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其实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在错误中进步的过程,对于小学生而言,错误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作为新时期的老师,我们不能只看到错误带来的消极影响,这样就会无形中窄化学生成长的路径,让学生怕犯错、不敢犯错,最终带来的结果只能是他们会隐藏自己的观点,而老师也不能从他们的反馈中掌握真正的学情.我们应该允许学生犯错,因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错误都是一次成长的契机,是我们进行教育的切入口.在学生个体意识越发明显的当下,树立正确的错误观是每个数学老  相似文献   

2.
"学生幸福指数"、"学生幸福感"成为今年上海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关键词。今天的孩子幸福吗?孩子,你感到幸福吗?孩子,怎样才能提高你的幸福感?我们的话题就是在这一系列的忧虑和思考中展开。我们说,教育不是万能的,它不能使学生不受他所生活的环境的影响,但教育必须保护孩子们心灵中巨大的、无可比拟的精神财富——欢乐和幸福。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我们面前的人是孩子,如果我们的孩子没有生活欢乐,在任何时候他都不会觉得仙鹤是蔚蓝色的。"教育的责任在哪里?教育的责任就在于珍惜并维护孩子享受欢乐和幸福的权利;教师的义务在哪里?教师的义务就在于帮助孩子提升感知幸福的能力。但是,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担忧成为实实在在的促进孩子幸福成长的行为,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倾情付出和实践努力!  相似文献   

3.
郭芳 《辽宁教育》2014,(11):62-62
一、做一名有"魅力"的数学教师——让学生对教师有兴趣教育不应该是孩子圆梦的地方,而应是他们梦起的地方。教师正担负着托起孩子们梦想的使命。因此,教师自身的学识水平和人文修养将影响着孩子们成长的方向。"做一名让学生喜欢的数学教师"是能上好数学课的前提条件。要想让学生喜欢,让学生信服,教师必须要有真本事。1.上好课——"魅力教师"的真功夫。  相似文献   

4.
"生命中离不开阳光,在教育之路上播撒阳光,让孩子们在阳光下快乐地成长。"孩子们的内心是一片等待涂鸦的洁净天空,在学习过程中,孩子需要一个相对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身心没有负担,将学习作为一件快乐的事情,每天高高兴兴地来上学,获取知识的过程十分喜悦和容易。  相似文献   

5.
武哲 《家教指南》2009,(9):40-42
请不要轻易将谎言与孩子的品质划等号,因为谎言有时只不过是幻想,或者孩子小小的如意算盘。很多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个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已经长大了,懂事了,不再是个小宝宝了,所以孩子们应该很明白自己说的话是事实还是谎言。其实不然!事实上,说谎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六一"前参加北京市少年宫活动时曾说:"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我想这也是所有人的心愿。要让孩子们成长得好,不能忽视一件事,就是要从孩子的角度,站在孩子的立场来思考,大人们究竟应该做些什么。对于孩子来说,从幼儿园升入小学这段时间,是其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点。因此做好幼小衔接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一、幼小衔接,到底衔接什么?教育的核心是育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  相似文献   

7.
怎样成为一个快乐的老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要成为一个快乐的老师,就要学会宽容 有宽容精神的人是一种“人不知而不愠”的修养。学生是一群正在成长的孩子.而孩子需要在尝试错误中学习.犯错是学生成长的权利.如果你不能容忍学生的错误.也就等于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所以对孩子们来说.一个宽容的老师.就显得尤其重要。如果你宽容.那么你眼中的孩子们会很可爱.和可爱的孩子们一起生活.  相似文献   

8.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把孩子教育好,是我们当代教育工作者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们变得优秀。最好的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人生的享受。在教育过程中,要让孩子体验到快乐,要让孩子在关爱中成长。关爱孩子是家庭、学校、社会必需关心的大事,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曾告诫我们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所以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这妙语哲思,让我们明白:孩子的品行由教育环境决定。课堂教学是学生受教育的主阵地,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让孩子们在学习中获取知识,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0.
邱瑾 《考试周刊》2012,(40):72-73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总是不断地发现学生的错误,然后指导他们改正,为了指导学生改正学习中的错误,我们可谓竭尽全力,直到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在认识上我们更多的是把"错误"当成了教育的"敌人",把学生"不错"当成我们的"成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往往缺乏一种主动积极的理念来对待错误,白白浪费了"错误"这一巨大的教学财富。  相似文献   

11.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成功的开始。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的课堂,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可能不出现错误,错误的课堂才是真实的课堂,学习中的错误也会伴随着学生的成长。正如心理学家盖耶所言:"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学生所犯的错误及其对错误的认识,是学生知识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堂生成的错误资源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这一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2.
朱冬梅 《考试周刊》2011,(91):217-217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谁,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融入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亲密交流和沟通,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心,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我们应该通过班级这个有效载体,通过日常事务的有效处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每天都有学生"出错"。但是如果把错误看成是学习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就会有利于学生的思考与提高,应正确看待错误,有效处理错误资源,实现错误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写作是孩子们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他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但只要一上作文课,许多同学就头疼,这种现象在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一位教师在黑板上出一作文题,而学生个个变成咬着笔杆的"苦行僧",那样的无奈会让任何一位教师伤透脑筋。我为了改变这种场面,为了落实新课标提出的"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就积极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尝试运用多媒体在作文教学中的新模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王升 《宁夏教育》2011,(6):30-30
一、爱心是班主任职业道德的核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的必然要求。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爱生是班主任的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班主任的天职。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我们班有一个女孩子叫小敏,她聪明活泼,性格外向,成绩还不错,但比较任性,不管是老师还是同学,她都不放在眼里。在初三的第二学期她与化学老师发生了矛盾。那一天晚自习,我刚从教室回到家不长时间,化学老师打来电话:"王老师,你过来一下,你们班的小敏太不像话了,晚自习让她搅得都上不成了……"我迅速赶到教室,先将小敏叫到办公室,  相似文献   

16.
孙娜 《生活教育》2012,(17):30-31
长久以来,在我们的头脑中一直充斥着这样一个观念:教育学生就必须要给他们树立一个远大的奋斗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激发他们的潜能。为了能让自己的教学取得理想的结果,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发展,我们很多老师也是煞费苦心,给孩子们树立了各种各样的奋斗目标:"你要好好学习,将来上北大清华"、  相似文献   

17.
假期应该是对学生教育整个过程中的一个部分,是学生成长、学习整个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假期虽然不是学期,但它也应该是我们这个社会,包括学校、家庭对孩子进行教育的一个特殊阶段,也是孩子学习、了解社会,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定位。不能说学期是孩子学习的阶段,假期就不是孩子学习的阶段。不能将两者完全割裂开来,或者把假期完全和学习对立起来。如果不这样认  相似文献   

18.
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们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种现象是极其正常而普遍的,它是一种直接反映孩子们学习情况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最明显的错误就是孩子们常常会把课文的某一处或某一字词读错。如果教师能好好利用,就会把这些错误化为精彩。那么在教学中,面对出现的形形色色的误读,我们该怎么对待并且延佣使之成为有价值的资源呢?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平凡的人民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平凡岗位上,应精心耕耘,无私奉献,以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度的育人责任感、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实现一个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责,与学生共进步成长。一、爱,是生命里灿烂的阳光教育家捷尔任斯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  相似文献   

20.
刘钟妍 《考试周刊》2011,(62):230-231
高尔基曾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爱,用爱来感化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目前,职业中专的学生成绩较差,缺乏上进心,难于管理,那么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并让孩子们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爱呢?这是每位班主任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