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丧葬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物质和精神两大文明的表现之一,并随之发展不断变迁。因地域和文化的差异,各族群或民族的丧葬文化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生活在我国喜马拉雅山地的西藏错那县门巴族的丧葬文化,就非常有其地方与文化特色。基于当地社会历史调查,认为高原山地环境、历史上独具特色的复合社会形态和佛本并举的宗教模式等因素综合作用,形成了具有喜马拉雅山地特色的丧葬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陕西商州的丧葬方言词语真实地记录了农村丧葬习俗的全过程,再现了古朴醇厚的地域文化踪迹。商州农村丧葬礼俗极具地方特色,丧葬习俗中出现的方言俗语数量繁多、内涵丰富。联系商州自然地理状况、历史人文背景,选取有代表意义的方言俗语进行研究,分析此类词语反映的思想内涵,进而揭示商州的地域文化和民众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3.
在藏族丧葬习俗中,天葬是藏族人民最能接受、藏区最普遍的一种葬俗,是藏族地区使用最多的一种葬仪,丧葬文化十分贴近人民的生活,颇受藏族人民的关切。因此,藏族丧葬文化已成为藏族传统文化中最令人注目、最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文化现象之一。从这个角度讲藏族丧葬文化与其它藏族文化的形式相比,更能直接地反映藏族这一高原民族的社会风尚、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情态,有着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丧葬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人们生活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丧葬文化又是传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汉代作为封建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关键一环,其丧葬文化意识必然反映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哲学等各个方面的状况,中国传统的"鬼文化"和儒道释三家思想对汉代的丧葬文化意识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本文试图从有关历史文献及出土资料中简析汉代丧葬礼俗所反映出的古人的丧葬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各民族多元文化必然造成这一地区多形态的丧葬文化.文章阐明了青藏高原地区丧葬文化,分析了其物质与精神上的成因,通过这一地区具有地域、历史和文化特色的丧葬文化,洞悉蕴含其间的独特丰富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6.
丧葬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金秀瑶族自治县六巷乡门头村门头屯花蓝瑶丧葬传统特色依旧。本文对新时期花蓝瑶的丧葬文化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描述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要求的丧葬的主要特征,旨在通过对花蓝瑶丧葬文化的研究昭示花蓝瑶当前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为推动花蓝瑶社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张继芸 《考试周刊》2011,(19):37-38
丧葬礼俗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其历史同人类文明一样悠久。中西方的丧葬习俗存在着巨大差异,这基于他们对死亡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诠释。本文以丧葬礼俗为切入视角,分析中西方死亡文化中的宗教影响。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连云港地区的婚嫁丧葬礼俗极具地方特色,婚嫁丧葬礼俗中出现的方言俗语数量繁多、内涵丰富。本文联系连云港当地历史文化背景,选取一些比较有代表意义的婚嫁丧葬方言俗语进行研究,归纳两类词语反映的思想渊源和思想内涵,揭示连云港当地的地域文化和民众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9.
丧葬习俗是一个民族心灵的表现,在几千年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丧葬习俗,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礼仪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场轰轰烈烈的白事,被人们看作一生的一个完美归宿,而通过这些丧葬礼仪活动,也产生了一大批民俗行业,纸扎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民间美术样式,是丧俗艺术中一种主要而又相当普遍的表现形式,它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已超越其审美价值。甘肃通渭丧葬纸扎品种多样,颇具特色。就通渭丧葬纸扎的种类、工艺特色等进行田野调查、通过采访纸扎艺人、查阅文献资料等方式对通渭丧俗纸扎进行探究,感受陇中文化的丰富多彩和通渭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0.
从丧葬礼俗看客家文化的中原烙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意识是人类在生活实践中经验与智慧的积淀,在很大程度上对于人们的思想、行为、心理等起着调节和规范的作用。但客家以族群式迁徙,聚族自保使中原文化意识的承传因素一直在客家文化中起着主导作用。客家民间丧葬礼俗深深留存中原烙印,丧葬礼俗是依托生存自然环境或族群共同心理观念、基于人类对自身生命的尊重、围绕生命终结而建立和运用的文化,是族群文化意识的重要外在表现。客家丧葬礼俗是对生死观念和丧葬习俗本质含义的完整表现。较之其它习俗更充分、更完整地保存了中原文化原素。  相似文献   

11.
隆回花瑶丧俗及文化功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隆回花瑶是瑶族中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分支,分析花瑶丧俗的礼仪结构,并用功能主义理论探讨花瑶丧葬习俗的文化意蕴与综合功能,从中见出人类的葬式与人类的经济生活、宗教信仰、思维方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穆斯林的葬礼》是一部努力并成功开掘回族文化心理的长篇小说。本文拟采取文化人类学关于族群认同的理论概念,从语言文字、饮食习俗、建筑服饰、婚丧仪式、节日以及心理结构六个方面来具体分析文中高扬的回族自觉的族群认同意识和深刻的历史记忆,揭示回族作为一个散居群体能够在中华大地顽强生存并壮大的内在驱动力。在现代化的语境中,回族族群认同的高扬对其他族群的发展是一个有益的昭示与启迪。尽管如此,其未来的健康成长距离文化自觉还有一段历程。  相似文献   

13.
中国布朗族是世居云南的少数民族,布朗族以自己的生存、发展形成了独特优良的民族传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其中丧葬习俗是这座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布朗族和汉族由于生活习惯、宗教信仰不同,丧葬习俗也就有了不同。  相似文献   

14.
壮族是我国南部一支古老的族群,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而丧葬礼仪更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在与其他族群互动过程中显现出来的夫妻绝义仪式行动,它往往被赋予多重的文化内涵与社会意蕴,夫妻之间失去伴侣后的心中苦闷以及对未来的恐惧,构成了人类永恒的精神信仰。  相似文献   

15.
张勇 《铜仁学院学报》2006,8(3):20-24,41
本文试图从零星的考古学、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民俗学资料中理清黔东(贵州省铜仁地区)丧葬习俗的脉络,并对有关习俗进行论证。本文还试图简单分析黔东的丧葬习俗及其延续——家族祭祀中存在的祖先崇拜观念。  相似文献   

16.
宁明县是壮族先民——骆越人最早活动的地域之一,现已形成的婚丧习俗及鬼神崇拜亦有其原始文化潜因,探究这个潜因以利于开发这些民俗文化的审美价值;同时,对其从美学、人类学和民俗学方面加以理论上的分析,也有助于壮族审美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永昌府文征》作为一部文史资料汇编,因其所录文献时间跨度大、涵盖地域范围宽、资料来源广、涉及内容博,对于云南地方史、边疆史、民族史,乃至区域文化史、对外交通贸易史和中缅关系史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材料支撑和佐证,对增益地方史研究、丰富中缅关系史研究和传承民族文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学术研究中引用《永昌府文征》的文献较多,但直接对《永昌府文征》进行过专门研究的学术论文仅有9篇,其中包括3篇硕士论文,这与其作为一部皇皇巨著的地位不相匹配。  相似文献   

18.
长阳自古是土家族的聚居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跳丧是当地十分流行的丧俗,是土家在民间保存最完整、最古朴的一种民间文化。这一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已与当地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着深远影响。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日臻重要的新形势下,当地部门对跳丧这一地方性文化因地制宜的开发是十分有意义并具启发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