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王革玲  梁桂 《广西教育》2010,(21):55-56
内隐认知是人类认知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进化和个体发展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意义。由于内隐机制在认知系统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如果在外显教学前有一定量的内臆知识做基础,就可能大大提高教学的效果,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的效率。根据内隐认知理论,中职教学应注重直觉思维的培养及心理表象在学习中的作用,重视隐性课程设计,重新思考中职生学习成绩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内隐学习的再解读 --从认知发展角度的剖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内隐学习是当前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前沿热点.停留在传统范围内的研究,往往只对内隐学习作横断面和静止的描述,没有能从发展机制上对学习加以刻画,也割裂了内隐与外显认知机能之间的联系.本文从认知发展的角度重新对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关系加以整合,指出了二者在适应与机能上的连续性.认知结构的建构与发展,才是获得知识的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这一过程有许多无意识的成分参与,内隐学习研究以此作为对象定能开辟出一块崭新的领地.本文从理论和方法上对在认知发展领域开发内隐学习研究的可行性作出了论证.  相似文献   

3.
毒品问题已成为国际性的社会问题。近年来有关吸毒的外显认知研究受到了挑战,内隐认知的研究开始逐渐引起学者的关注。有关吸毒的内隐认知主要包括内隐态度、注意偏向与联想记忆,其研究方法涉及到内隐联想测验、外部情绪西蒙作业、联想记忆任务、STROOP任务、探测任务、视觉搜索任务和闪动典范等等。吸毒的内隐认知研究对预防与矫治工作有启示作用。另外,各种内隐认知测量方法之间的关系,以及吸毒的内隐认知和外显认知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隐社会认知是指在社会认知过程中虽然个体不能回忆某一过去经验,但这一经验潜在地对个体的行为和判断产生影响。内隐社会认知研究采用的是内隐记忆的间接测量技术和方法;已有的研究揭示出社会知觉,刻板印象,性别差异,印象形成中存在内隐社会认知,与学习其他材料比较,社会认知学习具有更强的内隐性。目前,内隐社会认知已成为社会认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内隐认知:构建成人教育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隐认知是人类认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无意识、无目的地自动获取知识而受关注。该文将内隐认知引入成人教育视线内,试图为成人教育的内隐认知体系研究和实践注入全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内隐学习的再解读-从认知发展角度的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隐学习是当前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前沿热点。 停留在传统范围内的研究,往往只对内隐学习作横断面和静止的描述,没有能从发展机制上对学习加以刻画,也割裂了内隐与外显认知机能之间的联系。本文从认知发展的角度重新对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关系加以整合,指出了者在适应与机能上的连续性。认知结构的建构与发展,才是获得知识的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这一过程有许多无意识的成分参与,内隐学习研究以此作为对象定能开辟出一块崭新的领地。本文从理论和方法上对在认知发展领域开发内隐学习研究的可行性作出了论证。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大多数认知活动都发生意识觉察或意识控制之外。部分内隐加工会影响社会知觉、判断和行为。基于大量的内隐测量程序被开发、应用,以及更多使用内隐测量程序研究社会认知的报告的事实,内隐社会认知的最近15年可以被称为"测量时代(Age of Measurement)"。内隐测量的内容、结果与外显测量的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在关于社会认知的内容、加工过程及预测行为等方面各有优势。今后内隐测量的研究方向是探索内隐测量背手的心理机制,以及内隐测量到的心理构念影响行为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随着研究者对人类心理思维解读的不断深入,认知结构的产生与发展经过历史之河的洗礼、剥蚀、濯涤,积淀成支撑文明的柢柱。认知结构的建构与发展,是内隐和外显的认知机能结合。面对依然存在的认知结构的进步之阶是什么?内隐的机理是什么?何为内隐学习的本质?及以往散释的理念存在的模糊性和笼统性。为此,本文从理论上对认知结构内隐学习和脑(神经)科学进行有机的整合,试图对认知结构的构建与内隐学习的联系作出渗透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内隐自尊是内隐社会认知研究的新兴领域.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关于内隐自尊研究的主要成果,即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研究、内隐自尊的应用性研究以及特定人群中的内隐自尊研究.  相似文献   

10.
内隐学习是当前认知心理学研究领域中最受关注的前沿学科。内隐学习是对抽象的、复杂的规则关系和结构的获得过程,其与外显学习是两种性质不同的信息加工系统。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对内隐学习的无意识、强力性、高容量和密度性等特征的体现进行探析,认为内隐学习比外显学习更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优越性,进而论述了内隐学习在人脑潜能的开发、直觉思维的培养以及健康人格的构建等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内隐社会认知探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内隐社会认知作为一个崭新的心理学构想,旨在揭示无意识成分参与了有意识的社会认知加工过程。它是无意识思想、认知理论和社会心理研究日渐整合、凝聚的结果。内隐社会认知的提出对丰富和发展社会心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具身认知是当前哲学认识论的实证转向以及第二代认知观兴起的背景下认知研究中最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方向之一。具身认知强调的是人的身体、动作与情境在整个认知过程中的关联性,具身社会认知是当下具身理论与社会认知研究相结合的产物。虽然具身社会认知研究的起步较晚,但却有着深刻的哲学与心理学思想渊源,存在主义、现象学、机能主义心理学等都是其理论基础。具身社会认知已经在实证领域内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拓展了具身社会领域的理论与实证依据,但想要获取更大的发展,还必须解决当前存在的诸如理论体系混乱、研究方法不足以及科学性欠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数学认知:脑与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及其教育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数学认知是人类最重要的高级认知功能之一。脑与认知科学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数学认知是一个多成分、多系统的复杂认知系统,既有种系进化的基础,也与个体发展与学习有关。数学认知依赖于一个大范围的皮层支持网络,包括顶叶、额叶与颞叶的部分区域。尤其是顶叶皮层,在数学认知障碍与数学学习过程中均有重要作用。这充分表明,语言与视觉空间功能对于数学认知具有重要意义。上述研究成果对于科学地认识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数学教育的方式方法、数学教育评价等问题均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Plausibility judgments rarely have been addressed empirically in conceptual change research. Recent research, however, suggests that these judgments may be pivotal to conceptual change about certain topics where a gap exists between what scientists and laypersons find plausible. Based on a philosophical and empirical foundation,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theoretical model of the role of plausibility judgments in conceptual change (PJCC) with implications for epistemic cognition. The PJCC moves beyond the limitations of cold cognitive processing by incorporating the warmer constructs of affect, motivation, and motivated reasoning. We review recent research in plausibility judgments that informed the PJCC's development and discuss components of the model. Of particular note is the importance of using explicit critical evaluation to reappraise plausibility judgments that may have been originally made through implicit cognitive processes. We also suggest potentially productive areas of future research based on the PJCC model.  相似文献   

15.
学生的数学观由数学知识观、数学学习观和数学自我概念3部分构成.在数学教学改革和内隐社会认知大行其道的背景下,把内隐社会认知和数学观的研究结合起来,了解学生内隐的数学自我概念是必要的.采用内隐联想测验和刻板印象解释偏差这两种内隐认知测量方法测量学生的内隐数学自我概念是可行的.未来研究中还可以尝试用其它内隐认知研究方法研究数学观.  相似文献   

16.
由于“主-客”信息对象化过程揭示了认识活动的对象性关系和对象化特征,并与历史发展的逻辑相统一,这就从认识活动的微观机制与宏观机制的结合上证明和昭显出它作为认识本质的属性。同时,“主-客”信息对象化过程所揭示的认识的内在发展机制,不仅从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人类智力发展的本质机制这一认识论的历史悬案,而且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本质机制,使对象化过程论不仅成为认识的本质论,而且成为认识论的本体论。  相似文献   

17.
学习的认知——情感系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一定的情境下,综合考虑学习的认知和情感因素代表着学习研究的新进展。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的综合考虑使得传统的学习研究开始考虑情感对认知的指导和动力作用,重视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外部的行为与内部的认知过程相结合,内部的认知过程与内部的情感导向相结合。学习研究进入到一个从外到内,内部更加细化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论心智与文化对隐喻认知的制约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人类认识和表达世界经验的一种普遍方式。隐喻的形成和发展与情感和文化密切相关,隐喻认知过程中意象触发的联想会受情感逻辑与文化逻辑的制约,文化制约着隐喻在不同的路径上发展,不同的文化产生不同的隐喻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9.
国外教师认知概念演变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对教师及其教学研究的不断扩展,即从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心理过程,到教师个人实践知识的储备和发展,再到教师与环境的相互回应,国外教师认知研究领域所借鉴和依据的理论视角亦随之发生转移。从认知心理学、现象学,到社会文化和建构理论,教师认知概念在其中也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引发这些变化的契机是新问题的不断涌现,而这些新问题大多是前期研究结果作用于教师教育领域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