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倪久芳 《新闻战线》2022,(11):99-101
寻找新闻线索是新闻采访的前提和基础。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产”新闻,从节日及季节性工作中“捉”新闻,从上级宣传任务中“吃”新闻,从来信来电来访中“集”新闻,从文件资料中“掘”新闻,从新闻媒体中“借”新闻,从重大会议中“挖”新闻,从通讯员来稿中“寻”新闻,从“道听途说”中“拣”新闻,从基层调研中“跑”新闻,从突发事件及社会热点中“追”新闻,从朋友圈、网络平台中“捕”新闻,都是新闻线索采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张安珍 《图书馆论坛》2006,26(6):262-265
在综述诸学者关于经济信息学体系结构设计的基础上,从广视角、全方位、多层次出发,设计出了以经济信息为经线,从环境到系统、从外层到深层、从广义到狭义、从总体到个体,从主体到分支的经济信息学立体体系结构,并对其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用信息化来实现促进工业化这是中央早就提出来的一个方针,但是从我们信息化的发展过程来看,传统的一般是两条线,一条线是从生产管理发展上去的,从MRP到MRP2到集成系统这样发展起来的。另外一条线从管理角度发展上去,从EDP到数据处理到管理信息系统到决策信息系统,到现在汇集起来认为最高的就是所谓现在比较流行的ERP,这个包括SAAS,包括用友等等。第一就是提高附加价值,第二是降低交易成本,第三是提高交易速度,  相似文献   

4.
辛贝妮  廖志芬 《出版参考》2023,(9):60-63+74
融媒时代的视觉设计正从平面走向视频,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单向走向互动,从二维走向多维,人们的阅读方式与习惯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服务于阅读的书籍装帧设计亦不例外。书籍装帧设计唯有突破传统模式,在信息传播方式和设计中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在形式和内容上满足当代读者的阅读习惯与审美倾向,才能在融媒体时代重获新生。本文从识别性、艺术性、语义性、时代性角度,简要阐述传统书籍装帧产业所面临的挑战与冲击,并对书籍装帧设计视觉化的原则和策略,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做官难     
《新闻天地》2011,(12):1-1
从中国政府官员的换届,到美国即将开始的大选,从希腊的政府改组,到意大利的总理下台,如今,全球几乎不断持续着选举热潮。无论新的总统、总理上台,还是地方政府的集体亮相,都是大众关注的焦点。人们从不同角度打听新官员的年龄、背景、经历、特点等等,充满好奇,充满期待,也充满敬佩。但更多的人,却充满思考……  相似文献   

6.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1978年,一个晚来的“春天”把乇玮从知青的下乡点带到了青岛人民广播电台。从那以后,王玮不停地耕耘,从春到夏,从夏到秋,30多年过去,他的收获不断地增加,而他所带领的青岛广播团队也秋意正浓,丰收盈门。  相似文献   

7.
青草的声音     
任翔 《出版参考》2010,(12):16-16
我一次次地从自己的小屋里走上原野,我倾听到了小草的声音。春天了,它们从睡眠中醒来,在轻轻地舒展着腰身。春天的世界是多么美好啊,温暖的土地,和煦的阳光,还有柔和的春风,小草们竞相从泥土里伸出嫩嫩的小手来,和春天相握。  相似文献   

8.
美国从1969年出于军事目的开始研究互联网,从光纤到PC机(芯片),从路由器到操作系统,所有的一切都是美国造,甚至全世界的网络都在为美国支付带宽费用。因特网的出现,使得美国成为世界头号信息强国。因特网的商业化,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随着用户的快速增长,原来的通信设施已重负,线路拥  相似文献   

9.
孙殿臣 《大观周刊》2012,(8):172-172
本文针对学生们普遍畏惧作文写作的痼疾,从新课改的理念出发,从教师自身的作文教学实践写起,从写作的自身规律切入,比较客观地阐述了使学生不再惧怕写作的方法和途径,探讨了使学生作文更精彩的教学做法。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一个更加张扬的时代,这不能不归功于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功能的强大。从古老的聊天室到经久不衰的QQ,从BBS的灌水到博客的吐槽,从郑重的Email到便捷的“@我”,网络交流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由此而诞生的网络语言及其规则,则走出电脑,融人生活,渗透到新闻用语中。这有利亦有弊,作为一名新闻从业者...  相似文献   

11.
浩如烟海的古籍文献。集中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灿烂辉煌的文化,是人类智慧的凝聚,知识的结晶。同时,更是不可再生的文献贷源,古籍本身所具有的内在价值,是任何仿制品无法代替的。正是由于古籍文献的特殊性,作为各级公共图书馆,对于自身皮藏的古籍文献从观念上高度重视,从管理上精心保护,从措施上防水、防火、防虫应是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12.
《声屏世界》2007,(5):19-19
做了十年的电视人.我内心从不曾平静过,从对电视的懵懂无知到一知半解,从做新闻再到办栏目拍专题,感觉好像每天都踩在钢丝上,哪一天步点错乱一脚踏空,就会从钢丝上摔下来。于是我没有一天敢放松自己,时刻都在默数着步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快三;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快三;  相似文献   

13.
我从深冬时节的南半球,风尘仆仆来到盛夏南国城市桂林,参加这次会议,是有很多期盼的。这些期盼一言以蔽之,就是“仩盼了解”,企盼从美国来的专家们的演讲中了解数字图书馆技术的最新进展,也期盼着从中国专家的演讲中了解中国数字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其技术环境、法律环境、用户环境等等。作为一位中文图书馆员,不了解中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是没有前途的。  相似文献   

14.
1993年11月,葛怀圣进入寿光市档案局,至今整整20年了。从机要到档案,在时空转换的同时,也实现了从理到从文的转变。这些年他笔耕不辍,先后在各级报刊上发表档案宣传报道文章246篇,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22篇。先后主编、参编书籍17部,计910万字。  相似文献   

15.
从全国视野,打量本省特色产业,比较省内外异同优劣,从建设性角度出发,发现问题,坦陈不足,指明方向,为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6.
从事语言文字编校工作的人应该怀着一种文化自觉和负责的精神来对待自己的事业,因为从他们手里出去的文章或作品将直接面对广大读者,稍有疏忽便可能造成遗憾或负面影响。校对工作,从浅层次说,是校异同,高一点,则是校是非,那么更高的是什么呢?我认为,应是以全局角度,从宏观上把握新闻报道内容。  相似文献   

17.
自互联网进入中国以来,其延伸过程就在不断进行,从传统的PC延伸到人们手中的移动设备,又从移动设备逐渐拓展到可穿戴设备,成为人们身体的“一部分”。数据显示,在2013年新增的网民中,70%使用手机上网,成为新增网民的第一来源。从产业角度看,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我国发展信息产业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描述了我国信息产业在“八五”、“九五”和到2010年的发展情况,提出了“大信息产业”的概念,指明了信息产业各部分相互融合的趋势,强调对信息产业的发展要从综合集成的高度来认识和发展,从产业渗透的广度来推动和促进,从全球竞争的角度来抓紧和强化,从持续发展的要求来培育和扶植,并逐一作了论证。  相似文献   

19.
浅论新传媒时代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传媒时代是一个很广义的概念,飞速发展的高科技改变了人们对信息、新闻索取的途径。1988年中国第一个交换网的建成,宣告了一个新的传媒方式的开始。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从BBS到虚拟社区,从博客到播客,从数字电视到手机新闻,愈来愈多的细分传媒方式不断出现,媒体之间的互动性不断增强,影响着大众的信息生活,也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怎么办好高等院校的新闻专业,是这些年来一直在探讨的课题。这些探讨多数从在校生的学习情况出发。提出各类教学模式。而这些教学模式是不是具有实际意义,其作用有多大,难以从在校生的学习中得到答案。其效果的验证,只能从考察新闻专业毕业生在社会上的表现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