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课文预习是学生对教师尚未讲授的知识内容独立学习的活动过程,即学生运用旧知自学新知的一种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教师要设计好预习内容,明确预习要求,教给学生预习方法,保证预习时间,检查预习情况,注重学生的语文预习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预习”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学生预先自学将要讲授的功课。”数学预习就是指学生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预先独立学习将要学习的数学功课。他们将通过阅读数学课本来获取知识、掌握方法以及模仿课本编排思路进行数学探究。  相似文献   

3.
预习是指学生在教师还没有讲授之前对新课进行自学。有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预习是合理的抢跑。”教学大纲也指出:“从基础阶段就应该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预习课文的能力。”学生如能有效地进行预习,课文教学便易于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从而节省讲解时间,加强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  相似文献   

4.
<正>预习是指学生在新课讲授前自己通过阅读教材、独立思考等方法,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对此心存疑虑,并且认为:预习后,新知对学生失去了吸引力;预习后,学生知道了上课内容,没有学习动力和兴趣;预习后,学生了解了本节课的相关结论,教师上课时还能讲什么呢?……故而对于需不需要预习,争议颇多。那么在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学习方法变革的背景下,对预习进行准确的定位就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增强创新意识,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重视预习。预习就是学生先自学将要讲授的内容。从词义上来理解,预习具有尝试性、创造性,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自能获取知识的能力。一个教师如果不注意培养学生自能获取知识的能力,就不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此,在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每课都应要求学生预习并加以指导:(1)教给学生用科学方法进行预习。一般…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师授新课前,总不忘叮嘱学生要利用课外时间预习课文,但一检查就会发现自觉性差的同学根本没看课文。导致教师讲授,学生不知所云,教师设问,学生无法应和的局面,教学目标的实施困难重重。怎样改变这种局面呢?我认为,应该把课外预习转化为课堂自学,使之成为一种教师利用课堂指导学生自学的教学活动。怎样指导学生自学课文呢?第一步,疏通课文。这一步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相似文献   

7.
<正>阅读教学一般分为“预习—讲读—练习”三个阶段。预习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环节,抓好这个环节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预习指导项目和方法等谈些看法,以求教于广大语文教师。 一、调动学生预习的主动性 预习,主要是学生自学,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自学主动性。自学主动性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如果学生的自学没有自己的内在动力,而是靠外力来强迫命令,那么这种学习就很难进行。如何引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呢?这里要考虑影响自学主动性的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8.
一、有效预习的概念界定 有效的预习,是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又加入了教师的指导,防止学生在自学中因为盲目没有方向,而影响了自学的效率,同时,也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预习是自学的形式之一,是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指导学生进行教前预习已成为教师教学过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没有预习不上课"已成为许多教师的经验,值得大家借鉴。  相似文献   

10.
学生不会预习的原因是没有方法,是教师没有"教预习"。按照人的认知过程,从"感观—认知—思维—发展"四个层面,构建"金字塔式"预习体系,促进学生预习能力的提高,有效增强学生自学生长力。  相似文献   

11.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规范性预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振华 《学语文》2010,(1):18-18
预习是学生自主地学习将要讲授的课文,而规范性预习则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对欲讲授的课文进行深前有目的、有计划、有策略的自主性学习。有了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规范性预习避免了盲目性和散乱性,  相似文献   

12.
潘东 《学语文》2013,(5):78-79
我在“自育自学”实验教学中.从自学策略、自学习惯和自学动机三方面入手逐步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教给多种自学策略教给学生自学的策略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基础。首先,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自学能力的重要措施,故教师要备好预习课.要具体指导好学生如何做预习。具体做法是在上新课之前以书面作业的形式进行自学,主要内容有:  相似文献   

13.
我校是一所初级中学,学生的来源较差,多教学生缺乏良好的自学习惯,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反映在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自学能力差。实践证明,如果按照过去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形式教学,学生成绩难以提高。  相似文献   

14.
培养阅读能力关键授以学法广东电白县观珠教办陈刚一、教前授以学法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根据学生自学内容,教给他们自学的方法,进行自我阅读,预习课文。首先,教给他们如何读懂一篇课文的最基本、最容易掌握的一般方法。如概括课文的王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线索,概括段...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预习指导》是根据五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编写的,供中、高年级学生预习使用。目的在于加强教学中的预习指导,使预习工作正常化、规范化,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和预习的良好习惯。为了便于教师指导学生用好这份《预习指导》,现将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分清预习与练习的不同之处,引起学生探索兴趣 预习,是学生预先自学教师尚未讲授的新课内容。它与课后巩固性的练习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是学生运用旧知自学新知的一种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自学能力较差,这种探索有一定的限度,因此指导学生预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按照预习要求自学课文,一方面又不要把预习当作练习,硬性规定学生完成。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对学生确已搞懂的问题,可以免去。这样,学生对预习内容有选择的余地,更有利于他们把精力用在抓预习的主要问题、主要矛盾上,引起他们探索的兴趣,使旧知与新知产生迁移,起到培养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主学习。通过自学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是发展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前预习这一方法的运用既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在教学中很多学生在课上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没有深入思考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预习自学的方法。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做到有效的预习呢?一、画龙点睛,教师适时引导教师的鼓励与引导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养成良  相似文献   

17.
目标教学相对于语文学科,大致有以下三个优势,现分述如下:一、目标教学适于学生自学。叶圣陶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强调了自学的重要性。教师不单是为了传授知识,尤其是语文教师,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通过老师教给的方法自己学会更多的知识。有人说,未来世界的文盲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不能自学的人。由此看来,学生能否自学,是教学领域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过去在语文教学中也强调预习,希望通过预习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但是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目标模糊,把握不住要点,效果不太理想。实拒目标教学以…  相似文献   

18.
<正>高中政治教学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拼图,"自学互教"模式是高中政治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也是实践证明了的有效教学模式。"自学互教"教学模式由自学预习、互教讨论、总结引导、巩固练习四个环节构成。一、自学预习:奠基教学高楼自学预习是"自学互教"模式的基础环节。学生只有做好课前预习,掌握课程重点,才能有针对性地"互教"。为保证学生自学预习的效果,教师需要:进行方向引领。在学生自学预习前,教师应当提炼课程大纲,标注重难点,并向学生提供互教讨论的  相似文献   

19.
规范性预习,笔者认为.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章法地自学课文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活动因为有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避免了学生自学过程的盲目性。下面就如何抓好学生规范性预习谈谈一点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当前的语文教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究固然重要,而抓好学生规范性的预习,对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也是尤为必要和迫切的。所谓规范性预习,笔者认为,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章法地自学课文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活动因为有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避免了学生自学过程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