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从《中华武术》1994年第10期看到辽宁师大苗福盛撰写的题为《从“就地十八滚”说地趟拳》一文后,有不尽题意之感!作者一开始就在该文中向读者提出到底什么是“就地十八滚”的问题。然而,将文看完,仍未说出什么是“就地十八滚”。尽管作者在文中谈了许多理由,诸如:“地趟拳是由跌、扑、滚、翻攻防技巧组成的”;以及“地趟拳的攻防动作大多是在跌、扑、滚、翻中完成的”等等。笔者认为那些都是说明“就地十八滚”和地趟拳的关系。也即作者所完成的自命文章内容的一半。而究竟什么是“就地十八滚”,并未交代出来。这就不免使读者看后颇有求知不解之憾。 笔者认为:“就地十八滚”,就全国而言,几乎到处都知道!但究竟它的每一“滚”的名称及其攻防作用何  相似文献   

2.
有些武侠小说在描写打斗场面时,常常写到某人一个“就地十八滚”……。那么,到底什么是“就地十八滚”呢? 说明这个问题,要从地趟拳谈起。地趟拳相传始创于宋代,来源于地功门,也叫地功拳。关于地趟拳的起源,有人认为是在醉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区别于醉拳的地  相似文献   

3.
地趟拳     
少林寺中有观音堂、罗汉堂和达摩堂,地趟举出自少林寺观音堂。明代《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有载:“山东李半天之腿,鹰爪王之拿,千跌张之跌……皆今之有名者。”其三十二势中有“抢背、打滚、卧牛倒”等多处有关“滚、跌、摔”法 的记载。 北平(今北京)恒大枪精通地越拳功法,更擅长大枪。因此,江湖人送给他绰号“恒大枪”,是北平武林界八大名人之一,博有名声。恒师门下有两徒,大徒山东大汉霸斗牛,身高力大,质朴勤劳;二徒河北苏广泰,精明强干,富有心计。当两人在武功上有一定成就时,师父将两人叫到面前说:你俩出外走走,访…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对地术犬法与地趟拳的历史源流、套路特点、实用技击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了地术犬法与地趟拳技法的相同点和异同点.地术犬法是南派稀有拳种,在福建周围等地流传甚广,在国内外具有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5.
凌召 《武当》2003,(4):34-37
天狗滚堂为八大秘招之六。乃取地术犬法的卧地腿法,地趟滚翻的技术。用于武术技击格斗时,为败中取胜,脱身化影的腿法绝招。全式由六组技法组合而成,每一组技法都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6.
(续上期)王禹堂“争也君子”四川邛崃县古称临邛,是卓文君的家乡,古今武杰辈出。近代王禹堂,自幼爱武,先后拜艾梦兰及高峰和尚为师,学得绝技。他擅长南派拳术,身法矫健灵巧,出拳迅捷,摔扑滚跌之术(地膛拳)也很精妙,人称“小燕青”。他除授徒外,靠行医度日。有一年,县城来了外省汉子,在城隍庙前空坝处跑江湖卖艺,观者如堵。大汉拳如流星、腿似闪电,武功不浅,圈子外观看的王禹堂暗暗叹羡……汉子收住拳脚,向众人抱拳高声吼道:“在下张德标,江湖人称‘铁罗汉’,也还学过三拳两腿。想四川人稠地广,定有高人异士。奈何遍走巴蜀,无缘碰上高手一个…  相似文献   

7.
宋学玉 《武当》2009,(8):36-36
武当内家拳派,在发力技术方面特色鲜明,独树一帜,所谓“牵手即跌,拂袖钻心”,绝非虚喻。抛开浮于唇齿之间的虚高理论,总体归纳起来,内家拳发力大致可分为长劲、短劲、单劲、混劲、阳劲及阴劲,以及直吐、柔吐、明吐、暗吐、含吐与合吐等。其中每种劲力又可变化和细分为多个单劲与复合劲,最终熟于混化而能应机随心。本文仅以内家拳短劲中“袖劲”(即寸劲)的“含吐法”为例,与民间拳系中共有的招术拆出来作以比较,试解“同是一技,技分三层”之理。  相似文献   

8.
戳脚翻子名师刘学勃是河北蠡县南玉田村人,今年五十六岁。古人说:“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早年在家乡尚武之风的影响下,他十三岁就开始从著名戳脚翻子拳师王老仓的高足张永和学艺。在村里习武者中,他最肯吃苦。夏天不管天多热,他都坚持练。用他话说,“练出一身汗,滚成个泥猴,跳到河里洗个澡,那真叫痛快!”冬天穿不起衬衫,就穿棉衣裤练,常湿得透到外面。后来,他又学习地趟拳。  相似文献   

9.
醉八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格和特点醉拳,也叫醉酒拳,是武术的象形拳术。练习时,步法踉跄,身形飘忽,时而举杯自酌,时而颠扑醉倒,跌跌冲冲,趑趑趄趄。由于它的运动形式别致,致使这一拳术能流传至今。醉拳特点:寓拳法于醉形,藏机关于跌扑。它在东倒西歪、前仰后合的醉形醉态之中,含蓄着若刁搂点扣、踢弹勾挂、挨傍挤靠、闪展腾挪等技击手法,腿法,攻法和避法;而在一跌一倒之中,则蕴藏着扑、翻、剪、绞等地趟摔法的攻防技巧。这个特点使拳法、摔法和醉形融合为一体,构成了颇饶趣味的独特风格。醉拳的拳路很广,名目不一,内容也各有偏重。我们编写的这…  相似文献   

10.
拳术,是一种按踢、打、摔、拿、跌等徒手技击特点而编成的武术套路的运动形式,即武术徒手技法套路的总称。古时称谓较多:商周时称“技击”、“手搏”等,秦汉时称“卞”、“弁”等,宋代后称“使拳”、“打套子”、“白打”、“拳法”等。宋代以后,拳术已形成比较成熟的套路。据明代著名战将戚继光的《纪效新书·拳径捷要篇》记载,当时著名拳种有“宋太祖有三十二势长拳,又有六步拳、猴拳、囮拳”,还有“温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镇、二十四弃探马、八闪翻、十二短”,以及吕红八  相似文献   

11.
峨启缠丝拳     
保宗  祁美娟 《武当》2001,(6):34-36
缠丝拳系峨嵋派高桩拳术之一,在四川各地皆有流传。各地的拳路动作差异较大,击法不同,所以各地拳路演练风格殊异。我在1986年习练过传统套路“十二手滥缠丝拳”,这种缠丝以偏、侧、滚、进和退让、柔化为主,防打结合。击打手法主要有巴、拿、抖、造、劈、挂六种。步法讲究:出步似行犁,直踏中宫冲洪门。套路演练时以趋步、擦擦步为主,劲道要求“慢拉架子快打拳,刚猛快脆一瞬间”,“行拳如蚕吐丝,柔软沾连”,“发放如毒箭离弦,法到劲到”。  相似文献   

12.
“岳拳”,又名“岳家拳”或“岳家教”。传说,是宋代民族英雄岳飞传授下来的一种虎形拳。“岳拳”的特点是:集虎之威,取虎之式,刚柔相济,攻守兼备。在套路中,有一只虎、下山虎、落地虎、双飞虎、二虎斗、五虎落山等等。在  相似文献   

13.
明以前鲜见各家拳法的记载,而到了明代,则出现了众多的拳术门类。戚继光《纪效新书》卷14《拳经捷要篇》列举了十六家。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六步拳、猴拳、囮拳、温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锁、二十四弃探马、八闪翻、十二短、吕红八下、绵张短打、巴子拳、山东李半天之腿、鹰爪王之拿、干跌张之跌、张伯敬之打。戚家世居山东,戚继光嘉靖中,袭世职登州卫指挥佥事。其所述拳家  相似文献   

14.
孙建国 《武当》2005,(1):15-15
“太极拳势概要图”摘录于恩师李锦藩所著《太极拳秘谱》之中,其图言简意赅,深刻地揭露了太极拳的要法、要领之精髓,一目了然地阐释了太极拳妙用之真谛。将整套拳理拳势概括无遗。谱中曰:“先伯曾祖亦畲公走架打手要言相互参阅……”又曰“此图以骸骨关节而显示拳理披露体内骸骨动静,  相似文献   

15.
付植红 《武当》2007,(8):15-15
武当太乙金刚拳是湖北的地方传统拳术,又名搪手,分为滚肩搪手和四平搪手两种练习形式,并广为流传。来历无从考察。基本技击法为:得手滚手,滚手打手,一手翻三手,三手翻九巧。手法之快,变化莫测,让对手招架不及,一般几招就可取胜。  相似文献   

16.
精研习拳之道,每练习一个单式,在手、眼、身、步、心、神、意、念的四法四功中讨分寸。一个拳式有8种练法。通俗解释为8种技艺,从起始习拳到上乘功法,一个拳式有8个层次的功夫,十分精妙。 1.粗练 所谓“粗练”,指初涉拳场,对太极拳的拳理拳法知之甚少,或粗知或浅知。导师无须深讲开合、虚实、阴阳、动静……只教授动作,先学会“划道”。为了便于记车每个动作的起止点,不要照葫芦画瓢。要一招一式做准确,不要落人“学拳容易改拳难”之境地。如果有时间,可以先学练“定式”,势熟练后,再练“连式” 2.严练 严练是严格要求…  相似文献   

17.
武术小百科     
△.拳术:是武术中徒手技法的总称。我国的拳术种类很多,在广大的农村、城市,到处都有各具特色的拳种。据统计,大约有几百种之多。有以地区、山脉、划分的,如“南拳”、“长拳”、“少林”、“武当”、“峨嵋”;有“内家拳”划分的形意、八卦、太极和“外家拳”的查、华、炮、红等;从创始人的姓氏命名的有:燕青拳、二郎拳、太祖拳、洪门拳、孔门拳、岳家拳、戚家拳等;也有以据其基本动作的特点划分的有劈挂拳、通臂拳、弹腿门、戳脚、绵掌、地躺拳等;象形类的拳术有:鹰爪拳、螳螂拳、猴拳、蛇拳、龙拳、鹤拳、虎拳、醉拳等。拳术,是按照不同拳种的结构,风格特点和特有的运动规律,由几十个徒手动作所组成的、整套练习,俗称“套路”,而且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各种不同风格和特点的拳种流派。△.长拳:属外家拳,一般称为是查、华、炮、红拳,戳脚、翻子、少林、六合等拳术的总称。另外,古时也有专称长拳的拳种。现代长拳是解放后发展起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2000年5月7日,首届“世纪杯”武术邀请赛在北京昌文武术学校胜利闭幕,来自全国五个省市18家武术馆校的121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此次邀请赛的宗旨是“以武会友,增进友谊,交流技艺,促进发展”,大会共进行了长拳、南拳、太极拳、八卦掌、通臂拳、翻子拳、八极拳、地趟拳以及长短器械等248项比赛。亚武联名誉主席、中国武协会名誉主席徐才作了重要讲话。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张文广、著名武术家孙剑云以及昌平区成教局领导王秉孝应邀出席了大会,出席大会的武术界知名人士还有林仲伟、崔国贵、骆大成、刘学勃、刘敬儒、…  相似文献   

19.
杜子宇 《武当》2010,(10):20-23
本八卦奇门之机,而有“八卦奇门拳”。为避免与八卦一门的混淆,故又称“八法奇门拳”,习惯简称“奇门拳”。其实就是李派太极天地人三盘中的“地盘拳”。  相似文献   

20.
王志远 《武当》2006,(12):13-15
王宗岳《十三势歌》曰:“变转虚实须留意”。杨澄甫说:“太极拳以分虚实为第一义”。陈鑫说:“开合虚实,即为拳经。”董英杰在《太极拳释义》中说:“全部太极拳之精华奥妙,尽在虚实二字之运用。”《牛连元转授之杨氏九诀·虚实诀》歌曰:“练拳不谙虚实理,枉费功夫终无成。”拳谚又云:“虚实刚柔之谓拳”。由此可见,虚实范畴的体现,就是太极拳经、拳术的基本点。虚实即阴阳变化,有变化方能生技巧,有技巧乃可以言拳术,倘虚实不分,则成孤阴独阳,无生长变化可言,更无能变技巧之术。从某种意义上说,不谙虚实或不懂得分虚实,即不明阴阳、动静、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