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是云南普洱茶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云南茶叶从寂寂无闻到"知名品牌"普洱贡茶的出现,这个蜕变的过程就是在清代完成的。从大时代背景去考察,普洱茶的兴盛是清政府加强对云南的经营和管理后的一项成果,但从微观的历史过程去看,清代进入茶山的汉族移民才是普洱茶发展的关键,正是他们的技术、经营成就了天下闻名的普洱茶。  相似文献   

2.
云南地区种茶、饮茶和制茶的情形,古代的不同时期有明显变化。秦汉至宋代云南有种茶和饮茶的若干记载。元代云南经济有较大发展,但提及云南饮茶、制茶的记载甚少。明代记载云南地区饮茶、制茶的文字虽然增多,仍未能与产茶大省比肩。清代滇南的普洱茶如异军突起,种植、加工和销售均扩至相当的规模。普洱茶在清代的繁荣,与历史机遇、时代背景与社会习尚等有关。  相似文献   

3.
云南普洱茶研究进展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云南普洱茶以其历史悠久、品质风格独特、药效显著蜚声中外。除畅销西藏、西北、内蒙、港澳等地外,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及欧美等国也有一定市场。在国际贸易中,云南普洱茶的销量一直很大,方兴未艾。通过对云南普洱茶的命名、渥堆过程中的变化以及安全性进行阐述,旨在让人们对普洱茶有些基本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普洱茶在清代获得很大发展,不仅成为云南的"大宗钱粮",而且享誉省内外。普洱茶很快兴起并趋于繁荣,与藏区茶叶消费市场的开拓,普洱茶产地社会环境的改变,以及清朝的积极支持与有效管理等有关。普洱茶的兴盛,与滇南社会获得良性发展是如影随形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云南普洱茶在短短几年之间,借助于媒体的力量迅速声名大振,又在巅峰后迅速步入低谷,其中的媒体作用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本文以昆明市《春城晚报》2004年到2008年关于普洱茶的宣传报道为例,分析了媒体对普洱茶宣传报道的特点、作用和效果,探讨普洱茶营销传播中媒体策略的成功与不足。  相似文献   

6.
论茶文化对旅游业的牵引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茶自人类发现以来,早已淡化了最初的饮食意义。几千年发展所形成的茶化体系,不仅包含了我国传统思想、伦理、道德乃至世界观意识,而且反映了人们对人生信仰、崇高境界的追求。普洱县以普洱茶闻名于海内外,其历史悠久,化底蕴深厚,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但由于当地仅把茶叶生产作为产业方向,忽视了其自身蕴涵的化价值,使其综合效益尚未得到充分体现。在云南旅游业发展良好的背景条件下,在云南将建成民族化大省的召引下,普洱人应着力挖掘其特有的茶化潜力,牵引地方旅游业迅速发展,使已出现滑坡的普洱茶再度辉煌。  相似文献   

7.
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法)分别对普洱市生产的5个普洱茶(熟茶)样品,进了快速无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由云南大叶种类加工的5种普洱茶(熟茶),由于发酵方法不同,或者贮存时间不同,虽然它们所含的化学成分相同,但各组分含量不同;它们的红外光谱比较相似,但仍存在差异。红外光谱分析法,从分子水平上反映了不同发酵方法和不同存留时间对普洱茶(熟茶)的影响。该法无损、快速、准确,所需样品少,为客观评价普洱茶(熟茶)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手段。实验表明,普洱茶(熟茶)中茶多酚和氨基酸的含量变化反映在红外图谱中1238cm-1吸收峰和1518cm-1吸收峰的变化上面。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思茅市是普洱茶的故乡,素有“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之称。思茅第二小学“小茶通”中队的队员们以了解、宣传普洱茶为主要内容,开展了生动活泼的“寻访普洱茶文化”系列活动。寻普洱茶:队员们通过读书、上网等方式,查找了关于普洱茶的历史、传说、茶源、茶马古道、茶树、种植、采  相似文献   

9.
普洱茶有着千年的历史,普洱茶具有特殊的生产工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传统普洱茶加工方法要作科学革新,提升普洱茶的生产加工水平,在保持优秀传统生产工艺的同时,普洱茶生产龙头企业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提升普洱茶加工工艺,促进普洱茶生产效率和能力的提高,推进普洱茶生产加工的清洁化、标准化和科学化,从而开发出更多的普洱茶新产品.  相似文献   

10.
普洱打造"养生天堂"的旅游界面意向,普洱茶养生旅游应当是普洱旅游的亮点和特色,是将普洱城市形象、城市特色、城市发展能力相结合的一个最大的着力点。从"养生"的角度,论证了养生度假旅游是普洱旅游发展的客观选择,普洱茶养生度假旅游是普洱旅游的亮点和特色。  相似文献   

11.
竹枝词是一种起源于民间的诗歌形式,它有着记录风土的重要功能。清代云南竹枝词是记录和反映清代云南社会的重要资料。在清代云南竹枝词中,大量记载了清代云南少数民族的居住、分布、风俗等各方面的信息。同时,清代云南竹枝词在一定程度上有补充地方志的重要功能。清代云南竹枝词有着重要的民族学价值、民俗学价值以及方志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云南古典诗歌到清代进入最繁荣的时期,诗文集达700多种,出现了张汉、钱沣、李含章等数十家可与中原诗人相埒的名家以及有影响的文学世家、文学社团、闺阁诗人群,成为清代云南文学的主体和中国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种种原因,学界目前只有几部论著和数篇论文间接论及云南诗歌,许多宝贵的清代云南诗歌遗产不为人知,亟需整理、阐释和保护,而梳理研究史、反思研究方法则是一个关键,比如引入文化学与地域学视角,突出云南诗歌本体研究,综合运用文化分析与比较研究等方法来推进清代云南诗歌研究的深入化与体系化。  相似文献   

13.
在我家,有两位品茶爱好者:一位是爸爸,另一位就是我。我作为一名小品茶爱好者,品尝过许多茶,如西湖龙井、信阳毛尖、冻顶乌龙等等。早就听说云南的普洱茶非常正宗,可至今我都没有喝过。哈哈!真是天助我也,上个月,爸爸去了趟云南。我再三央  相似文献   

14.
佚名 《科技文萃》2005,(10):95-97
普洱茶有一个与任何茶叶不同的地方,就是别的茶叶一般是越新越好,而普洱茶却正好相反,"愈陈愈香".这份"陈韵"也是普洱茶爱好者最为推崇的一点.可以认为,古代茶叶制作和贸易手段限制,造就了普洱茶的这份特别.而这又让人们在饮普洱茶时,真的有一种品味历史的感觉.  相似文献   

15.
普洱茶功效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人们对普洱茶的功效认识较混乱的情况,就普洱茶的历史记载功效进行探讨,通过总结前人对普洱茶功效的科学研究,科学地证实普洱茶所具的功效,同时对以后研究普洱茶功效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普洱茶是一种后发酵茶,经过一定时间的贮藏,能提高普洱茶的品质。贮藏的环境条件决定普洱茶的品质好坏,针对贮藏期,进行有害生物的调查,收集有害生物,并对有害生物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为指导普洱茶的科学贮藏,避免有害生物危害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普洱茶历史悠久,地位重要。它之所以能从地方名茶日益成为世界名茶,从西南一隅逐渐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其中有三个重要原因,即:茶叶生产为茶叶市场孕育提供了物质保障;茶叶消费需求推动了茶叶市场发育;茶叶市场体系构建成为茶叶生产与消费有机纽带。正是依靠这三大支撑因素,普洱茶市场发展的关键问题基本得以解决。研究历史时期普洱茶市场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今天发展普洱茶经济,振兴普洱茶产业提供了有益启示,这就是:从发展普洱茶生产、拉动普洱茶消费、培育普洱茶市场三个方面入手,整体推动普洱茶产业升级换代,才能真正实现普洱茶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生产用水、渥堆发酵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均会对普洱茶品质产生直接影响。为提高普洱茶品质,对《GB/T22111---2008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国家标准中水和微生物检测的内容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19.
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分析普洱生茶、熟茶与红茶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质量分数).结果表明:普洱生茶、熟茶及红茶在278 nm处具有截然不同的色谱图及化学成分.普洱生茶保留了较多的ECG,EGCG以及C等多酚类物质;红茶因其酶促作用形成了一系列的氧化产物—茶黄素类和茶红素类,也保留了一定量的未氧化的多酚类物质;而普洱熟茶的湿热作用却只形成一定量的TR,未氧化多酚类物质的含量(质量分数)也较低,ECG和EGCG几乎完全氧化,且氧化产物中不含茶黄素类.  相似文献   

20.
喝茶     
我不善品茶,不通茶经,更不懂什么茶道,从无两腋之下习习生风的经验。但是,数十年来,喝过不少茶,北平的双窨、天津的大叶、西湖的龙井、六安的瓜片、四川的沱茶、云南的普洱、洞庭湖的君山茶、武夷山的岩茶,甚至不登大雅之堂的茶叶梗与满天星随壶净的高末儿,都尝试过。茶是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