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李少红的新版《红楼梦》电视剧播出之后,议论杂沓,评说不一。新版《红楼梦》电视剧独特的审美艺术主要表现在视角上的冲击力和听觉上的感染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昨日,李少红带着演员于小彤、蒋梦婕、李沁和叶琳琅来到广州,为新版《红楼梦》7月13日在南方影视频道开播做宣传。有网友认为,新版《红楼梦》中,黛玉死时没有穿衣服,露出光光的肩膀,这种赤裸而死  相似文献   

3.
生命的挺举     
既然是翻拍经典,新版《红楼梦》就注定要被推上风口浪尖。从开拍到杀青不到两年时间,翻拍的新版《红楼梦》,从定妆到开播,都遭遇观众猛烈“拍砖”、“拍石头”,成了名副其实的“新版《石头记》”。在内容方面,红学家们大多肯定了其改编忠实于原著。但对于新版《红楼梦》和1987年版截然不同的大结局,红学家西岭雪认为,这是对红学研究的倒退。  相似文献   

4.
关于蒲松龄的聊斋小说《画皮》,至今已经被不同时期的不同导演拍成了不同特色的电影。我们拟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主要分析著名导演陈嘉上执导的新版《画皮》,并从三部老版电影《画皮》与新版电影的比较角度,对新版《画皮》中的三位女性形象进行分析,进而概括出了完好型、男人婆型、主体自我型三类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原著对服饰描写精致、美妙、和谐,体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服饰文化。2010年新版《红楼梦》却引来了诸多争议,尤其是剧中服饰色彩搭配以及妆容设计。文章从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角度分析了新版《红楼梦》服饰色彩对传统文化的传播误区,指出影视剧组应该秉承中国传统文化,以严谨的态度为广大观众创作优秀的、有文化价值的影视作品。  相似文献   

6.
李少红版《红楼梦》对"太虚幻境"以实拍和特效结合的手段,依靠古典元素、美学想象以及现代技术的完美结合,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梦幻而又似曾相识的神仙境界,而三维画面增加了场面的宏大与气势。  相似文献   

7.
卢钊成 《广西教育》2012,(16):23-24
如今的电视剧越来越有"雷同"和"凑堆"播放的趋势,《潜伏》热播那会,遍地都是"余则成";《亮剑》成名后,许多"李云龙"冒出来。现在只要一打开电视剧,清一色的清宫戏,满眼的雍正、乾隆。这已经够雷同的了,但比"雷同"更进一步的是"雷人",比如翻拍。不管是之前新版的《红楼梦》,还是现在热播的新版《西游记》,都给观众留下"雷人"的印象。  相似文献   

8.
新版《红楼梦》主角海选搞得如火如荼,我这个对《红楼梦》一窍不通的人实感落伍,羞愧难当。为了扫盲,跟上国际国内大好形势,与大部队同行,我要暂时放下一切事情,以刘翔跨栏的速度追上去。为此,我向父母、向同学、向老师郑重宣布——我要读《红楼梦》了,在此期间,不要让我做家务、不要找我出去玩、不要给我布置“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家庭作业。  相似文献   

9.
李少红导演执导的《大明宫词》在中国当下古装历史剧中是出类拔萃的。它融合了西方现当代戏剧,并从女性角度出发,敏感捕捉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了在以女性的价值观为主体的背景下的自觉勇敢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10.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红楼梦曲引子》缘起新课改教材在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审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二阶段必修三的课本及读本的编排中,除了像以往的教材那样选取《林黛玉进贾府》等的经典片段供学生欣赏外,更是安排了名著导读的环节,明确鼓励读原著。媒体上,由韩三平担任总制片人,李少红担任总导演,取材自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2010年新版50集电视剧《红楼梦》,于去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是我国小说文学难以超越的高峰,更是名著影视改编难以征服的高峰。迄今为止,我国在《红楼梦》的影视改编方面已有多个版本的努力和尝试。研究《红楼梦》影视改编,除一般影视改编的基本问题外,还存在版本选择、结局处理等特殊的问题。本文结合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从版本选择、情节处理、人物塑造、艺术表现四个方面探讨连续剧对这部名著改编的经验与不足,以及今后影视改编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2.
新版高中第四册,节选了《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三部成就很高的作品。作品中分别塑造了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个具有反抗性格的典型形象。为帮助学生认识,现对三个形象做一下简单的比较。  相似文献   

13.
图览世界     
新版《红楼梦》的“红”与“黑” 颇受争议的新版《红楼梦》日前在多家电视台播出.热议不绝。曾经红极一时的“选秀”让此剧颇受期待。然而公映之后。有人说画面唯美,有人却说惊恐堪比聊斋。网民调查显示:76.1%的网民认为“无法接受,与原著相差太远了.坚决抵制”;19.8%的网民感觉“对新版很失望,不想关心了”。  相似文献   

14.
说晴雯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当新版《红楼梦》主题曲在电视中响起时,晴雯,那个明眸浅笑的女子缓缓地走进我的心头。  相似文献   

15.
段奇 《家教世界》2013,(7X):244-245
电视连续剧《大明宫词》细腻、精致、绮丽和唯美,仿佛是人们惊诧的目光里绽开的一朵瑰丽的奇葩。与其说这是一部电视连续剧,不如说它更像一篇诗化的传奇,一首唯美的乐章。①李少红这位由第五代电影转入电视剧制作的导演,承袭了第五代艺术电影制作的风格,注重美感的追求。她的电视剧作品在构建美,在追求"唯美主义"中,直接切入的是人生的本真意义,挖掘人性的深层内蕴。跟时下那些热闹而仍未脱粗糙、粗俗的电视剧制作相比,李少红以唯美诗化的电视语言,走了另一条出精品的道路。本文试从一个电视剧爱好者的角度,对《大明宫词》唯美诗化的语言作一浅显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新版高中《语文》第六册中《抄检大观园》是小说节选,文下注释谓“节选自《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74回”。这里应特别说明,这部《红楼梦》是个颇为特殊的本子。它不是依据“程甲本”或“程乙本”排印的本子;而是由“脂本”和“程本”两个系统的本子拼合而成的一个“百衲本”。对“红学”稍有涉猎的人都知道,《红楼梦》的版本情况颇为复杂,大致可以分为抄本和印本两个系统。抄本出现较早,今存“甲戌”“己卯”“庚辰”诸本,其过录底本都是乾隆(1736~1795)前期的曹雪芹稿本。其共同特点是均未超…  相似文献   

17.
女性关照的诗意栖居——李少红电视剧《大明宫词》品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探讨李少红《大明宫词》中流露的女性视角和人文关怀,对导演电视剧的诗意风格进行解析,挖掘《大明宫词》的独特魅力以及导演对人物个性、精神状态和男女两性关系的思考与追问。  相似文献   

18.
赵瑀 《华章》2012,(30)
87版《红楼梦》电视剧可谓“永恒的经典”,23年后李少红版本的《红楼梦》又再度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四大名著的其他三部也在不断的重拍,经典翻拍背后,是经典永恒的魅力还是剧本创新力的匮乏?  相似文献   

19.
今本《红楼梦》原是由一稿多改而成的。它的第三稿由“吴玉峰则题曰《红楼梦》”。而《省亲》回出现是《红楼梦》诞生的标志,因为曹雪芹1747年爆发《红楼梦》创作灵感。而《省亲》回是《红楼梦》创作灵感创作的开端故事。随后它速成一块十七回《红楼梦》故事。它原来在探春理家之前位置上,而后被《红楼梦》创作灵感向前移至第四回和第22回两者之间位置上。然后曹雪芹才沿着这里往下创作下去,最后创作成功“百回”《红楼梦》。《红楼梦》这种创作特点既不同于《风月宝鉴》创作,也不同于《石头记》创作。后来这稿虽然经过《金陵十二钗》诸稿的增删,内容作出多处修改,成为“百十回”,但始终未能改变这稿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20.
吴天是20世纪40年代上海孤岛与沦陷时期著名的导演与剧作家,他改编的《家》曾经是孤岛时期最卖座的话剧之一,也是其代表作。尽管后来湮没无闻,但在当时却得到了十万观众的追捧。后来改编的《红楼梦》也是40年代《红楼梦》话剧黄金期的成果之一。本文以吴天改编的中国小说史上的名著《红楼梦》及《家》为中心,并联系吴天的生平、经历、其他创作等,探讨吴天的话剧成就与创作心态,借此透视上世纪40年代那个充满苦闷、彷徨、灾难的年代里,人们的精神风貌与生活,并希望以此引起人们的关注。尽管很多剧作家在今天已经默默无闻,但他们曾经的辉煌点燃了一代人心灵中不灭之光,用仅有的温暖帮助人们度过那些寒冷的冬天。我们不应忘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