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1 毫秒
1.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倾毕生才情写成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是作者的"孤愤"之作,意蕴丰厚。从三方面表达了作者的人生理想,即一、对"伯乐"的热切期盼;二、对自由人格理想的追求;三、对理想社会的渴望。  相似文献   

2.
《聊斋志异》中的"痴男"形象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时代背景和蒲松龄个人经历,解析《聊斋志异》中的“痴男”形象。“痴男”分为“情痴”、“性痴”两种,这类形象的刻画是蒲松龄走向“魔幻现实主义”的结果.他借“痴男”表现在高压统治下的黑暗封建社会里人们精神的迷惘,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存天理去人欲”的宋儒理论的否定和追求解放情欲、个性自由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3.
《聊斋》表现了男女主人公对爱情执着的追求,歌颂了男女间的知己之爱,传达了恩爱两不疑和以情不以淫的思想。小说充分体现了蒲松龄的民主爱情观。  相似文献   

4.
《聊斋志异》中的妇女形象,集中体现了蒲松龄呼唤人类自然天性的回归,崇尚平等自由,讴歌人道主义精神等民主思想意识。且以理想追求与非现实情节及人物完美的结合,原物之特征与人物性格的自然统一,浓郁的情感色彩与传神细节的高度融合而形成独具一格的积极浪漫主义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5.
《聊斋志异》中的妇女形象,集中体现了蒲松龄呼唤人类自然天性的回归,崇尚平等自由,讴歌人道主义精神等民主思想意识。且以理想追求与非现实情节与人物完善的结合,原物之特征与人物性格的自然统一,浓郁的情感色彩与传神细节的高度融合而形成独具一格的积极浪漫主义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6.
《蒹葭》塑造了追求者及其目标两个独特的形象。抒情主人公执着地追求,开启了后世为信念、目标坚定不移、百折不挠追求的人格理想;追求的对象“伊人”虚处传神,意象朦胧,迷离惝恍,这与追求者意念相生、因痴生幻、执着追寻密切相关。《蒹葭》极有意境,该诗将物境与情境、思绪意念完美地融合,塑造了追求理想的典型范式。  相似文献   

7.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黄英》中为我们塑造了一种直到今天还有启迪意义的理想的人格典范——士魂商才型人格这一人格形象蕴含着作者对现实世界的体味和反思,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8.
《边城》以大量的篇幅对湘西人性美进行热情的描绘和讴歌.从而体现作家对“理想的人性形式”、对生命自由的追求。特别是作者以他灵秀之笔,通过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塑造了一个天真纯洁、对爱执著的美丽少女形象——翠翠。  相似文献   

9.
作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庄子与康德都强调一种至高至远的人格境界,但就人格特点而言,二者又呈现不同特质。庄子的理想人格以"至真"的个性美为表征,康德的理想人格以追求"至善"的人性美为标杆;庄子追求的是个性自由,康德追求的是道德自由;庄子通过"体道"的形式完成人格修养,康德则以道德实践的形式成就自己的人格追求。  相似文献   

10.
作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庄子与康德都强调一种至高至远的人格境界,但就人格特点而言,二者又呈现不同特质。庄子的理想人格以"至真"的个性美为表征,康德的理想人格以追求"至善"的人性美为标杆;庄子追求的是个性自由,康德追求的是道德自由;庄子通过"体道"的形式完成人格修养,康德则以道德实践的形式成就自己的人格追求。  相似文献   

11.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著名的文言小说。小说讲述了很多千奇百怪的故事,描写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这些人物生动传神,妙不可言。作者在塑造众多人物形象中,很善于绘痴:痴人、痴鬼、痴妖等等,各种各样活跃于纸上,传神于读者,令人过目难忘。  相似文献   

12.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著名的文言小说。小说讲述了很多千奇百怪的故事,描写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这些人物生动传神,妙不可言。作者在塑造众多人物形象中,很善于绘“痴”:痴人、痴鬼、痴妖等等,各种各样活跃于纸上,传神于读者,令人过目难忘。虽说是一个“痴”,作者却用了不同的笔墨,  相似文献   

13.
聊斋四扇屏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是中国文言小说的一座高峰。蒲松龄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以其杰出的才能在其小说中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在这些个性判明的人物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他们闪现的诗、酒、痴、狂的四种高尚品质与美好人格。  相似文献   

14.
爱情是美好并且令人向往的,尤其是在动荡与漂泊中的爱情,带给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更多人生哲理性的思考。无名氏的《北极风情画》与徐訏的《吉普赛的诱惑》,在书写爱情的缠绵与纠葛时,也映照出主人公在高贵与卑贱、美丽与丑陋、幸福与存在中的选择和取舍,小说中人物对个体自由的追求及生命存在状态的反思,使得作者在描写男才女貌、悲欢离合、爱恨情仇的故事中,表达生命和人生意义的思索。  相似文献   

15.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创造了许多“痴”形象,这些形象体现了蒲松龄的创作心理,是其主观情感的投射。  相似文献   

16.
蝴蝶舞蹁跹     
【引语】在中国人的审美心理中蝴蝶是美的,中国人对蝴蝶有着特殊的情结。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男女主人公殉情后,灵魂双双化为蝴蝶,蝴蝶成为追求自由与爱情的象征,体现了人们对美好明天和自由的向往;庞龙演唱的《两只蝴蝶》曾风靡大江南北……这小小的蝴蝶还能怎样演绎呢?  相似文献   

17.
柳宗元在被贬谪期间,曾多次写到渔翁意象,可见渔翁意象是作者的悉心创构.中国文化中渔翁意象从始至终都具有深邃的文化内涵,因此也成为中国古代士人的文化符号.本文以《江雪》《渔翁》两首代表作品分析柳宗元笔下的渔翁意蕴.渔翁形象的塑造,不仅对于我们了解柳宗元的人格理想具有深刻意义,也体现出作者在孤独抑郁中追求心灵自由的心路旅程...  相似文献   

18.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的爱情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经》中的爱情诗有的以女性为主人公,反映她们对男子的思念以及对命运的抗争;有的以男性为主人公,反映他们对女子的爱慕、追求以及思恋。这些诗歌大致揭示了周代及周代以前青年男女的爱情观:对爱情的自由追求和对爱情执着专一的态度,当然,其中也隐约可以看到礼教世俗对爱情的限制和约束。  相似文献   

19.
1.为下面一段话拟一个概括性的标题。(不超过18个字) 从《聊斋志异》这部文言短篇小说集中可以看到:蒲松龄将魏晋风流性情层面的"真"发展为更加执著的"痴","痴于情"是他人格构成的基础,并在《聊斋志异》中塑  相似文献   

20.
"竹林七贤"生逢在社会动荡不安的魏晋时期,在这战乱之中,他们对儒家名教的虚伪性深恶痛绝,追求着一种自由独立、放诞不羁的人格理想与名士风度。试以《世说新语》为例,从对自由人格的追求、崇尚清谈、不拘礼法等几个方面对其放诞不羁的审美理想做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以期对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们追求自由人格获得精神上的充实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