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新闻传媒体制从管理到监管的实现障碍及现实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急速变化的社会转型期间,我国新闻传媒面临的主要课题是,在全国各个领域市场化程度日益加深的现实中如何平衡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取舍,亦即在政府与市场的双重调控中怎样获得健康、持续的发展。监管的核心就在于规范、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似乎与新闻传媒变革的方向不谋而合。于是,监管一词渐渐成为当前新闻传媒管理机构使用极为频繁的热门语言。[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广电传媒产业的不断发展,其市场化程度得到很大的提升,产业发展越发成熟,其体制也在不断地创新、完善。广电传媒的体制创新固然可以呈现其个性特征,但是在相同的体制环境下,广电传媒体制的创新路径与走势是反映其未来发展趋势的两大要素,本文主要是针对广电传媒体制的创新路径以及走势进行探究分析。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以来,中国广电传媒行业体制机制持续转型,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人力资源日益成为构建媒体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人才资源更是行业改革和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但由于行业特性和长期的体制桎梏,当前广电系统内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还面临着复杂的局面,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需要进一步科学规范和制度化,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产业人才匮乏、  相似文献   

4.
三十余年的传媒改革,即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地处理传媒与政府、市场、社会关系这一过程,深化了我们关于传媒公共性的认识。传媒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走向公共性。公共性是传媒在具体的现实场景中的实践逻辑。在社会变迁、政策变迁和媒介变迁的现实背景下,传媒公共性实践就是作为多元主体之一参与社会治理和国家治理,以平等、公平、公正、开放为圭臬,为多元社会中的各利益群体提供意见表达和沟通的平台,从而"制造社会共识"。这也是传媒和政府、市场、社会各自目标和利益的最佳契合点。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大众传媒产业和消费有力促动着中国大众传媒体制变革,传媒政策在民营资本和国外资本的开放领域屡有突破,但是迄今为止,中国大众传媒体制的变动总体上看来仍以原有体制内变革为主,章通过对政府传媒产业政策的解读,试图找出传媒产业发展需要的政策条件.井对政府传媒政策的调整方向作出建议和预测。  相似文献   

6.
李明 《东南传播》2014,(12):52-56
改革开放的三十余年来,中国传媒产业一直保持以高于中国GDP平均增长率的高速度发展,它不仅为社会创造了客观的经济价值,而且在满足社会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但中国传媒产业迅猛发展的背后,我们不得不正视的现实是,传媒产业国民经济贡献率仍然低下、传媒产业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和传媒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造成这种现实的根本原因仍然在于传媒体制的制约。因此,中国传媒要改变现状,进一步发展的举措应当是突破体制障碍组建"三跨"大型传媒集团;适当调整国有资本在传媒产业中的布局,适当鼓励民营资本的进入;大力发展以新媒体为主的新兴传媒产业以及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相似文献   

7.
陈杰 《新闻传播》2012,(5):16-1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外资传媒政策的变化,美国传媒集团进入中国市场经历了缓慢进入、快速进入再到调整进入的变化历程。从美国传媒集团进入中国市场的历程可以看出,我国外资传媒政策是由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同时具有渐进性制度变迁的特征。我国政府决定着外资传媒政策的开放与收缩,因而也决定着美国传媒集团的进入领域、进入速度、进入模式以及进入规模。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传媒产业是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出现的新概念。在经济学领域,“产业”是指某行业开展的经济活动。至于“产业化”,对于不同的经济组织有不同的内涵。所谓传媒产业特性,从宏观角度来看,是“市场化”,即传媒参与社会分工和市场交换;从微观上看,就是传媒单位的“企业化”,即在坚持社会效益的同时追求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传媒体制是对传媒产业有着决定性影响的宏观环境力量。本文在对当今世界传媒体制及我国传媒集团发展历程进行介绍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传媒体制的现状,提出现行体制下,我国传媒集团创新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用“传媒制度”一词来替代普遍使用的“传媒体制”这个概念.具有更为深切的现实意义。“传媒体制”太过于关注制度系统中与政治因素相关的层面.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其他同样重要的东西.只有跳出狭义的体制改革的分析框架.才能从整体意义上的制度创新的视野来关注中国传媒的制度运行、制度安排和制度变迁.相关领域的研究才能取得新的突破.我所理解的传媒制度是指:一种关于传媒领域的博弈规则.是传媒运行过程中各种规则的集合.  相似文献   

11.
张春林 《新闻界》2005,(2):33-34
有人把2005年定义为“传媒产业体制改革的攻坚年”,虽然党报由于体制和机制方面的诸多原因还无法完整意义上进人产业化的轨道,但是传媒产业化的大背景必然对党报的发展带来影响。在前些年传媒市场化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的受众流失成为制约党报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传媒产业改革的推进,传媒的市场化程度必定越来越高,党报如何确保自身的受众份额十分关键。因此,我们认为党报要雄风再振,必须调整自身的受众策略,在如何最大限度地争取受众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传媒改革与媒介公共性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媒改革进程制约媒介公共性的发挥,当代中国传媒的公共性在传媒改革背景下产生,并随着传媒改革的进程而演变,大致经历了从产生、生长到扩展三个阶段,市场、政策、技术和专业理念都是传媒发挥公共性的动力,但由于缺乏体制保障,公共性的发挥主要取决于新闻工作者的非常规实践,体现出局部性和不稳定性特征,当代中国传媒的公共性依然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社会与传媒的双重转型发展过程中,伴随着政府角色与职能的变迁和传媒的变化,政府与传媒的关系正在发生转型:从传统体制之下的政府对传媒的单向控制转变为包括共生关系、工作关系、监督关系在内的政府与传媒的双向互动关系.本文重点讨论这一双向互动关系形成的直接影响因素及其过程,分析中国大陆政府与传媒双向互动关系的内涵及形成.这...  相似文献   

14.
从数年前新闻传媒被时代大潮推进市场,到目前已有相当数量的传媒开始市场化运作,逐渐形成了传媒市场。新闻传媒以具有特殊性的产业的身份参与市场运作。它既有信息产业的属性,又有意识形态的属性,是这两种属性的统一体。对新闻传媒来说,它受到意识形态规律、新闻传播规律和传媒市场规律共同制约。在共同制约之中,诸规律相互之间表现出某些一致性:第一,诸规律都可以统一于满足受众的需求。新闻传播规律是一种使新闻传播的效果得以充分体现、使新闻传播的功能得以顺利实现的规律。它要求传媒和传媒工作者,以满足受众的新闻需求为出发…  相似文献   

15.
《今传媒》2005,(9S):1-1
制造优质的传媒产品,是传媒要走向市场参与竞争的首要工作,而以市场化运作,最终完成产业布局,制定市场规则,掌控市场主导权,则是传媒发展的终极目标和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媒政策经历了新闻工作重心、事业性结构和媒介市场结构调整等不同阶段。其间,政治价值逐步弱化,经济价值日益彰显,文化价值不断拓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总的政策取向是:放松资本准入,逐步建立以市场配置为主导的传媒发展机制;加快完善传媒产业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政府对传媒规制的系统性将进一步强化;传媒产业将在市场导向与政府规制、公共利益的多重互动中前行。  相似文献   

17.
岳璐 《东南传播》2010,(5):19-21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传媒业在表现形式、媒介市场、媒介功能等方面向娱乐化的倾斜姿态势不可挡,娱乐化成为当代美国传媒业的主导生存策略。根据新制度主义的制度变迁理论,传媒娱乐化不仅仅是一个个书写欲望、指向感性的媒介文本,更是一种渗透到市场化媒介每一根神经的制度设计,表现在传统的编辑经营分离的制度被打破以及整合营销的市场理念进入媒介的编辑制作过程。美国传媒娱乐化现象是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结果,是消费文化以及传媒业完全市场化运作的化合产物。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梳理美国广播电视体制历史变迁的基础上,分析公共利益在不同的规制模式下的差异化呈现,剖析公共利益与传媒体制之间的关系,进而探究商业化运作背景下实现和确保公共利益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蒋宏 《新闻记者》2004,(8):24-26
中国传媒的改革正在积极地推进,将政府外在推动力转化为市场的内驱力,致使传媒日益走向开放和产业化、市场化: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党报党刊和其他类别的报刊分类分层管理、传媒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组成部分的确认、影视产品的分级制的研讨、影视节目制播分离、允许多种媒体兼营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推动媒体的单位经营规模放大、广电集团进行频道专业化和有线电视网络公司进入资本市场的改革探索,等等。林林总总的变革均表明国家和有关部门将进一步加大对传媒行业的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20.
国外传媒管理体制主要分为两种,其一是以英国为代表的公共事业体制为主体的管理模式,其二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高度商业化的传媒管理模式。这两种传媒管理模式各有其特点和优越性,我国的传媒管理制度可以在保证社会主义性质的基础上借鉴其优点,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传媒管理体制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