推想出“声音是由物体根动产生的”。这个推想对不对呢?还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先做音叉的验证实验,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里的真空不能传声实验存在一些不足:抽气泵噪音大、笨重,操作不方便;抽气盘的密封效果不好;不能快速而连续地演示实验,所用时间过长。为此,笔者做了如下改进。一、实验器材两个最大的相同拔罐器罐体、抽气枪、小音箱或手机、包装用的可折叠泡沫塑料、凡士林油。  相似文献   

4.
新编高中物理教材第三册第十九章第三节内容是“光的全反射”,联系实际做好光的全反射实验是学好这节内容行之有效的方法。光的全反射应用实例很多。光纤通讯就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来传递声音和图象信号。其主要优点是容量大,衰减小,抗干扰性强,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比较简单的电子元件和器材做一做光纤通讯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消除学生对光纤认识的神秘感,结合电路方框图,谈谈各元件的作用和实验时的注意事项。生日卡:去掉小喇叭,输出声音电信号,驱动二极管发光,此光信号强弱随声音大小而变化。发光二极管:把生日卡产生…  相似文献   

5.
正声音的特性是初中物理声现象这一单元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该章知识的难点所在。而探究活动、实验器材的合理设计是学生获得体验是否充分,进而达成"能区分出声音的三个特性"这一学习目标的关键。笔者查阅了人教版、苏科版、沪科版、北师大版、教科版及沪科粤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期望通过分析上述各版本教材中"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的实验方案,设计出制作简单、现象明显、可操作性强的实验器材,以使学生经历更清晰的  相似文献   

6.
自由落体运动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如何通过实验来探究它的性质和规律呢?我们可以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应用不同的实验器材,从多角度去探究、思考,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本文针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的实验.做了一些探究.  相似文献   

7.
玻璃杯是生活中常见的用品,利用它在家里也可以做很多物理小实验.现举例如下.一、凸透镜实验器材:玻璃杯、水方法:在玻璃杯中倒入适量的水,透过水杯看对面的手指,发现手指变得又粗又大.原理:盛水的玻璃杯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物体放在焦距之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二、发声体振动实验器材:玻璃杯、玻璃棒或筷子方法:用玻璃棒或筷子敲击玻璃杯会发出清脆的声音,用手触摸玻璃杯,发现杯子在微微振动.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三、音调实验器材:玻璃杯、水、玻璃棒或筷子方法:向玻璃杯中慢慢加水,并不停地用玻璃棒或筷子敲打杯子,会发现随…  相似文献   

8.
<正>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学理论的建立和规律的发现都离不开实验。但很多学校由于以"应试"为主要目标,实验教学得不到重视,更谈不上实验资源的开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教材要求教学器材全面、精密、直观。又因为一些边远山区的学校,实验器材严重不足,教师想做实验也无法做。因此,开发物理实验资源是很有必要的。一、物理实验器材利用的现状1.新教材上增加的实验,原有的实验器材很多都不  相似文献   

9.
1.声音的产生例1如图1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相似文献   

10.
矿泉水瓶在物理实验中的妙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理实验在物理新课程中的要求越来越高,同学们更多的参与探究活动当中。我们除了要求利用物理实验器材完成实验之外,更鼓励大家充分利用身边的常见物品来进行实验,这也是对同学能力的训练。而矿泉水瓶是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品,用它能做什么物理实验呢?1声音的产生用两个矿泉水瓶互相敲击,听到声音的同时观察到在振动,说明了振动发声。2制作简易管乐器将8个相同的矿泉水瓶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在瓶口依次吹气,发出的音调不同。说明管乐器是靠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3声音传递能量将矿泉水瓶从中间剪开,靠瓶口一侧的剪开处…  相似文献   

11.
正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说过:"一项演示实验使用的器材越简单,学生就越熟悉,就越想彻底地获得所验证的结果,这种实验的教育价值往往与仪器复杂程度成反比。"实验是物理教学内容之一,有些实验因为本身目的和功能的需求,必须由专制仪器完成,而更多实验或学生活动不需要专用器材,可以用生活中的物品取代,这类器材被称之为"生活化"器材。用生活化器材做实验,具有简便、直观、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常识教学中 ,学生探究效率的提高 ,离不开教师科学的引导。教师的引导应重在帮助学生扫除思维障碍 ,使他们顺利地深入探究。一、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碰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不会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此时 ,教师应该及时地给予帮助 ,可以示范做一个实验的方法 ,打开学生的思路。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教学中 ,我估计学生在设计“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验证实验时会遇到困难。于是我首先让学生初步设计验证实验 ,进行探讨 ,在学生感到无话可说的时候 ,我再出示自己设计的实验器材 :一支去了底的试管 ,一端蒙上气球的膜…  相似文献   

13.
纸膜扬声器     
小学自然课教材中有一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制作一个纸膜扬声器,可以使学生更形象地认识产生声音的原因。 1.主要器材电唱机一台、旧唱片一张、火柴棍一根等。 2.实验方法将一根火柴棍去掉火柴头,其一端削尖,并在另一端劈一个小口,插入一张光滑的书写纸。  相似文献   

14.
<正>声音的特性是解释声现象的重要理论基础,教材中用三个不同的实验分别探究声音的三个特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声音的三个特征是同时存在不可分割的。因此,有必要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整合和优化。一、重构知识,形成科学的物理观念"声音的特性"的核心概念是"声音",联系"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产生来源于物体的"振动",声音的传播形式是"声波",结合"振  相似文献   

15.
新编高中物理教材第三册第十九章第三节内容是“光的全反射”,联系实际做好光的全反射实验是学好这节内容行之有效的方法。光的全反射应用实例很多。光纤通讯就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来传递声音和图象信号。其主要优点是容量大,衰减小,抗干扰性强,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比较简单的电子元件和器材做一做光纤通讯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消除学生对光纤认识的神秘感,结合电路方框图,谈谈各元件的作用和实验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利用唾手可得的器材,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来完成新课标的要求,一方面能节约开支,另一方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更为可贵的是能让学生们改变只有实验室的器材才能完成实验的想法。在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创造性地用生活中常见的、便宜的、甚至是废弃的低成本器材做实验,研究物理  相似文献   

17.
2008年第5期《中学物理教与学》转载了"分子力小实验的改进"一文,该文作者介绍了利用虹吸原理和测力计做分子力小实验的方法。该方法弥补了教材中实验的不足,同时能直观地读出示数,增加了实验的可观性,提高了实验效果,确实是一种好方法。然而,笔者在做实验时发现,该实验装置还可利用身边现有的器材和废旧材料做如下改进。一、制作实验装置1.制作材料。直径约为125 mm、高为300 mm的透明饮料瓶  相似文献   

18.
小学自然第十册《声音的产生》一课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通过几种实验得出结论:声音可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接下来的验证实验是由教师来演示的。教科书是这样安排的:其一是教师敲击音叉并迅速用音叉接触水面。其二是教师敲击音叉并迅速用音叉接触悬挂的泡沫小球。虽然这两则实验都会出现一定的现象,但要使全班的学生都能有一个醒目的观察还是很困难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对这两则实验进行了重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听了一堂市级物理公开课"电能表与电功",优点很多.尽管讲课老师在课前做了精心的准备,仔细的检查,但是电学实验器材自身的不足(主要是导线接触不良)还是对课的效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相信很多老师都有同感,电学实验课老师最担心的就是实验器材能否得到保障,尤其是公开课,老师更是担心.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不同学校的做法,对初中物理电学实验器材提出改进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讲授《声音的产生》一课时,教师对教材中的鼓膜模拟实验,一般都采取用蜡纸筒、小镜子等材料组合,但实验起来很不方便。为此,笔者在原有基础上对本实验进行改进,使实验器材整体化,实验效果直观化。 一、实验材料 空易拉罐一个、可折粉饼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