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郑家林  郑立平 《学子》2012,(7):20-21
"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使教人变死。不教人变的不是教育。"这振聋发聩的语句,就是陶老论述师范生角色转换的一篇文章的开篇语。语言诙谐幽默,而寓意明了直接,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深思,至今仍被我们视为教育的至理名言。犀利的论辩、精辟的分析,让我们产生强烈的共鸣。  相似文献   

2.
王聪慧 《学苑教育》2012,(15):12-12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活教育使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陶先生所说的"活教育"即指灵活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式,而"死教育"则是指那种一成不变的、僵化的、严重束缚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方式。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活"起来呢?  相似文献   

3.
教师要想在专业成长方面获得长足进步,必须要有强烈的成长意识。也就是说,教师要有成长的动机和兴趣。没有成长意识,教师的成长免谈。一个教师是不是有成长意识,可以看他有没有做到"四自":自愿、自觉、自律、自立。成长意识从哪里来?来自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改变人。陶行知说:"教育就是教人变。教人变好是好教育,教人变坏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教人不变或不教人变不是教  相似文献   

4.
程方 《儿童音乐》2011,(2):46-47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他还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用简单直白的一个"变"字,提出了培养"真善美的活人"的教育教学目标。教师作为教育的具体实践者,其专业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教育目标的实现水平。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人变活。死教育人变死。——《师范生的第一变——变个孙悟空》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教育?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校长作为学校的核心人物就是要引领教师实施和谐教育,使学生“变”,继而“变活”,最后“变好”。不同类型的教育有不同的“变活”“变好”的标准。普通高中追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考上高等学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则要使学生有高尚的职业修养和过硬的操作技能,进入社会会做人,能做事,以此来创建和谐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声音     
正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陶行知教育的对象是文化生长。教育若能陶冶人格而推动社会生长,便算尽了能事,此外实在别无捷径。——民国时期教育家林砺儒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爱是  相似文献   

8.
李忠 《生活教育》2011,(3):32-33
教育是人为的,更是为人的。因此,教育是带有明显价值取向的人类实践活动。正是在不同价值取向及其支配下的教育目的的设定、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的选择等,出现不同性质、作用和类型的教育。陶行知对此有清晰认识:“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  相似文献   

9.
<正>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就是教人变,教人变好就是好教育,教人变坏就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立足于人变好的角度,这是教育最根本的东西。作为学校,我们应想办法创造温馨的环境,让我们的孩子在爱的阳光下,健康长大,成为一个具有良好品格,心理健康,善于与人沟通合作的人,这是学校努力的方向,是校长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一、关爱教师,奠基学生幸福之源巴格莱是20世纪上半叶美国最杰出的教育家之一,他认为,社会发展和进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先生曾深刻地指出:“教育是什么?教人变。叫人变好的是好教育,叫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叫人变活,死教育叫人变死。不叫人变,叫人不变的不是教育。”人的禀赋是有差异的,但各有所长,皆有潜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发展特长,开发潜能,都有可能成才,这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教师,必须认真分析每一位后进生的具体情况,找出后进的根源,引导其转变思想,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在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然而有着9年班主任经历的我就差点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一、用心去发现刚开始接这个…  相似文献   

11.
去年,《家庭教育导报》刊登了这样一篇文章:《坐在学生中间上课有错吗?》讲的是一位青年教师因为采用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坐在学生中间上课,不但遭到了校长的批评,而且年终考核被定为“不合格”。由此,在读者当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不禁要问:坐在学生中间上课究竟有没有错?究竟什么才是创新教育?限制教师的教学方式,甚至教学方法,不是把教师管死了吗?教师的头脑僵化了,学生还能学出新意来吗?那么谈什么“发展个性特长,发扬创新精神”呢?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是教人变。教人变活的是活教育,教人变死的是死教…  相似文献   

12.
“让失败率为零”是法国教育思考委员会向法国政府建议的教育改革目标。我认为,这个目标很值得我们借鉴。什么是失败率为零呢?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是好教育,教人变坏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不教人变,教人不变不是教育。”从他的话里,我想可以看出,“失败率为零”应当是使所有的学生都能通过教育得到发展。这当然是一种理想,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但它却是许多教育工作者的追求。正是这种追求,激励着一代代人进行着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我想,这本书可以反映出这种追求的一鳞半爪。《…  相似文献   

13.
经典常谈     
教员不是拿所得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着结果的方法教人。——梁启超你如果想要儿童变成顺从并守教条的人,你就会采取压服的教育方法;而如果你让他能独立地、批判地思考并有想象力,你就应该采取能够加强这些智慧品质的方法。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陶行知许多学问是集腋成裘的。一块块砖砌起来可以砌一个大房子。中国的传统方法要大家都守规矩,按部就班地使很多学生达成造一个大房子的地步。假如他们当初不受这种  相似文献   

14.
周婉慧 《考试周刊》2011,(46):68-69
在全面推行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师要改变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做学生的引路人,做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者,努力使语文课堂教学实现"四变":变"苦学"为"乐学",变"死学"为"活学",变"难学"为"易学",变"学会"为"会学"。  相似文献   

15.
变化的点点滴滴陶行知先生要求教师善于变,他说:"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教育在于让你所教育的对象有所变,变好、变坏都是教育。我们要在每一天里感受着教育给你所教的孩子们  相似文献   

16.
沈小丽 《考试周刊》2012,(13):174-175
在教育教学中,"不服管教""学业不良"的学生通常被称为"差生"。如今,出于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差生"一词被列为教师忌语,而代之以"后进生"。虽然我们尽可能地回避一些消极的字眼,却不能回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差生问题"。后进生一直是教师的困惑,严重影响教学和教育工作,如何转化后进生已成为所有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的头等大事,只有转化好后进生才能全面实行素质教育,不让社会产生一个"次品"。  相似文献   

17.
李纾 《现代语文》2009,(12):92-92
良好的教育可以激活一个人大脑中潜在的能力素质,使其"活"起来,而不良的教育却可能扼杀一个人本有的活力,使之"归于死"。 作为一名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的人民教师,我们不想"教死"人,就必须提醒自己,教书育人,责任重大,要避免误入歧途,  相似文献   

18.
贾彦春 《现代教学》2009,(10):41-41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句话尽管说得有点绝对,但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包办代替实不足取,应该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怎样"教人发现真理"呢?笔者认为历史课堂叙述细节是关键。  相似文献   

19.
"后进生"是社会群体特别是学校群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后进生"所表现出来的种种不良的现象,教师、家长、社会是忧心忡忡的,对这部分的学生应怎样对待和进行有效的教育,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和家长及整个社会都十分关注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教育工作者都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后进生;要深情地热爱和关怀后进生;要保护和尊重后进生的自尊心;对后进生的批评要讲究技巧,注重实效;要正确对待后进生在转化过程中出现的反复;争取家长积极主动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20.
人民教育学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历史本来是很生动的,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学模式却把"活"历史教"死"了。那么,如何让历史教学"活"起来?在实践中我尝试师生互动的历史课堂教学,既激活了课堂,又使师生在互动中和谐发展。那么究竟如何营建师生互动的历史课堂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