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唐太宗贞观元年到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史称"贞观之治"."贞观之治"与唐太宗李世民的"为政之要,唯在得人"的治国方针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的"惟在得人"、"任人唯贤"等用人思想在今天仍放着光芒.  相似文献   

2.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封建历史上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军事家,更是一个卓越的人才专家.他广开才路、慧眼识人、知人善用、以致麾下人才济济.唐太宗率领这批文武能臣,励精图治,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贞观之治”的形成,是唐代君臣群英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中唐太宗的卓越人才观及其成功的用人政策,无疑起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用人问题,历来是一个关系到政权存亡、国家盛衰的重大问题。唐太和为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及取了历代特别是亡隋在用人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制定 了条正确的用人路线,推行了一整套颇具特色且行之有效的用人政策,使一大批人才集中到他的摩下,跟他一道“同治乱,共安危”,同心同德,共同开创了备受后人交口称赞的“贞观之治”时代。唐太宗的用人之道很值得研究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历来史家论及“贞观之治”,先要归功于唐太宗的用人政策。诚然,贞观时期确曾出现了一批在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武大臣,唐太宗亦不失为与秦皇汉武齐名的封建统治者。贞观君臣论政之辞,经史书推崇性的记载之后,成为唐以后历代统治阶级的楷模。实质上,唐太宗的用人政策虽较多数封建统治者为积极,但并非如封建史学家所吹捧的那样。特别是贞观中后期,猜忌大臣,以非罪冤杀大臣成为太宗用人政策的主流,这时期徭役繁重,“供官徭役,道路相继,兄去弟还,首尾不绝,远者往来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休时”(《贞  相似文献   

5.
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为政之要,唯在得人”。明太祖朱元璋认为:“构大厦者,必资于众工;治天下者,必赖于群才”。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也证明: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同理,在现代学校管理中,只有注意用人艺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紧紧抓住人才管理这个核心,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吸引、留住、用好人才,让一切人才干事业的积极性竞相进发,让一切人才创造的活力竞相涌流,学校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那  相似文献   

6.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最有影响的皇帝之一。他既是唐王朝的开创者、巩固者和治理者,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间,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究其“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李世民的用人政策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曹操的用人思想,概括起来有两句话:为我所用,唯才是用。为了充分网罗人才,为我所用,曹操采取了“广施恩惠,打造爱才的形象;建立制度,积极营造求才的氛围;来者不拒,充分表露惜才的情感”等策略,聚集了大批人才,为其成功奠定了强大的人才基础。曹操本着“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的用人思想,坚持唯才是用。但是,曹操的唯才是用,是以能不能为我所用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8.
在唐太宗统治的贞观年间,出现了被封建史家所溢美的太平盛世—“贞观之治”,唐太宗也因此被树为封建帝王的楷模。“贞观之治”的形成,固然主要是由于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各项措施的得宜,而作为封建地主阶级杰出政治家的唐太宗,能够知人善任,从谏如流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王菊花 《时代教育》2010,(5):194-194
用人问题,历来是关系到政权存亡、国家盛衰的重大问题.唐太宗吸取了历代经验教训,推行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用人政策,知人兼明善恶,用人"舍短取长",驭人人尽其才,特别是广开才路,促成"贞观盛世".唐太宗的用人之道值得我们今天的管理者借鉴.  相似文献   

10.
魏徵 (5 80 - 6 43年 )在中国历史上是有口皆碑的辅弼良臣。唐太宗誉魏徵为 :“人镜”的杰出政治家。他辅佐唐太宗李世民先成“贞观之治”大业。唐太宗常常当着群臣煊耀说 :“天下安宁皆魏徵之力也。”贞观十七年 ,魏徵病逝 ,太宗亲临凌烟阁纪念堂 ,对魏徵遗像 ,悲痛挽诗曰 :“唯当掩泣云台上 ,空对余形无复人” !魏徵少时孤贫 ,备经丧乱。早年参加隋末瓦岗军起义 ,继又在窦建德起义军任事。及至投奔唐王朝 ,初为李建成太子的东宫府幕僚 ,“玄武门之变”后 ,唐太宗不记旧仇 ,擢而用之 ,升任魏徵官至宰相要职。魏徵在为太宗启用的十七年里 ,…  相似文献   

11.
“第一学历”歧视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老问题。文章分析了“第一学历”歧视的本质、危害与根源,指出治理“第一学历”歧视必须扭转用人单位的“唯学历”“唯名校”用人导向;另一方面,要深入推进教育管理与评价改革,消除大学的身份标签,引导大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唐太宗继承发展了传统的“德主刑辅”,“利法并用”的思想,在立法上,制法“务在宽简”,约法省刑;强调法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执法中,“恤刑慎杀”,据律定罪;奖励秉公执法,严惩贪官污吏;皇帝本人兼听纳谏,“唯才是与”,以身作则带头守法,对违法者不分亲疏贵贱,“一断以律”。  相似文献   

13.
唐太宗作为我国封建社会时期著名的君主,以其知人善任的特点而成为历史上具有显著影响力的人物。通过对关于唐太宗用人方面的历史典籍的阅读,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唐太宗在用人方面的高超艺术和技能,而正是其能够做到任人唯贤和实现人尽其才,才成就了大唐贞观盛世的辉煌业绩。对于唐太宗用人之道的深入分析可以提升我们今天在用人方面的思想觉悟和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最近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其中最令人醒目的新思想、新理论之一,就是提出了衡量和使用人才“四不唯”(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的原则。这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鲜明地提出了“四不唯”的原则,是对我国传统人才理论和人才观念的大突破,必将从根本上推动我国人才观念和用人制度的改革,促进我国更快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和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当然,彻底改变人们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绝非易事,真正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提出的“四不唯”原则,必须通过各个方面扎实有效的工作和坚持不懈的努力。首先,要广泛宣传和深入学习贯彻全世…  相似文献   

15.
唐太宗李世民、女皇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三位杰出的封建帝王,为避免重蹈隋亡覆辙,革新政治、励精图治,使唐朝在他们统治时期国家政权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昌盛,开创了备受后人称赞的“大唐盛世”。三位帝王开明的用人思想、正确的用人策略,为唐王朝成就盛世大业提供了人事保障。  相似文献   

16.
唐太宗李世民、女皇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三位杰出的封建帝王,为避免重蹈隋亡覆辙,革新政治、励精图治,使唐朝在他们统治时期国家政权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昌盛,开创了备受后人称赞的“大唐盛世”。三位帝王开明的用人思想、正确的用人策略,为唐王朝成就盛世大业提供了人事保障。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一些学校在招聘时,陷入了“唯学历”的误区,“硕士不算高,本科不可少,专科没人要”已成为用人的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18.
隐性辍学的形成原因来自教育、社会、经济、文化、情感各个方面。“唯升学教育”是形成隐性辍学的教育原因:“唯学历是举”的用人体制是形成隐性辍学的社会原因;“一切向钱看”的价值体系是形成隐性辍学的经济原因;“学而优则仕”的教育期望是形成隐性辍学的文化原因;“有谁在乎我”的情感指向是形成隐性辍学的情感原因。不改变这些原因.就不能遏制隐性辍学的蔓延,克服教育的危机。  相似文献   

19.
司马光继承我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的选才标准,总结了历史上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形成了“资于治道”的人才理论,其人才思想集中体现在《资治通鉴》和《稽古录》“臣光日”的史论文字中,主要观点概括为:用人是“人君之要道”,官员任用必须慎重地选拔考察,做到用得其人;选贤任能,富国强民;用人论贤不论亲疏;不重门第,唯才是用;才德说等。  相似文献   

20.
在汉末“唯士族门阀是举”的社会选拔用人体系中,出身于宦官之家的曹操本没有出头之日,但他凭借自身的学识、胆气、政治洞察力,聚拢优秀人才,实施一系列重要举措,实现了人生的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