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数学的知识和技能中,蕴含着具有普遍性的数学思想,它是数学的精髓和灵魂,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是人们对数学事实与理论,经过高度提炼概括后产生的本质认识,是数学知识和方法产生的根本源泉,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指路明灯.对数学思想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林海萍 《广西教育》2013,(37):82-82,8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思想是在运用数学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是人们在学习数学时自觉形成的一种能力。它与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性质等知识所不同的是,它是无形的。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对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不像知识的传授,它是一种隐性的又是客观存在的能力,它隐藏在显性的数学知识之中,在学习、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思想,适时地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的渗透。  相似文献   

3.
数学思想方法是人们对数学知识和本质规律的认识,是分析、处理与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途径。它不像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性质等知识都明显地写在教材中,而是隐藏于教材之外的无“形”的知识系统,对学生数学学习和终身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文本中的数学思想方法,适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渗透。[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例谈数学解题的直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直觉思维是指人们不受固定的逻辑规则约束,对数学对象直接领悟和洞察,它是人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组块和形象直感,对当前问题进行敏锐的观察、细致的分析、透彻的理解,并能迅速地作出判断的一种思维形式.数学直觉简称为直觉思维或直觉.钱学森认为:“直觉是一种人们没有意识到的对信息的加工活动,是在潜意识中酝酿问题而后与显意识突然沟通,于是一下子得到了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5.
把握特征 诱发直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直觉是指人们不受固定的逻辑规则约束,对数学对象(结构及其关系)的某种直接领悟和洞察.它是人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组块和形象直感,对当前问题进行敏锐的观察、细致的分析、透彻的理解,并能迅速发现解决问题的方向或途径的一种思维形式.直觉思维最显著的特点是:它越过逻辑推理的中间环节,迅速对事物做出判断,领悟事物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正>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联想在科学认识活动中起作桥梁作用,它使人们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沟通知识间的联系.联想的形式很多,如类似联想、关系联想、类比联想等.  相似文献   

7.
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它有助于人们产生知识和洞察力。然而,它的传授、散播和发展是不会自动进行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1.学习数学是主体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过程,它不应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应是一个主体主动的建构过程;2.这个建构过程依赖于认识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因此必须具有个体的特殊性,同时,数学知识的建构主要是一个“顺应”的过程;3.主体的建构活动必然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从而它是一个社会建构。从数学教育的角度看,它强调数学观的根本性变革,  相似文献   

8.
我们常说,数学教学内容中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很明显的知识线索,如概念、法则、公式、性质等,这是一条有形的线索。另一条是隐性的数学方法线索,它是蕴涵、渗透在知识体系之中的,是一无形的线索。专家曾经指出:“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可能就忘了,惟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是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想、研究方法和着眼点等,这些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人们终身受益”。因此我们说,在数学教学中知识的教学固然重要,但在知识教学中适时、适度地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就显得更为重要。当遇到较复杂的问题时常常需要通过转化的方法,化繁为简;当遇到较隐…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信息技术为人们开辟了一个声、像、图、文并茂的新天地,它所产生的巨大信息包容量是无可比拟的,它所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远远大于任何一个教师、任何一本教材。它为人们展示了一个全球性的开放的百科全书,展示了一个包罗万象的知识信息宝库。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资源有如下特点:传播媒介构成双向、多向的交流;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专业和相关网站的信息资源永远是开放的;知识信息的获取是跨越时空限制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过程是:学习空间的开放性和全球化,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学习过程的交互性。这恰恰可以满足人本主义和学习个性化的需要,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教育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必须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相似文献   

10.
<正>数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文化现象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初中数学新课标中也明确指出了"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视域出发审视数学课堂教学,我们就会发现数学教学不再仅仅是一种知识、技能的授受过程,而成为一种文化传承、汝染与涵养的活动。本文从数学语言学习、数学知识运用和数学环境创设三个维度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一、数学有效性教学理念在数学教学标准中,人们已经明确地指出,教学目标应该被细化成四个方面:数学思考、情感与态度、解决问题、教学技能,这四个方面在教学中不断被总结出新的教学内容。今后教学方向,也是围绕该准则进行教学。人们对数学学习认识也发生了改变,数学知识不仅是"客观性"知识,而且还是"显性"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被灵活运用,它不会因为时间推移,不会因空间改变,更不会因为人的因素发生改变。教育事业和其他事业不同,  相似文献   

12.
所谓的思维定式就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形成的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也就是思维习惯。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在后续活动中的程序和方式。教师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针对如何充分利用思维定式来进行数学教育进行研究,进一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正> 相似三角形是初中几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在全等三角形知识基础上的拓广和发展,同时又是今后学习解直角三角形和圆的知识基础.为帮助同学们进一步牢固掌握相似三角形内容,本文对课本知识进行一次梳理,并举例说明如何运用相似三角形知识解答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陈海莲 《成才之路》2012,(13):37-37
比较是人类思维活动中一种基本过程。人们认识事物就是通过比较实现的,它是思维的基础。数学学科的知识体系中的各个知识点之间联系紧密且抽象,我们可以把数学中的一些相似或相关的知识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相似点或相同点,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防止知识的混淆,提高辨别能力,从而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恰当使用比较法能使学生对感性材料、概念、特征、规律等的认识更加深刻,可以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使新知识很快地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数学意识,是指人们在数学学习、数学应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数学的见解和看法。数学应用意识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意向,它是主体主动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的语言、知识、思想方法描述、理解和解决各种问题的心理倾向性。如何让学生用数学思维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就成了值得数学教师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仔细揣摩这句话,不难发现它蕴含着两层含义,即数学不仅是形式层面的东西,是静态的知识;数学更是发现层面的东西,是动态的思维。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学生在解答数学习题时,或因题目苦涩难懂  相似文献   

17.
张卫星 《河北教育》2009,(12):20-22
数学思想方法是人们对数学内容的本质的认识,是对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的进一步抽象和概括,是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本质体现,它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8.
数学猜想是人们依据已有数学知识和经验,运用非逻辑的思维方法,凭借直觉而作出的假设和预测,它是人们探索数学规律,发现数学知识的手段和策略。培养小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猜想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它是人们在已有知识的事实基础上,对未知事物及规律作出的一种大胆假设或提出一些看法。数学猜想就是指依据某些已知事实和数学知识,对未知量及其关系所作出的一种似真推断,它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活动。“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要善于启发、鼓励学生进行合理猜想,引导学生获得知识、迁移知识、运用知识,以真正达到启迪思维、传授知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嵇香 《考试周刊》2013,(11):77-78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需要接触和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然而在这些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也很重要。思维能力是指人们在生活当中对一些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是人们在社会中生产不可缺失的一种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小开始,而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则与数学问题有所联系。本文就如何在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