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都拥有辉煌灿烂的文明。中阿友好交往历史源远流长,早在2100多年前汉武帝时期,中国的友好使者张骞不畏艰险,两度出使西域,到达阿拉伯地区,为推动中阿文化和贸易的交流做出巨大贡献。时至今日,开凿于3世纪的新疆克孜尔石窟和广州的阿曼苏哈尔号纪念碑,仍然屹立当年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见证两个文明之间的友好交流。  相似文献   

2.
《中外文化交流》2014,(6):13-14
丝绸之路在推动东西方思想交流、文化交融,全球经济一体化、人类文明多样化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中国与丝路沿线国家经济文化联系的日益密切,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建设“一带一路”,是我们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丝绸之路"是沟通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从遗产保护的意义上说,"丝绸之路"是重要的"文化线路",将之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当之无愧。在我国古代几大丝绸之路中,"南方丝绸之路"是开通最早、线路最长、途经国家最多的交通大动脉,具有无比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等综合价值。目前,国家文物局已正式宣布中国将与陆上、海上丝路所涉及的国家向联合国共同申请将丝路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南方丝绸之路作为"丝绸之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当尽快列入"丝绸之路"整体申遗名单。本文主要就南丝路的文化价值、申遗及其现实意义等有关方面提出了一些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4.
河西走廊行     
河西走廊是古代“丝绸之路”上自秦陇入西域的主要通道,它东起兰州,途经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而后出玉门关。阳关,进入西域,全长16op多公里。这条宛如彩带这逦展向远方的丝绸古道有着一千多年的辉煌历史,也造就了沿途迷人绚丽的文化。“丝绸之路”的河西走廊段中从兰州到敦煌的这11op多公里在历史上又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终于,我有了一个机会,从兰州出发驱车沿着这条古道西行赴敦煌参观采访,亲身领略到了“丝路文化”的灿烂与博大。从兰州发出,经过天祝藏族自治县,翻过乌鞘岭后便进入了河西大道。中午我们赶到了有西北第…  相似文献   

5.
杨蕤 《寻根》2021,(2):9-14
梳理陆上丝绸之路发展演变的历史,不难发现,汉唐时期是人们重点关注的领域,也产出了十分丰硕的成果.这不仅因为汉唐是丝路史上的兴盛和巅峰时期,而且留下大量的历史记录、出土文献以及文物考古资料,学术界借此基本廓清了这一时段中西交流的概况和面貌,甚至可以说,丝绸之路业已成为汉唐时期一个重要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6.
“南方丝路”概念的提出,在巴蜀文化研究的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南、北两条“丝绸之路”相提并论,将巴蜀文化从一个区域文化的地位提升到中华文明的代表性区域文化之一的高度。感谢童恩正、李绍明以及一大批研究巴蜀文化的学者,他们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对南方丝路的  相似文献   

7.
丝绸之路以“丝”得名。曾经,在这条古老荒凉的路上,各国商旅往来不绝,为中国带来琉璃、金银器等西域珍奇;而东方古国的丝绸、瓷器等物产由此远销西方。2000多年前开辟的丝路早已荒废,取而代之的是四通八达的现代交通。东西方联系更为密切,丝路上的货物也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8.
南方丝绸之路的研究应拓宽研究视野,把学术研究与旅游业发展,尤其是四川云南旅游业发展结合起来,扩大其历史文化内涵及现实意义。如何把古代滇蜀文化与当代滇蜀文化相联结,把南方丝绸之路与当代东南亚及印度文化相联结,探寻出一条新南方丝绸之路的旅游文化发展途径,是南丝路旅游未来发展成败的重要因素,也是四川与云南旅游业的重要战略选择方向之一。新南方丝绸之路未来的发展,可以通过中国-东南亚-印度公路与铁路网建设,实现古老南丝路沿线现代旅游业的振兴。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土耳其分处亚洲大陆的东西两端,两国间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古老的丝绸之路就把两国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是丝路的起点,土耳其既是丝路在亚洲的终点,也是沟通欧亚的黄金桥梁。  相似文献   

10.
正丝绸之路横贯欧亚,文化贯通,经济交流,也诞生了丝路文学这一奇葩。在浩繁的古、近代文学里有一批专写西北记行的文本,世人通称西行记,是古今行记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的文人西行塞外行吟抒怀,留下大量的诗歌以及研究西北史地的专著,都具有丝绸之路的独特地域特色和人文蕴涵。  相似文献   

11.
通过考古发现,丝绸之路史前即为中华民族先民与生活在中亚、西亚和地中海沿岸人们友好往来、互通有无、相互学习、共同发展之路。汉代张骞通西域并非丝绸之路的开始,而是开启古代东方与西方交流的新时代,即由零星、断续、小规模的民间交流转为大规模、持续、官民结合的交流。  相似文献   

12.
唐都长安的胡食□韩建武胡食是唐代都城长安对西域传入的各种少数民族食物的通称。它在当时长安十分流行,《旧唐书·舆服志》载唐代长安“贵人御馔,仅供胡食。”说起胡食的来源应追溯到汉,张骞通西域,开通了至今仍誉满中外的“丝绸之路”。由丝路传入中原的食物有胡豆...  相似文献   

13.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通常是指欧亚北部的商路。因为在其通商货物中,中国丝绸最具代表性,故由此得名。丝路不仅是古代亚欧大陆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而且也是促进亚欧各国与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相似文献   

14.
中亚粟特人是中古时期一个传奇和神秘的商业民族,在北朝隋唐时期沿着"丝绸之路"大量进入中原内地,由于卓越的商业才能,驰骋丝路,曾在以西北陆路"丝绸之路"为中心的中西交流史上扮演过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结合史料与西北地区的考古资料,分析探究丝路民族——粟特人入华后对中华儒家文化的接受与认同,主要从儒家文化的开放性、儒家文化对粟特人的吸引力、粟特人以儒家行为准则为要求,并自觉践行等方面展开。入华粟特人虽为"异族",但颇具"华心",甚至以汉地为家,对中华儒家思想与文化形成了高度认同。  相似文献   

15.
丝绸之路的起点葛承雍丝绸之路研究成为最近十余年来国内外文化界的热点,由此产生的丝路起点也众说纷坛.我认为,长安作为丝路起点和古代东亚文化中心,有着闻名世界和不可动摇的地位。虽然洛阳、邺城(今河北临漳)、大都(今北京)以及韩国庆州、日本京都和奈良等城市...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南方丝路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以及南丝路重塑的现代意义等问题。对于"南方丝路"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南方丝路"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的转型、南丝路上商品经济发展程度的重新估价、成都与临邛在南丝路上的历史地位、南丝路与民族文化家园的关系等等问题,作者均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隋唐时期,中国与缅甸的经济文化交流十分频繁,双方通过南方丝绸之路在音乐、佛教上都有往来关系,特别是双方的音乐文化有较深入的交流,使得中缅经济文化交流在这一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这种友好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双方政治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南方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遗留下来的伟大的文化遗产,和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共同构成中国古代三大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中国对外联系交往的重要通道和桥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科研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日益得到重视。随着考古发掘新成果的不断出现,学术界对南方丝绸之路的相关研究也不断深入,南方丝绸之路中国段沿线的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也正在迅猛发展。同时,随着世界文化线路遗产项目的设立和中国政府文化线路遗产申报工作的启动,南方丝绸之路的"申遗"既有成功的机会,更有时间的紧迫。因此,一方面加紧进行南方丝绸之路沿线的文物普查,做好研究和保护工作,另一方面,以文化线路项目加入国家"申遗"预备名单的"丝绸之路(中国段)"项目,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正丝绸之路大约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至1世纪间,是古代中国开辟的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商业贸易通道,历史上起到了促进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今天,为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20.
鸣驼千里传佳音──唐三彩骆驼载乐俑陈根远自汉代张赛凿空西域,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后,中国内地的丝绸、铸铁技术等便经由河西走廊,跨越葱岭,陆续传到中亚西亚各国以及欧洲。而西域的葡萄、香料等特产以及那里的音乐、舞蹈也沿着这沟通中西方的动脉输入中国内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