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稳 《视听纵横》2005,(4):84-85
什么是社会新闻呢?在不同时期,新闻界对社会新闻的理解是不同的。十多年以前,社会新闻是指发生在社会上的新闻,确切地说,就是发生在街头巷尾、市民生活中的新闻,题材不大,社会意义也不大。随着媒体对社会新闻认识的不断深化,民众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当代社会新闻是具有社会意义的新闻,是贴近生活、思考生活、服务生活的新闻,  相似文献   

2.
《今传媒》1997,(3)
杂交有优势——社会新闻发展中的重要实践文/薛养玉以前人们一说到社会新闻,立即就想到黄色新闻、桃色新闻、黑色新闻、猎奇新闻,等等,似乎社会新闻就是那些乌七八糟新闻的总称,以致很长一个时期内,社会新闻被视为出身成份不好的孬种,不让在我们的报纸上抬头露脸。...  相似文献   

3.
蒋颖 《新闻界》2004,(6):15-16
什么是社会新闻,长期以来一直没有统一的标准,至今业界仍然没有一个公认的说法。一般而言,那些反映社会生活,体现社会伦理道德,报道有关社会风气,社会问题,风俗民情,自然界和社会上的奇闻逸事,以及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能够激起读者某种情感或富有情趣的新闻均被认为是社会新闻。社会新闻其实是众多类别的新闻中的一类,是与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等相对而言的,  相似文献   

4.
李洪 《新闻前哨》2001,(4):24-25
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很难说还有它没有涉足的领域。因此,许许多多的社会新闻中都或多或少地融入了科技的成分。至于科技新闻,那自然是科技含量更高了。 按照丁世义编著的《中国杜会新闻选评》中的叙述,“社会新闻是以社会生活、社会风貌、社会问题、社会事件为题材,反映当前社会现象(和某些自然景象)、社会意识和道德观念(人际关系)变化并具有社会教育意义的新闻。”这类新闻因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故“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有广泛的社会性。” 而按照《科技新闻佳作选》中的定义,“科技新闻是传播科技信息的使者,…  相似文献   

5.
社会新闻以其特有的亲和力和可读性、可视性受到读者的亲睐及媒体的重视。从社会新闻的定义看,它没有鲜明的行业特点,报道为大众所广泛感兴趣的以反映社会生活、道德伦理、趣闻逸事为主要内容的新闻。从表面上看,社会新闻是一种“软新闻”,但真正有价值的社会新闻实际七足“软中有硬”的。社会新闻的专业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许加彪 《新闻界》2006,3(4):16-17
何谓社会新闻?一般而言,人们把社会新闻和政治新闻、经济新闻、军事新闻、科技新闻等并列考量。是指以反映世俗生活、伦理观念、趣闻异事等为主要内容的新闻作品,属于“软新闻”之一种,俗称“八小时以外的新闻”。社会新闻主要以大众为主角,根源于他们的日常生活,富有情趣,因而易于激发广大受众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7.
社会新闻是以社会生活、社会风貌、社会问题、社会事件为题材的,与广大群众的生活、利益、情趣密切相关的报道。它的内容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较之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教育新闻、科技新闻、体育新闻、艺新闻等,有更大的广泛性,加之它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所以,它拥有庞大的读群。报刊为了抢占读市场,所以,它拥有庞大的读群,报刊为了抢占读市场、力争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都加强了“社会新闻”、“焦点”、“特别报道”等专栏或专版,并精心耕耘和培育,使社会新闻十分抢眼,成为报刊的名牌专栏,然而,纵观当前报刊的“社会新闻”专栏,尽管百花盛开,争奇斗艳,出现了不少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具佳的新闻作品,但除各级党报和品位较高的大报外,在各类小报上也出现不少倒人胃口,令人作呕的“字垃圾”。较突出的问题是庸俗、虚假和不重视社会效益,笔认为,要提高社会新闻的质量,必须坚持三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新闻价值一般表现为新闻事实“社会关心程度强、社会影响程度深、对社会的贡献程度大”,而新闻策划往往是在原新闻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更大规模的加工。有了有价值的新闻,还应该有好的新闻策划,这样,才能把新闻做好、做大。考察新闻策划对于新闻价值的放大过程及其效应,有助于我们树立新闻策划的主体意识,增强新闻策划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电视台在加大新闻改革力度的同时,增加了民生新闻、社会新闻的报道量.相继开辟出以民生新闻、社会新闻为主体的新闻栏目,扩大了电视台的影响力,提高了收视率,增强了与受众的沟通。那么,城市台如何办好民生、社会类新闻呢?  相似文献   

10.
在电视新闻的这个天地中,除了一部分时政新闻,对电视观众极具收视感召力的是大量的社会新闻。近年来,省市级电视台相继开设了一系列主要以社会新闻为主的新闻栏目,它们凭着社会新闻与观众的贴近性、现场感强等特点,充分调动了电视观众的收视兴趣。可以说电视社会新闻处在异军突起、如日中天的阶段,但同时也显现出了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新闻,是指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对于新闻的具体分类,不同学者和专家有不同的定义与区分,在这里我们重点谈谈社会新闻,以及记者在采写社会新闻时应具备的人文情怀。丰富多彩的社会新闻社会新闻是一种多样性、复杂性和新鲜性并存的报道形式,它反映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具有广泛的覆盖范围。首先,社会新闻的多样性体现在它能够涵盖生活各个方面的故事。无论是关于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家庭与婚姻、  相似文献   

12.
随着报业的繁荣,社会新闻以其贴近性、可读性堂而皇之地走进了包括机关报在内的新闻媒体的殿堂。新近10年间崛起的都市报,在社会新闻方面以观点新锐、反应快捷、信息密集等特色,狂飙突进式地抢滩市场。都市报的新闻立报,几乎就是“社会新闻立报”。迄今为止,社会新闻依旧是  相似文献   

13.
成为主流媒体是每一个媒体的梦想。要成为主流,在无法放弃社会新闻的前提下,必须改变社会新闻的传统报道方式,寻找一种社会新闻的崭新报道方式,把社会新闻变成人人需要的“实用新闻”,加大社会新闻的服务功能。让读者感觉到:社会新闻不仅“好看”,而且“有用”。那么,怎样增强社会新闻的服务性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在说这个题目之前,有一个问题我们先要弄清楚,到底什么是社会新闻。在一些人的眼里,社会新闻似乎是凶杀、色情的代名词,晚报、都市报才有它的容身之地,党报不屑为之,也不能为之。这种看法是片面的。近年来,许多综合性大报、日报,包括各级党报,也纷纷开设社会新闻专栏、专刊,有直接称为社会新闻版或专栏的,有称为《今日关注》(其中有大量社会新闻)的,不一而足。社会新闻已成为各类媒体不可或缺的、令人注目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柏松青 《记者摇篮》2004,(11):27-27,11
社会新闻是都市类报纸招徕读者的重要内容。但对社会新闻的理解、认识和价值取向.各媒体之间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的报纸把偷盗抢劫、杀人放火、嫖娼卖淫、交通肇事、贪污腐化、天灾人祸等作为社会新闻的主打。这些题材虽然能吸引读者的眼球,甚至可能使报纸的发行量有所上升。但在客观上对社会、对大众特别是对青少年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社会新闻决不等于社会的阴暗面,更不能以“揭丑”为名,改变社会新闻的基调。社会新闻领域十分宽广,内容非常丰富。正确选择社会新闻,是舆论导向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新闻工作作为一项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的新闻传播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具有鲜明的社会属性。社会是新闻活动的舞台,社会上的人和事是新闻报道的对象。因而新闻工作必须面向广泛的社会生活,否则,新闻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了存在基础。这势必要求新闻工作的从业人员——记深入社会,了解社会,熟悉社会,必须要具备较强的社会认知能力和社会认知水平。与此同时,记要搞好新闻工作又必须具有高度的新闻敏感,这不仅是记职业个性的集中体现,甚至可以说是记的新闻生命。  相似文献   

17.
徐艳慧 《新闻窗》2007,(2):60-61
社会新闻的内容包罗万象,不受行业限制,从天灾人祸、奇闻异事到人情冷暖、道德风尚、恶俗陋习等都是社会新闻的内容,社会新闻反映特定的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社会新闻是一种令受众感到亲近的报道题材。好的社会新闻,集事趣、理趣与情趣于一体,巧谈时事、品味人生、赏析文化、怡情感化、讴歌正气、鞭挞邪恶,俊逸隽永地反映社会的人际关系和道德风范、张扬美好的事物和人物形象、批判束缚和障碍社会进步的消极社会现象和邪恶势力。  相似文献   

18.
刘建勋 《新闻知识》2004,(10):30-31
新闻的分类有各种不同的角度和方法。社会新闻的提法是新闻内容分类的一种。然而,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变革使得新闻实践的追赶步伐越来越快,理论的研究往往难以跟上。我们现在所说的社会新闻,早已和传统新闻事业中的社会新闻在其性质、特点、采写编排方法、导向和效果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而其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也足以引起新闻理论界和实践部门的充分关注。如媚俗猎奇,追求感官刺激:性别歧视,造成心理伤害;虚假失实,可信程度不足等等等等。我们对社会新闻热做冷思考,不是要让  相似文献   

19.
董秦 《新闻知识》2001,(10):9-10
从晚报社会新闻演变的历史角度看,晚报社会新闻可分为批评性、歌颂性和生成性三类。历史地看,第一类的社会新闻诞生最早。代表作有40年代重庆新民报晚刊揭露的洋狗事件。此类社会新闻诚如邵飘萍所言,“对于社会中发生之事件加以深刻之观察,而发现其隐秘,以攻破社会之黑暗。……故欲知一国社会程度之高下,观其报纸所载社会新闻之意向,即可洞察其大概。”第二类歌颂性社会新闻大量诞生在建国后,名篇有新民晚报记者吴承惠采写的《他又走上了正路》等。建国后,我们给社会新闻所下的定义无不集中在这第二类。如丁世义:“社会新闻是以…  相似文献   

20.
社会新闻因其报道的内容与人民群众的生活贴近、利益相关、情趣相连,因此在媒体中有着极为广泛的读者群。鉴于中西方社会背景和文化等方面的种种差异,中西方的社会新闻报道也存在着诸多方面的差异,当然也不乏共同点。本文将在社会新闻人性化、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新闻话题的选择、新闻观念等多方面对中西方社会新闻进行多维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