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冲啸 《西部素质教育》2020,(10):234-235
文章首先阐述了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的困境,然后提出了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的策略,包括重视诵读教学,将诵读贯穿教学全过程;传授诵读技巧,让学生通过诵读思考;抓住重要部分,仔细揣摩实现有效诵读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医院校学生古医籍诵读情况的调查以及名老中医诵读经验的介绍,说明医籍诵读对学习中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借鉴朱熹读书做学问的体会及名老中医经验,归纳总结了医籍诵读的意义与诵读方法,并对如何提高学生诵读水平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从精选经典诵读内容、经典诵读走进课堂教学的形式、检测经典诵读效果等方面介绍了经典诵读走进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并对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4.
常桂明 《考试周刊》2011,(85):48-49
在传统教法中,诵读是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诵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离不开诵读。本文主要阐述了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以及诵读的分类。  相似文献   

5.
"多角色诵读"从强调诵读者自我角色定位方面对"诵读培养语感"进行了突破传统认识的、新视角的解读。诵读者以朗读者、讲述者、绘画者、倾听者、评读者等多种角色身份进行诵读,赋予了诵读"脱口读""讲读""赏读""听读""评读"等丰富的内涵,从而增强了诵读的趣味性。多角色诵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形成多角度、多层次、有梯度的立体思维和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对当前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进行了简要阐述。首先,对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含义及其实施原则做了简要阐明,在阐明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含义和实施原则的基础上对现在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实施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此同时,对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现状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在对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现状进行一定程度的解析后,针对当下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现状的相关对策及策略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分别为"加强人文环境建设,延伸诵读时间""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诵读认识""加强背诵指导,强化诵读效果""开展多元评价,完善诵读体系"以及"加强课程整合,拓展诵读途径"。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进行研究,对于我国现阶段的杰出教育有一定的推进作用和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笔者在语文新课改的过程中做了积极的探索性尝试:不以默读代替诵读,注重在诵读中培养语感,丰富语文积累;不以理解为诵读前提,以用心出声地读为主要的学习过程:不因讲解、讨论、评价等活动冲淡诵读本身。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教师可在诵读兴趣的培养和诵读的指导方法上下一番工夫。  相似文献   

8.
李艳 《考试周刊》2014,(33):22-22
针对文言文学习中的诵读教学,作者首先阐述了诵读的必要性,其次介绍了自己的做法,通过引导诵读,让学生掌握实词义项、虚词用法及重点句式,突出诵读的作用不仅如此,还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最后对进行成功的诵读教学的注意事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孙巧燕 《广西教育》2014,(25):60-60
正诵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与推进,诵读教学的研究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语文学习最基本的途径就是诵读经典作品。在诵读中,学生可以体察不同语境中语言运用的精妙,体味语言在具体语境中运用的规范。在诵读中,辅以必要的语感分析,学生能逐步领悟作品的句法、章法、理法,形成语感。诵读回归语文课堂,当务之急是要形成科学的、可行的诵读教学思路。思路明晰了,就有了步骤清晰的课堂教学,就有了创新的课型设计。一、诵读的意义诵读特别是经典诵读,如果从"文"的角度看,是对民族文化的浸润与传承。学  相似文献   

10.
诵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方法。把诵读、阅读结合起来运用,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语文学习效果,快速提升解读的效率。《实用语文》按照诵读、阅读的自身规律和学生的学习规律,梳理出诵读、阅读两根线;又根据诵读、阅读间的内在联系,把这两根线交织成"基础诵读"学练序列,以诵读辅阅读、促阅读,用阅读导诵读、助诵读,让琅琅书声回归语文课堂,形成了诵读、阅读两线交织,双向互动,促进学生语文解读技能快速提高的学练体系。  相似文献   

11.
董玉奇 《教师》2012,(27):25-26
长期以来,部分语文教师对诵读课的认识不到位,造成了学生只注重考试成绩,而不注重语言表达,忽视诵读的重要作用,使诵读课成了“哑巴课”。诵读课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就加强中学语文诵读教学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2.
"诵读"是目前最基本最普遍的学习方式。本文把"诵读"提出来,把"诵读教学"提出来,尤其把古典诗词诵读教学作为全文的核心进行阐述。再从诵读教学说起,小到阐释"诵读"的涵义,大到勾划整个古典诗词诵读教学的蓝图,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分两部分进行阐述:古典诗词诵读教学的意义;古典诗词诵读教学的方法,以及怎样和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诵读经典诗文,传承华夏文明.自从我校创建特色学校,开展"诵读写"活动以来,中高年级学生人手一册《论语》,每周一、三、五早读都由老师领着孩子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一开始学生诵读的兴趣很浓,铃声一响教室里就立刻响起琅琅的书声.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时间久了,新鲜感过去了,学生对诵读失去了兴趣.怎么办?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的任务摆在了老师的面前. 一、花样诵读,激起诵读兴趣 花样诵读就是变换着花样让学生读,如领读、轮读、分角色读、比赛读、配乐读等.传统的诵读法是老师带着学生读,或是老师一词一句地讲解.这种诵读方式实在很单调,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花样诵读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诵读热情,提升了他们诵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诗歌教学中灌输式教学方法扼杀了学生的兴趣,诵读法可以扭转这一局面.向学生介绍诵读背景资料、教师配乐示范诵读、诵读作家的其他作品、布置学生诵读诗作等做法,能够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诵读经典成为时下人们体验生活、品味生活的重要方式。随着经典诵读这一浪潮的兴起,各个学校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诵读比赛。就小学语文来说,开展国学诵读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作用。借此,本文对国学经典的诵读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文章阐述了在古城扬州开展经典诵读的现实意义,分析了目前扬州市经典诵读活动开展的现状与不足,并从诗文经典诵读与扬州地域文化内涵相互浸润、诗文经典诵读提升扬州城乡居民的人文素质与思想素质、诗文经典诵读成为特色文化品牌从而促进扬州文化名城建设这三方面进行全民诵读经典构建诗文扬州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涵盖诗词背诵、美文赏读、名著阅读的“经典诵读”一出现就备受关注!但经典诵读的想法再好,没有充足的诵读时间,也无法真正落到实处,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保障诵读时间成为了我们“经典诵读”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关键!这些年,笔者也在“小时间”经典诵读教学实践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与思考,愿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8.
当前的国内高校经典诵读实践和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一些实践者和研究者忽略了高校经典学习者的年龄、身份、知识结构差异,对经典推广进行简单化处理;不重视研究高等教育经典诵读应有的若干类型划分与适用范围,严重影响了经典诵读的实践范围和效果;高校经典诵读校本读本的选择与编订尚未引起重视,高校的经典诵读管理难以真正落到实处,有效的诵读反馈机制也未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9.
在走进经典、热心诵读成为潮流的今天,如何进一步发挥经典诵读的功效,让经典诵读走进语文课堂,使学校教育与经典诵读契合更紧密,已经成了学界有识之士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我们认为,经典诵读要在课堂教育中得到良好的贯彻,需要解决好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9,(14):2-3
当我校实施一年级诵读《三字经》时,引起家长误解,认为严重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其根本原因是在诵读过程中,教师采取的诵读方式、方法、策略不当造成的。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运用多媒体开展诵读活动,激发诵读兴趣,运用多媒体教给学生诵读的方法,激发学生诵读欲望,提升学生诵读观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学生通过诵读《三字经》,与经典同行,与圣人为伍,积累知识,发展语言,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与熏陶,提高思想修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