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澳门土生人”是其欧洲血统以葡萄牙人为主,但亚洲血统涵盖印度人、马来人和华人等众多种族成份的混血儿及其后代。这种血统的复杂性及其语言、风俗等方面的特点,使“澳门土生人”构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和人种群体。  相似文献   

2.
从三个方面分析汤亭亭的小说《女勇士》中发自华裔女孩的三个声音,它们共同汇合成20世纪第二代美国华裔女性的成长历程、人生愿望的倾诉。这三方面包括:对女勇士原型的改写,华人女孩对父权社会传统的反驳与挑战,以及华裔女性向世界发出反种族歧视和其美国华裔身份认同的心声。  相似文献   

3.
虎妈观点     
嘉艺 《教育》2011,(13):23
美国版的《虎妈战歌》于2011年1月出版,书中的教育观点涉及到了"圈养"和"放养"孩子的讨论,蔡美儿以自己家人的亲身经历诉说了其中的苦与乐,失与得。这本书引发了全美对"虎妈"观点的讨论:比如教育中的严格要求、居安思危;替孩子做主;忍耐换未来;不允许孩子试错;要求孩子顺从,遵守规则。"虎妈"的观点升级为全球话题。替孩子做主蔡美儿在《虎妈战歌》一书中引用中国的一句老话——富不过三代:第一代华人奋斗立足在美国,坚守中华民族的文化和传统教育方式,省吃俭用,投资下一代教育,因此第二代华人往往能成为美国社会的精英,而到了第三代,由于第二代华人不再坚守中华传统的严格教育,第三代华人就难续辉煌。为解除这一"魔咒",蔡美儿决心做一名"虎妈",用中国传统的严格教育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成就第三代华人的辉煌。  相似文献   

4.
土生葡人是澳门特有的少数族群 ,葡萄牙人居澳之初 ,即是土生葡人之形成之始 ,澳门居留地的长期存在 ,土生葡人从个体发展为群体 ,其文化特征 ,在葡国色彩之外也融入了本地因素 ,他们变得与众不同并且独立发展。葡国管治期间 ,土生葡人社会地位相比华人占优 ,他们的定位就是中葡之间的中介角色。随着回归的临近 ,土生葡人去留两难 ,去是根在澳门葡国已无亲属 ,留则难舍葡国国籍葡国文化。中葡谈判争执最激烈的也是土生葡人问题 ,当然最后形成的方案还是很妥当 ,因为各方都希望土生葡人能继续在澳门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一“土生”一词 ,早见于…  相似文献   

5.
华侨华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此通过总结印尼的华侨华人政策在中国与印尼交流中的影响,从经济层面,包括华商网络、华人社团;文化层面,包括华文媒体、华文教育及挖掘两国共同拥有的历史文化资源等方面来论述华侨华人在中国与印尼交流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华侨华人是中印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及其子女的语言适应情况已经成为21世纪中国社会语言学研究与国际城市语言研究接轨的学术生长点,分析认为农民工群体语言适应研究有待进一步廓清这一特殊群体中亲子两代的语言适应情况,并结合社会语言学、语用学和会话分析等方法来探究农民工群体的语言适应问题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7.
女性农民工作为在中国社会转型期带有鲜明特色的一种群体,其生存状态、生命体验、精神向度都烙有时代的印痕,反映了社会特殊时期的风貌。通过20世纪90年代初热播的电视剧《外来妹》和21世纪颇受争议的电影《苹果》这两部较为典型反映女性农民工的作品,讲述了两代女性农民工的生存境遇、生命历程,社会对她们的规约及其主体性的建构与缺失,探寻了在现代化过程中女性农民工突围生存困境的得与失。女性农民工在现代性的过程中对其主体性身份的建构,社会对其社会身份的认同、主体价值的确认、价值观的形塑和引导是社会现代性关注的重要一面,同样也是女性农民工"人"的现代性的表达和追求旨归。  相似文献   

8.
长篇小说《女勇士》反映了几个华人女性向传统的中国男权社会所提出的挑战,表现了她们被压抑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女勇士”的形象寄托了“母亲”和“我”两代华裔女性的理想。但“女勇士”的形象在许多方面还是体现了男权社会的价值观,这既是小说中的矛盾与困惑,也反映了女权主义运动自身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9.
汤亭亭在其作品《女勇士》中,讲述了几个华人女性的故事,并对中国民间花木兰的传说加以解构和重读,以此来展现中国女性实现其话语权力时从沉默、探索到清晰表达的过程。本文试图结合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提出的"话语即权力"的命题探讨父权社会通过话语权的缺失对女性自我意识的压抑,反映华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受到的排挤和在中西文化冲突中赢得话语权力、确立自我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0.
长久以来,以中华传统宗教文化为核心的多元文化是海外华人宗教信仰的基本特征.第一代踏上澳大利亚土地的华人为了在激烈的谋生环境中站稳脚跟,通过社团等形式结成帮群,为了将多样化的个体利益整合在一起,单靠世俗力量是无法约束,因此宗教因素的介入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儒、道、释的文化遂成为了澳大利亚当地华人身份认同的标识;同时,受到澳大利亚多元文化的影响,基督教天主教等西方宗教亦在华人群体中广泛传播,这对于华人接触西方文化、学习西方礼仪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试析吧国公堂的盟神审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盟神罚誓是神判的一种形式,用于解决各种民间冲突和争议。随着东南沿海人民移民东南亚,盟神罚誓传入巴达维亚华人社区,成为十八、十九世纪吧国公堂审判的一种法律手段。透过《吧国公堂档案丛书》的《公案簿》第一辑收录的关于盟神审判的案例,从当时吧城华人的思想信仰、荷兰殖民统治的政策、中国方面影响等方面探讨其存在背景和吧城盟神审判的特点等,可知其有一定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越边境跨国通婚数量逐年上升,越南女性通过婚姻迁入中国现象突出。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云南边境跨国婚姻主要是由经济差距的推力和拉力、人口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婚姻观念转变、传统习惯等原因导致;越南女性的进入对云南边境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它改变了两地人口结构,形成新的移民文化,对户籍、婚姻、生育管理制度形成挑战,并引发某些社会和公共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3.
14.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和王海鸰的《中国式离婚》中的女性形象,都透露出一种对男人与婚姻执著到可怕程度的女性情态。在今天男女平等的社会里,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文本中几个主要的女性知识分子角色中蕴含的价值,并对女性的婚恋观及女性婚恋出路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丁玲是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女性主义作家,她以女性主义的视角,诉说着女性精神上的痛苦、性的痛苦以及女性爱情婚姻的痛苦。作者以独立的女性意识,通过对女性痛苦状况的描述和痛苦根源的挖掘,唤起女性的觉醒,建构女性的文化,让社会更加关心女性这一特殊群体,从而使女性和男性达到共同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美狄亚和赵五娘是古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得斯的悲剧《美狄亚》和高则诚改编的中国古典悲剧《琵琶记》中演绎的两位弃妇形象。她们虽生于不同年代,处于不同国度与文化背景之下,但同样都有遭受家庭破裂、丈夫抛弃的惨痛经历。她们是如何走向婚姻的失败,又各自对命运做了怎样的抗争,这两位禀性迥异的中西方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震撼,也让我们更加关注中西方不同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下女性爱情、婚姻、家庭等方面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presents, in parts, the findings regarding the viability of indigenous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terms of economical empowerment in third world countries, Uganda in particular. The paper looks at and compares the income derived from indigenous pottery making by craft‐persons, with that of government salaries for graduate teacher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Uganda. The comparison assists to determine the economical viability of indigenous Gisu pottery. The paper also suggests the incorporation of such indigenous crafts into the formal education system so as to encourage research, diversity in the learning of art, design and technology and provide self‐employment avenues relevant to self, community and the Ugandan state. The researchers were four women from different areas of subject specialisation namely, art & design, history and heography.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issue of special educational and training needs for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is addressed in th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olicy of Ethiopia, with a specific focus on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VET). Focus group discussions and interviews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content of the policy and related strategic documents, as well as legal frameworks and implementation instruments, in terms of the principle of inclusion. A pair of focus group discussions involved 22 members of the management and governance of four networks and eight indigenous, disability‐focused, non‐governmental organisations. Moreover, 14 high‐profile experts from the ministry were interviewed. Most participants agreed that the issue of disability was not addressed appropriately in issues of strategy and prioritisation. Six recommendations are presented for enhancing the inclusion of 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in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training.  相似文献   

19.
边民跨境通婚状况调查——以云南中缅边境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缅边境边民跨境通婚中存在着一个特殊且被边缘化的群体——"无国籍女性"。通过实地调查走访,探索新形势下,中缅边境边民跨境通婚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客观分析"无国籍女性"的婚姻家庭现状,将有利于边境沿线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explores Indian women’s views on arranged marriages in the United Kingdom. It is based on research carried out with 32 Indian women studying at a university in the South East of England, UK. The article draws on Wenger’s social theory of learning to explore how Indian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in higher education contributes to their participation in arranged marriages. The concept of ‘social capital’ is used to discuss how women are able to negotiate their participation in arranged marriages, It is used to examine the knowledge and identity resources that women develop through their particip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which provides them with the means from which to develop the necessary ‘bridging ties’ leading to their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the wider South Asian commun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