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詹姆斯借助潜意识理论阐释宗教经验现象,认为心理学中的潜意识既是宗教与科学对话的“中介项”,也是“人神感通”的“中介项”,潜意识理论被神学家所利用,成为宗教神学的“亲密伙伴”。然而,潜意识理论是宗教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之一,正确认识潜意识理论的科学性,成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讨论的重点,其后期的研究也充分表明了潜意识这个“中介项”是宗教神学的“危险伙伴”。  相似文献   

2.
本世纪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风靡整个西方世界,对文学、艺术、宗教、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意识理论为探索人的意识实质开辟了新道路。有人说,弗洛伊德象哥伦布一样发现了人类心灵中的“新大陆”——潜意识黑暗王国。那么,弗氏的意识理论对意识的研究到底有何深刻的影响呢?本文拟就弗洛伊德的意识理论作一些评述,确定其在心理学上应有的位置。一意识的问题是哲学界和心理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许多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意识进行了研究。英国大哲学家约翰·洛克把意识定义为“一个人对自己思想发生  相似文献   

3.
弗洛伊德的宗教起源论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伊德把精神分析学说运用于对宗教心理根源的考察,认为宗教是“俄狄浦斯情结”惧父心理的无意识转移的产物,原始时期父权制部落里的儿辈们的伊父,弑父以及由是产生的“懊悔心理”,为宗教崇拜和道德禁忌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各种实教信仰的对象,如图腾,摩西,上帝等都是“父亲”的化身,宗教的教导,安慰,要求三大社会功能也体出了“父亲”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弗洛伊德关于宗教起源的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宗教是人类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反映了人类对终极关怀的思考。而关于宗教的起源问题,则历来是学界争论较为激烈的一个问题。本文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着重介绍了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在这一问题上的独特视角。根据弗氏的观点,宗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人的图腾崇拜,而这些又是人类潜意识中"俄狄浦斯情结"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恐怖的心理历程——简评《年轻的古德曼·布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霍桑是心理罗曼史的小说大师,他是一位高明的心理学家。我们可以通过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和心理人格理论来解读小说《年轻的古德曼·布朗》的主人公布朗的故事在心理学上隐晦的意义与作者霍桑从宗教层面上去探讨的人的内心世界的隐秘之“恶”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纪元,提出了精神分析理论:1.潜意识论。他将人的心理分为意识和潜(无)意识两个部分,认为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2.泛性论。他将人的性心理分为口腔期、肛门期、性器官期、青春潜伏期和生殖期等5个阶段,认为性是人们追求一切快乐的欲望。3.本能论和人  相似文献   

7.
在《图腾与塔布》中,弗洛伊德从潜意识角度出发,探宄了宗教现象的心理起因,认为宗教起源于图腾崇拜和饿狄浦斯情结。走以悔恨的罪恶毒为基础的,而这与神经症患者的心理有一致之处。  相似文献   

8.
宗教的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历史形态。宗教心理学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科学的含义或是科学传统中的宗教心理学,是科学家运用科学方法对宗教心理的研究。这是科学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二是宗教的含义或是宗教传统中的宗教心理学,是宗教家按照宗教的方式对人的心理行为的说明、解释和干预。后者既是宗教活动提供的传统文化资源,同时也是现代科学心理学的传统历史资源。宗教中的心理学提供了关于人的信仰心理方面的重要的阐释、以及干预人的心理皈依的重要的方式。这为科学心理学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非常丰富和重要的心理学思想理论、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干预技术。心理学的创新就必须提取宗教的心理学中的资源。  相似文献   

9.
周建永 《唐山学院学报》2020,32(5):57-61,91
朱光潜在《变态心理学派别》和《变态心理学》中,肯定了弗洛伊德理论的贡献,同时认为其理论存在泛性论倾向以及缺乏生理依据等问题。在美感经验理论中,朱光潜批评了弗洛伊德的文学是欲望的满足的观点;在天才观中,批评了弗洛伊德的文学家与精神病同源的观点。在悲剧快感理论中,朱光潜借鉴了弗洛伊德的矛盾情感理论和宣泄理论;在灵感理论中,借鉴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这些借鉴给悲剧快感理论和灵感理论注入了现代心理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现代心理学中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就在文学批评方面引起了非同小可的变革。“情结”概念出现在了文学批评中。艺术创作与“情结”本身就有着很微妙的关系,创作欲望的长期积累,潜意识中受压抑的、无法实现的“本我”即要求疏导。“原型”理论被引入到文学批评中。文学批评中关于“潜本文”的探讨。按照弗洛伊德的看法,当读者潜意识中的“原欲”和作家的“原欲”在幻觉世界中发生共鸣的时候,文学作品的强烈艺术效果就产生了。  相似文献   

11.
世界各民族的神话、口述童话的创作实践表明,史前期可为儿童利用的文学始终与宗教浑融一体,具有文化与文学的双重属性。每个现代儿童的潜意识深处都有宗教情结,带有宗教神秘意味的表现就成为儿童文学的形式特征。任何宗教都会表现出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宗教与现代儿童文学更深层的联系就在于宗教情怀。现代儿童文学出自信仰不同的各民族作家之手,于是各种宗教意识都可得到体现,成为儿童文学的神髓。  相似文献   

12.
宗教经验是宗教信仰的核心要素之一,同时它也是宗教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不同的理论对宗教经验的概念和本质有着不同的理解。宗教经验的研究需要结合不同群体的宗教传统和文化。宗教经验应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宗教经验包括非宗教徒的超自然体验,而狭义的宗教经验仅指宗教徒在宗教信仰中的体验。  相似文献   

13.
发展心理学视野下的弗洛伊德理论包括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说。发展心理学视野下的弗洛伊德理论,启示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注重潜意识的潜移默化作用,要从自我和谐的角度进行自我教育以实现自我的分化和统合。结合发展心理学视野下的弗洛伊德理论来看待思想政治教育学,有利于将心理学的有关成果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利于作为交叉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向着纵深方向发展,有利于个体进行自我教育并逐步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4.
弗洛伊德在历史上和现实中都是一个颇具争议和神秘色彩的人物,人们对其理论,也毁誉不一。从哲学角度来看,弗洛伊德理论的基础是唯心主义的涵为他片面夸大了性欲及潜意识的作用,把它看成是支配人们意识和行为的第一性的东西,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依据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待一个事物或一种理论,既不应该全盘肯定,也不应该全盘否定,而应把它放在一个适当的位置,实事求是地进行具体分析。如果我们抛开其唯心主义理论基础,仅就其对人的心理结构的分析,就会发现其理论包含着某些深刻的心理学、伦理学道理。本文试图就弗洛伊德理论的伦理意义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心理学发展史上,无意识这个概念是与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理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关于无意识心理状态的假说却并不是弗洛伊德最先提出的。在西方哲学史及科学史上.莱布尼茨阐释过的“微觉(次要知觉)”概念、尼采所说的“意识只是表层”、叔本华的“人类灵魂中存在野蛮的兽性”.实际上指的就是无意识;赫尔巴特曾将心理分为意识领域和无意识领域,并把心理生活看作是在各种竞相进入意识的观念之间的一种竞争;赫尔姆霍茨相信从感觉原子中得到的经验世界的构造要求无意识推断的存在;沙可在应用催眠理论的过程中,发现存在着一个脱离意识的心理王国。弗洛伊德的贡献主要在于:他以前人的理论为基础.检验并应用这些假说,创立了精神分析学派,形成了一门以无意识心理研究为主的心理学。本文旨在讨论弗洛伊德主义中无意识思想的来源,分析无意识思想的起源以及对弗洛伊德主义形成的影响,文章最后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进行了简单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奥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医生和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在西方,弗洛伊德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其情形就如同孔子在中国那样被人们所熟知.弗洛伊德学说的影响远远超越了他所直接从事的精种病治疗及心理学领域,影响到现代西方人文科学、语言文学、宗教、艺术、哲学、伦理学等,并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成为西方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弗洛伊德及其学说历来有很大争议,对其毁誉有天壤之别.恭维他的人把他比作哥白尼,认为他的学说具有“太阳中心说”这样的革命意义,而贬低他的人则把他视为江湖骗子,认为他的理论纯粹是无稽之谈.不过,人们对弗洛伊德及其学说的毁誉,更多的是出于情感而不是理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弗洛伊德心理分析介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心理学的创立,仅短短一百多年的历史,但现代西方心理学的派别却有不少。心理分析,便是其中最重要的派别之一。心理分析学派,从它的理论体系到方法,都是由弗洛伊德一手创建的。弗洛伊德代表了这个学派的正统。所以心理分析〈亦译作精神分析〉,有时也被称为“弗洛伊德主义”。为了有别于后来在美国形成的新心理分析,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一般称为古典的心理分析。本文拟概要谈谈弗洛伊德心理分析产生的医学背景,和他的早期理论体系中关于意识与潜意识、压抑与抵抗几个重要概念,以及介述一下他的泛性论思想和人们对它的评价。以期引起国内同好者的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一、弗洛伊德的意识理论奥地利医生、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在治疗歇斯底里病后,逐渐形成关于意识的概念。他认为,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在弗洛伊德  相似文献   

19.
用弗洛伊德意识理论看疯狂英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弗洛伊德的意识理论 奥地利医生、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在治疗歇斯底里病后,逐渐形成关于意识的概念.他认为,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在弗洛伊德看来,意识(Consciousness)即自觉,凡是自己能察觉的心理活动是意识,它属于人的心理意识,它属于人的心理结构的表层,它感知着外界现实环境和刺激,用语言来反映和概括事物的理性内容;  相似文献   

20.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将创作中的心理活动分为潜意识、前意识以及意识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又分别在作家创作过程中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作家在这三个不同意识形态下相互作用影响下的产物。潜意识是作家创作前头脑中的蓄积库,进入前意识状态时作家就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创作冲动,最后进入意识层面使最终作品浮出水面。这三种心理状态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作家创作,从而使作品产生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