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的课程形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实践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学习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为目标。综合实践活动是学习个体在学习新知识后,从自身的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出发,借  相似文献   

2.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成了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更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过程。根据笔者近两年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探索尝试,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历史赋予了教师新的使命。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在具有教书育人责任感的同时,还应具有为时代培养全而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紧迫感。作为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学习,不断加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一、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理论背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社会问题日趋复杂,万象纷呈的现实生活对当代人类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教育也顺应时代要求迈开了改革的步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课程。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阐述说: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等。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个体经验基础上。整合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历史赋予了教师新的使命。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在具有教书育人责任感的同时,还应具有为时代培养全而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紧迫感。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可见,创新已成为当前及以后长时期教育的重要使命。作为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学习,不断加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外中小学所设计和实施的一类基本课程。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设计了“综合实践活动”这一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要求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培养中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那么,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笔者认为:让学生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最佳途径。具体做法有:  相似文献   

8.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纳入新的课程体系,并将此类课程的宗旨定为学生通过实践,增强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社会责任感。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另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一个好的主题直接决定着一项活动的成功与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关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的精神 ,创建高质量的基础教育 ,教育部决定 ,在总结以往课程建设经验的基础上 ,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针 ,开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是 :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 ,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为造就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一门课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极具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的课程特点,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及技术教育。现今,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体系如火如荼铺开之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凝聚着师生的体验和智慧,为沉闷的学科教学带来了活力与激情,增进了学校与社会、学生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1.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的精神,创建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教育部决定,在总结以往课程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针,开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为造就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研制…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互相交互、互相整合的逐步深入,语文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巨变。以网络为资源,拓展语文的学习方式,己成为语文教学的新趋势。而传统教育则把学生被动接受、大量反复的练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来临,使得传统的学习观念受到巨大的挑战。特别是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以及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新我们的学习观顺理成章地被提到突出地位。因此,探索新的学习观将对转变我们的教育观念、推进新课程改革提供实践与理论的支撑,对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学校工作以邓小平“三个面向“为指导,深入贯彻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政策,强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人为本、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以深化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效益为中心,以推进教育民主和法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5.
“综合实践活动”是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它以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为主要内容.超越学科界限.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成为当前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外中小学所设计实施的一类基本课程。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综合实践活动”这一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要求通过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培养中小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改革方面的重大突破,目的是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由于它全新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评价和教学要求,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因此,已被确定为初中阶段(7-9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我们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正处于探索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梁战友 《甘肃教育》2008,(12):30-31
一、课改的目标与任务 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为总体目标,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为此,教师必须从以下五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9.
时代的发展呼吁什么样的人才?基础教育阶段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1996年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回答了这两个问题:“素质教育应该被理解为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为重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答案是: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践,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保护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旨,引导学生追求人文精神与感受社会责任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以贴近学生的自然现象和社会问题为基本内容,关注学生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关注学生的动态生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搭建精彩平台,采取有效策略,使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