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何力平雕塑艺术风格是形式语言与精神架构共存,二者缺一不可的整体,单一追求哪一方面都不足以形成他的整体艺术风格。他所追求的是形式与内容共存,物质与精神共显,在何力平的雕塑艺术中形式语言和精神架构同样重要。一方面要从雕塑形式语言入手来传承中国传统民族民间艺术语言,另一方面又要做到形式语言可以表现现代人的精神需求,这些精神需求来自人们的生命经历,有地域因素、民族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时间因素、空间因素等等,这一切造就了现代人精神灵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现代装饰雕塑造形探微叶青峰装饰雕塑与写实雕塑相对应,不以表现特定环境、特定性格为主要目的,主要是为了美化装饰主体(环境、建筑、器皿及人自身等)。现代装饰雕塑,是运用工业设计的观念、理论、方法或运用现代新科技、新材料、新工艺去造形的装饰雕塑。这种界定只...  相似文献   

3.
《德伯家的苔丝》的艺术魅力不仅表现在人物塑造、情节构思、议论抒情等方面,还表现在作者描写人与景时所透出的绘画效果上。本文主要从色彩描写和会话术语的运用、光线明暗描写、透视法的运用以及整体意境的绘画美的创造四个方面来分析这部作品的绘画效果。  相似文献   

4.
《德伯家的苔丝》的艺术魅力不仅表现在人物塑造、情节构思、议论抒情等方面,还表现在作描写人与景时所透出的绘画效果上。本主要从色彩描写和会话术语的运用、光线明暗描写、透视法的运用以及整体意境的绘画美的创造四个方面来分析这部作品的绘画效果。  相似文献   

5.
艾威 《华章》2012,(29)
雕塑不同时期和不同的地域在艺术表现的形式和基本特征上都具有各自的特点,通过对中西雕塑与文化内涵的学习和认识,再从雕塑的题材与形式、写意与写实、功能和类型,以及雕塑与绘画、雕塑与建筑、雕塑家与雕塑理论等方面来分析存在与中西雕塑艺术中的异同,以期能更好的认识和理解中西方雕塑艺术的过去,并展望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莆田学院学报》2015,(3):78-82
阐析仙游文庙最具特色的建筑装饰表现于石雕、砖雕和木雕等方面,重点以石雕、砖雕及木雕上的龙纹雕刻艺术表现形式,来探讨仙游文庙的装饰艺术特色,并指出保护文庙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装饰雕塑是雕塑艺术中的一种艺术样式,主要体现在表现形式和造型语言具有"装饰性".艺术设计类院校的"装饰雕塑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装饰雕塑造型的基本规律,掌握对立体造型设计、材料的运用和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在艺术设计类院校应以非写实、半抽象、抽象雕塑创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把符合现代审美趣味的、可以举一反三的抽象雕塑造型规律作为课程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吴氏中馈录>是宋代浦江吴氏所写的一本记录宋时民间食用方法的书.此书语言口语化程度非常高.某些词语如性发、辩、盘等,如今还可见于方言.  相似文献   

9.
亨利.摩尔是现代英国著名的雕塑大师,其雕塑特点是有意为之的形体"空洞"。他的"空洞"艺术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最终成为他雕塑中独具特色的艺术语言,从而彻底打破了传统雕塑语言的陈述方式。他在雕塑中成功、巧妙、完美的运用"空洞",使他雕塑艺术具有极高的思想性。他将环境纳入到雕塑中,使艺术与环境相衬互补,给"空洞"艺术赋予雕塑生命气息,使雕塑充满生命气息。  相似文献   

10.
诗歌是用富有节奏和韵律的高度概括的语言,来表现生活,抒发情感的.要抒发感情,往往要借助于意象,烘托特定的意境,这就要求诗也要讲究色彩的运用、颜色的对照、光线的变化,给读者造成强烈的色彩感,形成色调鲜明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建筑室内设计的角度分析了装饰雕塑的特点,设计运用及发展方向.通过传统与现代的对比,同时结合自己设计的案例分析探讨了装饰雕塑的具体运用情况,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周金田 《培训与研究》2007,24(11):94-95
装饰雕塑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雕塑形态,也是人类社会最普遍的艺术形式,因此装饰雕塑对于其他造型艺术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装饰雕塑是表现性、形式化的,它诉诸于视觉,以和谐的形式风格满足感官,并提升改造观赏者的感觉,激发人的艺术想象能力。装饰雕塑是以雕塑造型的空间立体性,材料的独特性和形象的高度概括性为特征的,它所具有的功能需求、实际存在的质感体量,可视又可触摸的特点决定了装饰雕塑艺术自身独特的词汇与语言。  相似文献   

13.
安顺屯堡建筑风格独特,建筑上有精美的木雕装饰,从中折射出屯堡人的观念和理想.从文化的视角看,屯堡建筑木雕通过不同的图式纹样,向我们传递了儒家文化中的忠义思想、崇文思想,宗教文化中的佛、道文化,以及屯堡人数百年来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意识的后现代语境中,消解了二元对立,使雕塑艺术走向公共性,同时也引发了艺术与艺术家个性的消失。基于后现代语境下的公共雕塑“它者”的出场,雕塑语言正在使个性化的语言被消解。同时宏大叙事的传统意义与传统雕塑语言似乎又难以转化为后现代语境下的雕塑公共语言。在公共雕塑语言与传统雕塑语言的矛盾中,公共雕塑语言的使个性化出场,使艺术家的个性化语言失效而失去话语立场。这构成了公共雕塑语言面临着两难境地,成为中国当代雕塑家艰难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徽州木雕是徽文化的重要载体,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文化认同感.针对木雕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生存境遇,就保护与传承提出一些可行性思路.将徽州木雕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思维表现出来,目的是要传承传统艺术和适应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从具象写实到综合的、跨学科的、边缘的现代雕塑艺术,这是艺术家的主体意识的外现.雕塑本体的存在方式强调艺术媒介形式多样化物质表达的今天,造型艺术和材料语言对雕塑研究相当重要.本文从自我雕塑创作的感悟出发,阐述了雕塑创作中的一些艺术观点,通过从视觉内涵,空间,感性,雕塑材料的演变和媒介等特质上,分析了材料语言和造型艺术二者成为雕塑语言的重要元素,材料语言的价值取决于艺术家主体而非材料,精神内涵和生命力是雕塑创作的核心.  相似文献   

17.
《滁州学院学报》2016,(4):75-77
淮北汉代画像石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有着鲜明的人文和地域特点,集中表现了汉代人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意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从淮北市汉画像石的雕刻艺术语言、造型艺术语言、图案形式语言三方面进行淮北汉画像石的视觉形式语言研究。我们发现二千年前的的淮北汉画像石融合绘画艺术、雕塑艺术、建筑艺术、民间艺术等多种艺术语言于一体,与当代艺术有很多相似的形式语言。  相似文献   

18.
清末,地处川南盆地边缘的叙永县城,由山、陕商人建造了一座雕梁画栋、殿宇巍峨的会馆建筑——春秋祠,春秋祠是晚清叙永县社会发展的产物.笔者认为其建筑成因与叙永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清代快速发展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徽州木雕拥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徽州木雕的动态美是造型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题材鲜明,形象生动而传神,艺术表现手法简洁而概括.木雕所刻画的戏剧人物、花卉以及动物、风景等,都来源于现实生活,给人很强的亲和力和动态美感.  相似文献   

20.
李洁 《华章》2013,(22)
金漆木雕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建筑装饰艺术,流传到南方后,又受到地方艺术特色的影响形成为一种木雕流派,主要流行于广东潮州地区和福建莆田地区。用它来装饰房屋和庙宇的栋梁、物椽、门楣以及家具等,显得金碧辉煌,给人以富丽庄严之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