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此画的作者鲁本斯是佛兰德斯画家,17世纪欧洲成就斐然的艺术有。古代神话是他鼓掌的创作题材,留下了大量这类的作品,《劫夺吕西普的女儿》就是其中的杰作之一。《劫夺吕西普的女儿》表现的是:众神之王朱比特和丽达所生的双胞胎兄弟加斯托和普鲁克斯,抢劫迈锡尼王留基伯的两年女儿的故事。鲁本斯采取了近乎方形的构图,画中的人物和马匹采用近景的手法,几乎占满整个画面,留基伯的两个漂亮的女儿,正在被加斯托和普鲁克斯这两个强壮的男子从睡梦中劫持,他们在奋力将她们拉上马列背,而两个姑娘在拼命地挣脱,四个人物和两只高大的马…  相似文献   

2.
<正>大约是1990年的一天,著名宗教和民俗学家江绍原(1898—1983)先生的女儿江小惠在《人民日报》副刊发表了《沧海遗珠喜获双》的文章,提到在整理江绍原的藏书时,意外地发现了两封鲁迅的书信。这两封信非常重要,后来收入了2005年版《鲁迅全集》中。受此启发,江小惠又继续整理,找到了近现代文化名人致江绍原的书信149封,她将这些珍贵的书信全部无偿捐给了北京鲁迅博物馆。  相似文献   

3.
袁兴荣  崔珍康 《寻根》2022,(1):51-53
男婚女嫁是中国传统婚姻习俗,除招婿入赘倒插门之外,女娶男嫁并不多见.但在甘肃陇南康县、武都区、文县接壤地区和四川北部、陕西西南部一些地方则存在女娶男嫁的婚俗.在陇南市公布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民间习俗类中就有"女娶男嫁".综合文献资料,本文对陇南女娶男嫁这一婚俗现象从文献记载、主要形式等方面做一综合考述.  相似文献   

4.
婚姻一语大约起于周时,周代以前称嫁娶,不称婚姻。婚姻是以嫁娶为主要内容,嫁娶用语早于婚姻,当母系社会婚制衰落以后,嫁娶婚以前。关于婚嫁有许多不同的称呼,《尔雅·释诂》谓嫁,如也、适也、之也、徂也、往也。《易》“蒙卦”、“咸卦”中多处讲到取女即表示嫁娶...  相似文献   

5.
正一説痴呆章太炎《新方言·釋言第二》:《莊子·達生》:"公反,誒詒爲病。"李頤曰:"失魂魄也。談一音哀,詒音臺。"誒亦爲騃。《廣雅》:"騃,痴也。"《漢書·息夫躬傳》:"内實騃不曉政事。"《説文》有"佁"字,云"痴貌。讀若騃。"《方言》:"儓,南楚凡駡庸賤謂之田僵。"郭璞曰:"(?)儓,駑鈍貌。儓音臺。"駑駘亦此字也,今謂白痴爲誒詒,俗作呆獃。~1《新方言·釋形體第四》略云:《莊子·德充符篇》:"衛有惡人焉,曰哀駘它。"蓋醜惡莫如局背,故亞訓爲醜,象局背形。駘它者,即局背之謂耳。~1  相似文献   

6.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西周春秋时期的婚姻礼仪的一道程序。用当时的话来说 ,就是“娶妻如之何 ,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 ,非媒不得。”(《诗·齐风·南山》)在人们的印象中 ,媒人是沟通男女双方的唯一媒介 ,“男女双方非媒不知名”(《礼记·曲礼下》) ,为中国古代的通例。在先秦的史书及典籍中 ,就有大量与此有关的记载 : “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礼记·曲礼》) “男女无媒不交。” (《坊记》) “处女无媒 ,老且不嫁。” (《战国策·燕策》) “匪我愆期 ,子无良媒。” (《氓》) “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成名以上皆书年、月…  相似文献   

7.
正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威尼斯商人》,1596年),法国作家莫里哀笔下的阿尔巴贡(《吝啬鬼》,1668年)、巴尔扎克笔下的格朗台(《欧叶妮·格朗台》,1833年),俄国作家果戈里笔下的普柳什金(《死魂灵》,1842年),短短250年间,四个性格相近的吝啬鬼形象却能相继深入人心,不可不谓是西方文学史上的一大奇迹。四大吝啬鬼中,夏洛克与格朗台,各有一女;阿尔巴贡有一子一女;普柳什金有一子两女,但幼女早逝,并未在文中出场。四本书中都涉及了吝啬鬼们的女儿与别人私定终身的情节——杰西卡(夏洛克之女)、亚历山德拉·斯  相似文献   

8.
2008年上海木偶剧团创作了《两只蝴蝶》、《大耳朵图图》、《阿里巴巴》,重点修改了《海的女儿》。作为2008年上海市文艺创作重点剧目的大型音乐木偶剧《两只蝴蝶》,针对青少年盲目追星,想一夜成名的现象而创作。舞台剧版《大耳朵图图一梦想英雄》,是上海木偶剧团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首次合作成果。该剧充满了儿童喜爱的戏剧元素。《阿里巴巴》在遵循和保留原著精华的基础上,采用新视角,对人物和情节进行全新演绎。根据安徒生原著为基础改编的《海的女儿》修改后,以独特的视角,赋予了童话故事以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庞朴 《中国文化》2004,(21):166-167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的六篇文章中,有五篇是前所未闻的新书;另一篇《民之父母》,曾以别名包括在《礼记》和《孔子家语》里面,一直流传。但就是这篇久为人知的旧作,竟使我们不能等闲视之,而不得下改变某些旧日观念。  相似文献   

10.
吕薇:你从《十九恋歌》走出在《月光》下唱着《海的女儿》《当兵来》吕薇:你那《年轻的眼睛》看《这里真好》《兄弟纯朴,姐妹漂亮》还是《人间有真情》吕薇:你仍《长相思》——《三月三·九月九》吗依然《太阳很好,月亮很好》永远《山水是朋友》吕薇:1992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音乐系。1993年,获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银奖;1994年,获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赛民族唱法二等奖;1995年,其音乐电视作品《十九恋歌》获“中国音乐电视大赛”优秀奖;1999年,录制首张个人专辑《太阳很好,月亮很好》;2000年,拍摄音乐电视《三月三·九月九…  相似文献   

11.
1990年初秋,香港新光戏院门前,观众簇拥,各界人士赠送的花篮堆彩叠翠.参加“90中国地方戏曲展”的山东省吕剧院在这里首场演出传统喜剧《借妻》和《姊妹易嫁》,吸引了众多的港人.远在澳门、台湾、东南亚的齐鲁子弟,也纷纷乘兴赶来观摩.20年前,香港华文影业公司摄制了吕剧戏曲片《姊妹易嫁》,在港、澳、新加坡同时播放,观众盛赞“鲁剧戏宝,笑料如泉”.如今吕剧院来港演出,人人争睹为快.翌日,当地《文汇报》以《吕剧在港有知音》为题,报道了演出盛况.连续5  相似文献   

12.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的六篇文章中,有五篇是前所未聞的新書;另一篇《民之父母》,曾以别名包括在《禮記》和《孔子家語》裏面,一直流傅。但就是這篇久爲人知的舊作,竟使我们不能等閑視之,而不得不改變某些舊日觀念。  相似文献   

13.
《中外文化交流》2008,(4):93-93
美国女作家伊丽莎白·吉布森4年前在纽约一垃圾堆中捡到一幅漂亮的帆布画,她将此“垃圾”带回家。4年后,此画被认定是20世纪墨西哥代表性画家鲁菲诺·塔马约的作品,市价100万美元。专家确认后,据FBI记录,《纽约时报》记者追溯此画身世,原来曾是一件浪漫礼物。1977年,休斯敦一名商人兼收藏家通过苏富比拍卖行买下《三人行》,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妻子。当时,此画成交价5.5万美元。  相似文献   

14.
正1.顧應陽(生年)明正德丙子(1516)元日,顧清作《丙子元日示雲孫,時其弟應芝將晬,陽、寅、辰錄四兄弟在松》詩,第三首云:"陽孫今日已成童,諸弟荆花共一叢。"(《東江家藏集》卷十三)"陽孫"即顧應陽,"成童"即年屆十五歲。又顧清《先妣封孺人陸氏墓志》:"先妣……卒以弘治壬戌十二月十日,……曾孫,男一,應陽,女一,俱幼。"(《東江家藏集》卷三十)可知顧應陽生在弘治十五年壬戌(1502),且在十二月十日之前。萬民英《三命通會》卷八"六  相似文献   

15.
<正>日剧《我是和尚》(2015)里有这样一个镜头:三个光头和尚悠闲地抽着烟,喝着啤酒,酒馆老板娘的漂亮女儿一出现,三个人立刻丢了魂儿一样挤向门框,忙问这是谁。这一幕足以让中国观众"三观颠倒"。另外一部热剧《朝五晚九恋上我的帅和尚》(2015)更是吊足了日本单身女性的胃口,沉迷此剧的女孩子都惊呼:"老天啊,也赐我一个这样的和尚吧。"剧中的和尚星川高岭不仅帅到没朋友,还家庭多金、英文流利,更重要的是体贴有加,  相似文献   

16.
2010年5月19日,法国一位名叫罗贝尔·拉封的出版商在巴黎与世长辞,享年93岁。5月20日,法国《费加罗报》发表了一篇图文并茂的关于罗贝尔·拉封的文章,深切缅怀这位法国著名的出版商,法国其他报刊也作了报道,高度评价拉封,  相似文献   

17.
橡树     
王敬波 《世界文化》2006,(3):34-35,42
1992年,旅居法国20年之久的罗马尼亚著名导演吕西安·平特利,拍摄了他返回祖国后的第一部影片——《橡树》。影片的故事情节极其简单:女主人公妮拉是一位罗马尼亚前政治安全情报局官员的女儿,她不愿像姐姐那样成为安全情报局的官员,在父亲去世之后,她离开布加勒斯特,到外省小城  相似文献   

18.
李凌 《寻根》2006,(2):30-34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这是毛泽东在《七律·答友人》一诗中的名句,说的是一个古代的故事:唐尧将他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虞舜,后舜外出巡视,死于苍梧,她们二人赶到南方,哭得死去活来,泪染竹子成斑,因称斑竹或潇湘竹。后来她们二人俱投江而死。《列女传》、《博物志》、《述异志》等俱有记述。过去许多人认为娥皇、女英二人自杀是忠于爱情的表现,实际上,这是中国建立起夫权社会后,妻子为夫殉节的一个反映。位于甘肃、青海地区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和位于山东、苏北一带的大汶口文化,都先…  相似文献   

19.
李晓丹 《世界文化》2006,(10):18-19
《包法利夫人》是世界文学名著中的一部悲剧,女主人公被公认为世界文学史中最有生气而又最受人歧视的妇女形象之一,这部小说往往被称为“一部没有浪漫的爱情故事”。虽然,福楼拜曾经说过“:包法利夫人就是我”,但小说的主人公爱玛在现实生活中是有其原型的。据考证,爱玛·包法利的遭遇和德尔菲娜(福楼拜父亲的学生、外科医生德拉马尔的妻子)的生活经历大致相同。德拉马尔医生早年丧偶,于1839年娶了农场主女儿、17岁的德尔菲娜为妻。德尔菲娜脑子里装满了浪漫的故事,但婚姻却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她在耗尽了丈夫的钱财以后终于服毒自杀。作者以…  相似文献   

20.
林芙美子是日本现代著名女作家,她在成名作《放浪记》的开头写道:“我是命运决定的流浪者。我没有故乡。”《放浪记》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其中有虚构的情节,也有很多闪烁其辞之处,但是,读者大都认为书中的“我”就是作者本人,因为林芙美子的前半生,就是一篇不折不扣的流浪故事。林芙美子的母亲菊是鹿儿岛一个中药商的女儿,在芙美子出生之前,已生下一个私生子,后来在樱岛又认识了比她小十四岁的行商宫四麻太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