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立新 《化学教学》2007,(3):34-35,26
1 案例描述 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新课程九年级第五单元课题一"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中,新课程增加了两个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演示实验,其中[实验二]是这样的:取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长镁条和一个石棉网,将它们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在石棉网上方将镁条点燃,观察反应现象,将镁条燃烧后的产物与石棉网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赵继模 《今日教育》2007,(7S):64-64
一、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唤起创造思维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尽可能从介绍课题开始。如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了“天平为什么平衡”的问题后.紧接着提出下列问题:为什么镁带燃烧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镁带质量大?如果在演示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的锥形瓶口不用橡皮塞塞住.前后称量是否再相等?  相似文献   

3.
1 解释化学变化的现象 例1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带的质量增加;铜绿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铜绿的质量减少。试解释之。 解析:镁带燃烧生成氧化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有  相似文献   

4.
质量守恒定律是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的规律,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须弄清下列两点:一、弄清“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的含义对于反应物来讲,一定要注意是参加了化学反应的那部分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参加化学反应的部分不能计算在内;对于生成物来讲,一定要明确,是反应后生成的那些物质质量总和,原在反应体系的部分不包括在内。例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2克镁在3克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5克氧化镁(B)12克镁在32克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克氧化镁(C)12克镁在8克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20克氧化…  相似文献   

5.
实验方法1.将镁条用水浸湿后粘在锥形瓶的内壁上,用胶头滴管往锥形瓶中滴入适量稀盐酸,塞好橡皮塞,在天平上称量(称后暂不取下进码).2.取下锥形瓶,倾斜使稀盐酸与镁条接触.反应完后放回天平称量,天平仍能平衡.3.扭松胶塞,即能听到排气的响声,质量立即减少,再称量,这时天平不能平衡.说明:由于反应快,现象明显,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解释有关现象.质量守恒定律的一个新实验@徐玮$贵州省贵定师范学校生化组!551300  相似文献   

6.
王大华 《化学教与学》2012,(8):95+84-95,84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五单元课题l质量守恒定律[实验5-2]取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长镁条和一个石棉网,将它们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在石棉网上方将镁条点燃,观察反应现象。将镁条燃烧后的产物与石棉网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首先要明确,任何一个化学反应都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无一例外。一些表面看似违背质量守恒定律的现象(如镁带燃烧后质量增加了、煤燃烧后质量减少了),恰恰需要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才能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它们都是由于少计算了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质量守恒定律”一节的教学设计与操作湖南中南工业大学子弟中学(410083)李定长沙第二铁路中学夏云珠一、课题: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并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一步掌握原子的概念并用之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9.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基础知识中的一条非常重要的定律,也是近几年中考必考和热点之一.在教学中如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用此定律解决化学问题,既能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又能使学生解题过程清晰明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根据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及对近几年中考试题的研究,现将如何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相关问题的技巧规律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化学方程式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化学用语,学习化学方程式最基本的要求必须会写、会读、会配平,并通过规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增强对错误化学方程式的识别与纠正能力。一、义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可概括为“一物二比”。一物:表示参加反应和反应后生成的物质。二比;①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间的分子个数比;②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比。二、写书写规则:应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符号含义:“+”表示“和”的意思;“一”表示“反应”;“凸”表示“加热”;“+”表示生成物是气体”;“+”表示生成物为难溶于水…  相似文献   

11.
陈军 《甘肃教育》2005,(7):115-115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这类问题解决的关键是首先准确掌握题目所给的“信息”,然后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求得反应后溶液及溶质的质量,进而用“质重守恒定律”求得其它的未知量。下面就常见的几种初中化学计算中“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作如下两方面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吴歧廷  孙令珂 《中学理科》2007,(1):14-16,91-92
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成立的原因 质量守恒定律是指_____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______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规律是在大量实验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普遍规律。某些开放体系(如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加了、煤燃烧后质量减少了等)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表面看来质量并不守恒,其实这正是由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结果,我们只有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才能对上述现象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质量守恒定律作为一条基本的自然规律,揭示的是化学变化前后物质之间质量关系的规律.其实质是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原子的个数、原子的质量也不变.因此,在宏观上体现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在掌握质量守恒定律时一定要先剖析理解其内涵,即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其中,“参加”“化学反应”“质量总和”是三个关键词.剖析三个关键词的含义是理解定律内涵的常用方法.“参加”一词的含义是:未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不能列入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之中,否则会使算出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比实际总质量偏大.  相似文献   

14.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以“质量守恒定律”为例,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HPS教育内容制定教学目标,参考“互动历史小话剧”和“补充科学模式”等HPS教学模式,课程设计为学生以小话剧展演和辩论赛等形式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发展史,再通过自主设计实验验证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实践后,对融入HPS教育的教学策略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5.
【教学案情】最近我在市初中化学一课一评活动中听了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一课,教材编写者在活动与探究栏目中设计了:①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②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③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④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四个实验方案。  相似文献   

16.
质量守恒定律是一切化学反应所必须遵循的普遍规律。那么,在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1.不要把质量守恒定律看成是在任何变化中都适用的。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范围是在化学变化之内,不包括物理变化、例如玻璃破碎、木棍折断、冰熔化成水等,这些变化前后质量显然相等,但决不能把物质的这种变化,也说成是符合质量守恒定津。2.不要把质量守恒误认为“重量守恒”或“体积守恒”。质量守恒定律措的是“质量守恒”,并不包括其它方面的守恒,如“重量守恒”,“体积守恒”’等。尤其要注意对于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的反应来…  相似文献   

17.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定律,理解和掌握该定律可以解决一些化学计算等问题,下面作一简单介绍。一、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一些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的“增重”与“减轻”现象例1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减轻了。解析:木炭燃烧是木炭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的木炭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由于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所以木炭燃烧后质量减轻了。二、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来推断物质的组成例2某物质4.6克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8.8克CO2和5.4克的H2O,下列关于物质组成说法正确的是()。A.只含C和H元…  相似文献   

18.
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基本规律,也是九年级化学中的一条重要定律和重点内容,其具体应用相当广泛,打好初中的基础对学好高中化学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学好和灵活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是很关键的,从多年的教学中,笔者总结了几条规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相似文献   

19.
一、单元思维导图二、方法归纳总结1.质量守恒定律(1)用列表法确定物质的质量比中考中关于质量守恒定律考查的热点题型是:给出几种物质,充分反应后,用表格列出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然后要求判断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或参加反应的质量比或在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或反应类型等等.解答此类  相似文献   

20.
质量守恒定律是一条重要的基本规律,它反映了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最根本的质量关系。在现行初中化学教科书上表述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在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时,首先,要注意适用范围是在发生化学反应中才成立,若发生象原子弹爆炸的核反应就不正确了,会有一定的质量损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