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性和理性     
千树 《档案管理》2003,(4):47-47
有一次读《天涯》杂志,里面有一句话让我思考很久。“理性就是功利,理性的人就是功利的人。”应该说,这句话有颠覆的力量。在我的阅读经历中,“理性”始终是一个正面的词。一个人从小时候的幼稚感性到成年人的成熟理性,走的是正常的成长路线。感性固然是人重要的直觉层面,但理性则是人更高的思考层面。感性和理性相互对立。理性是功利性的,意味着感性就是非功利性的。“功利”在一般读书人心目中是负面的词,理性和功利紧密联系在一起让人多少有些不舒服。细想想,这句话却极其真实。理性就是抛弃表面虚泛的各种美好妆饰,直指问题的本质内核。…  相似文献   

2.
张秀梅 《数字图书馆论坛》2011,(12):I0001-I0001
在人类认识自然世界的漫长历史过程中,不断地从感性上升为理性。作为认识的最高阶段,理性认识又被分为概念、  相似文献   

3.
理性思维是相对于感性思维而言,它是一种更自觉地运用观察分析、逻辑推理、总结归纳等方式探究事物本质的思维方法。新闻写作中的理性思维包含记者自身对党的方针政策的领会,对分管行业现状、工作重点的明了;另外还要抓住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及在当前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典型加以宣传,使新闻报道增强思想性、政策性、指导性。理性思维能力的高低决定记者功力的深浅。笔者结合多年来搞企业新  相似文献   

4.
李晖 《采.写.编》2021,(11):68-69
随着国家各项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民生类的报纸新闻关系着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对于老百姓而言非常重要,新闻记者在进行新闻采访和新闻报道的过程中需要对相关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分类,分别从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论证和报道,在报道的过程中既要以事实为依据,同时对于报道的内容要进行全面的核准.本文就以报纸民生新闻的感性与理性为题进行全面的论述,供大家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王鑫 《大观周刊》2012,(51):24-24
本文从感性和理性的辩证关系出发,分别阐述了技术服务层、管理领导层、理论研究层三个方面对感性和理性的不同层次的要求。感性是基础,理性是目标。我们要做符合职业要求的感性人和理性人。  相似文献   

6.
张勇 《新闻天地》2003,(6):46-46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在电视台做经济专题节目,使我有一种解不开的情结,回想起在5年新闻采访中的东奔西访,"节目如其人",我在理性和感性思维的交织中寻求着经济专题的规律。在我的理解中,理性是经济事实中凸现的富有指导性的经验和教训,不以采访者的意志为转移,而感性则是采访者为避免说教,提高专题鲜活而进行主观"包装"的手段。两者在经济专题的操作中  相似文献   

7.
一位哲人说:“感性是人的眼睛,理性是人的双腿。缺乏感性的人是瞎子,缺乏理性的人是拐子。”  相似文献   

8.
张磊 《军事记者》2013,(12):27-28
快节奏的生活.将人们带入了速读时代,人们读报的时间大大缩短.对报纸的忠诚度也不断降低。视觉语言直观形象的特性越来越受到读者青睐.人们从抽象的理性思维转向了以视觉信息为中心的感性思维。因此,报纸要想取得好的传播效果.排版必须强化视觉冲击.以丰富的视觉语言在第一时间抓住读者眼球。  相似文献   

9.
<正>文艺批评是以文学艺术作品作为批评的对象的。但文艺作品是以感性思维为特征的审美活动,而文艺批评是以理性思维为特征的。这种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之间的矛盾,决定了文艺批评不能用纯粹知性的方法来操作,或者说,是很难用语言和概念来  相似文献   

10.
体验经济席卷全球,深刻改变着各行各业和我们的生活、关于报纸,我们已经有“新闻纸”、“实用纸”、“观点纸”等多种界定,在体验经济时代,还要高度重视:新闻纸也是“体验纸”!读者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体,他需要新闻信息帮他理性决策,也需要纸上体验身外的世界、报纸创造体验有相互联系的三层。  相似文献   

11.
何亮洁 《大观周刊》2012,(23):51-51
设计中图形表达寓意的过程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是具象的还是抽象的,图形之间的组合能否让人清晰的推断海报的含义,或是通过视觉上的感受让人直接快速的看到海报所表达的意思,哪种方式更值得我们学习,我将围绕这两种方式阐述我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黄钦 《青年记者》2006,7(8):25-26
直觉(intuition)拉丁为intueri,原意是凝视.一般认为,直觉思维是认识过程的一种超越感性经验和逻辑推理的直接领悟与整体判断.从直觉的发生形式看,它似乎没有逻辑推理过程,但是,一些思维学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直觉的发生,实际上存在着逻辑推理过程,只是这一过程被“简缩”了.  相似文献   

13.
天曦 《青年记者》2004,(11):9-9
我喜欢文学,因为文学是感性的。我是一个感性的人,觉得感性的文学适合我。做记者之前,我不懂一个感性的人是不适合做记者的。但是,我执意地要做一名记者,我觉得记者这个职业是那么神圣与光荣。只要有一天哪怕给我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也不会放弃。我就是抓着那百分之一的希望走上了记者的道路。在我开始自己的记者生涯时,我是一个多么感性的人啊!  相似文献   

14.
谭健 《军事记者》2007,(2):23-25
杂文大量地运用经验思维形态,这与经验思维形态所具有的经验性、具象性、情感性等特点是分不开的。经验性是相对于理性而言的,它没有经过科学的抽象概括,因此,比之理性,它具有更多的可感性,也就更能牵动人,牵动更多的人。理由极简单:经验人皆有之,而理论并非人人都具备。  相似文献   

15.
随着媒体之间竞争日益激烈,记者写作稿件水平的高低是媒体竞争能力的重要表现,记者写作的逻辑思维方式决定着新闻内容事实是否能够清晰表达出来,实际上,由于很多因素的限制,记者写作逻辑思维没有更好地体现出来,那样就削弱了写作稿件的水平和质量,为此记者在新闻写作中把握好感性理性,进而为受众写出高水平的新闻稿件。  相似文献   

16.
陈杰 《新闻世界》2010,(8):149-149
一个好的记者必然是一个具有理性思维的记者。本文阐述了何为记者的理性思维,并就如何培养和提高记者的理性思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吉晶  刘莹 《新闻传播》2007,(7):64-64
本文以《林城晚报》为例谈谈怎样运用理性思维增加社会新闻报道的深度,引导人们进行理性的分析与思考,从而把社会新闻推向一个较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18.
情感表现策略和幽默表现已经不不仅仅是策略理性表现和感性表现相结合、以感性载体表现、包装或辅助理性内涵的策略,而是以正确的感性讯息直接产生极其强烈的情感传播效果为目标,以动人的感性讯息直接引发极其轰动的市场情感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相信任何人见到胡诚初,都会留下深刻的感受和印象。企业家的激情与文人的敦直,品牌专家的理性与诗人的感性,在他身上得到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出版参考》2005,(8):1-1
世人皆知“发乎情,止乎礼义”的道理,“节情”与“理性”长久以来更是作为一种规范思维模式被提倡。这诚然有其道理,不过,亦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