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作为异属多项组合项群的铁人三项运动,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特殊,其中身体形态占有重要地位。本研究采用跟踪调研、实验与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以我国女子铁人三项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精选了反映年龄和身体形态的14项指标,并进行统计与处理。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铁人三项运动员与世界优秀女子铁人三项运动员在除身高以外的形态指标存在显著差异。提出了符合我国女子铁人三项运动员的4项代表性指标,实现选材和训练的个体化与专门化。  相似文献   

2.
对抗项目竞技能力层次要素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竞技能力结构体系,遴选7个运动形态复杂的对抗项目作为代表项目.分别通过专项内部和专项之间竞技能力系统要素影响权重的多元比较,探讨对抗项目专项运动竞技能力层次要素的异同特征.发现各个专项竞技能力要素的权重影响程度均为不同;专项运动特征显著反映的主要要素是二级要素中的身体形态、运动机能和运动技术要素;专项运动特征全面反映的主要要素是四级要素中各个竞技能力要素的具体表现.研究认为这种差异既反映竞技能力非衡发展的普遍现象,同时反映不同竞技能力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主要通过对09年十一运会所有的女子参赛选手的身体形态指标做统计归纳,并对比分析08年奥运会女子铁人三项运动员的部分身体形态特征。所得数据期望为铁人三项运动的选材和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性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借鉴运动训练领域的经典理论“项群训练理论”对校园铁人三项运动的专项特征与实践训练进行深入探讨,为进一步发展校园铁人三项的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校园铁三运动在竞技能力的长期训练导向上需实现“子项能力为基础,综合实力为导向,系统整合为目标”的整合化培育标准;在竞技能力发展内容上应遵循“体能为主导,技能是关键,心智作保障”的发展原则;在运动训练的组织方法上应满足“以有序的分项交替训练防疲劳,以科学的多项组合训练促提升”的可持续化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5.
陶焘  温伟  杨胜 《中华武术》2018,(1):33-37
本文对铁人三项运动的专项特征进行剖析,理清了游泳、自行车、跑步三个子项之间的关系,并且对于各子项总成绩的贡献作出评定,在此基础上探寻适合该项目的体能训练方式与手段。研究结果表明:三个子项在训练手段上存在互相促进与互相制约的关系,其中核心力量水平、有氧与无氧耐力水平、转换能力与三个子项之间的关系为互相促进作用,而三个子项的专项力量练习虽有助于提升单项表现,但也可能对其他子项产生负面效应,因此在实际训练中需要了解各子项的共性与特性,开发能促使两个或三个项目共同进步的练习手段,规避有利于单项进步但对总体竞技能力提升产生制约的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竞技健美操和竞技艺术体操两运动项目进行研究,分析两项目的项目特征及与教学训练的关系,结果表明:1)操化动作组合是竞技健美操的项目特征;2)身体动作和器械动作是竞技艺术体操的项目特征;3)协调性、灵敏性和身体的控制能力是从事两运动项目的基础,两者之间是可以产生正迁移的;但在竞技艺术体操中的手臂波浪等关节依次用力的动作、上体后屈动作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掌握手臂动作制动和加速的运动技术和运动员在动作过程中一直保持直立的身体姿态是不利的,在教学训练中应该避免其产生负迁移。  相似文献   

7.
以我国优秀铁人三项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指标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实验研究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其特征进行研究,从而总结我国优秀铁人三项身体形态结构指标的内容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8.
核心竞技能力是运动员整体竞技能力中对运动员竞技水平起决定性作用的子竞技能力,随着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竞赛规则的不断变更,竞技跆拳道的核心竞技能力也发生了转变,该文通过对跆拳道运动项目特征的分析研究,确定了跆拳道运动项目核心竞技能力的构成要素,并提出相应的制胜对策,以期为广大竞技跆拳道教练员及运动员的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比较竞技水平及不同位置排球运动员有氧、无氧能力的差异,探讨优秀女子大学生排球运动员有氧、无氧能力特征与规律,为运动员赛前身体机能评定及训练安排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以参加全国女子大学生排球联赛的32名优秀运动员为测试对象,利用跑台和功率自行车等仪器,对受试者进行有氧递增负荷和30s最大极限负荷运动。在测试过程中,分别记录运动员有氧能力相关气体、功率和血乳酸指标及无氧能力相关功率和血乳酸指标等,并对运动员各阶段生理、生化指标动态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显示,优秀女子大学生排球运动员整体有氧、无氧能力与其他耐力、爆发性运动项目的优秀大学生运动员存在一定差距;随着竞技能力、竞技水平、竞技成绩的不断提高,排球运动员有氧、无氧能力表现出较高水平;通过有氧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运动员VO2max、HR、BLA、Pmax、无氧乳酸阈等指标动态变化规律,显示不同位置排球运动员心肺能力、负荷强度、耐乳酸能力等存在显著差异;通过最大极限负荷运动过程中运动员PP、AP、PD、BLA等动态变化规律,显示不同位置排球运动员绝对力量、力量耐力、速度耐力等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优秀女子大学生排球运动员有氧、无氧能力存在位置特征,有氧能力特征大致表现为:副攻>二传>接应>主攻>自由人运动员;无氧能力特征大致表现为:1)无氧磷酸原供能特征为:副攻>自由人>主攻>接应>二传运动员;2)无氧乳酸供能特征为:主攻>接应>二传>副攻>自由人。研究提示:排球运动员训练时应该遵循自身专项位置特征,制定符合专项能力的生物能量训练方案和计划,另外,女子大学生排球运动员在训练时应加强对主攻运动员能力的培养,在制定战术体系时主攻运动员应多参与战术配合。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调查和数珲统计等方法,对所确定的对抗项群各个代表项目竞技能力四级因子的权重进行效度分析,所建立的对抗项群竞技能力因素主体结构具有鲜明的层次性特点.其中,三级层次要素的亚类属性和内容范围构成了对抗项群竞技能力的主体框架,四级层次要素的子类属性和内容细节则决定了专项运动竞技能力的特征框架.认为:对抗项群三组亚类项目竞技能力二级要素的影响程度并不相同.但是,运动素质列为对抗项群三组亚类项目竞技能力的首要或次要因子,表明运动素质的各个相关因子是至关重要的竞技能力要素;除了身体形态之外,运动机能、运动素质、运动技术、运动战术、运动心理和运动智力及其四级下的各个竞技能力要素均具有鲜明的专项特征.因此,任何专项运动特征的研究应该充分反映这些竞技能力的专项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主导竞技能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并研究了主导竞技能力.主导竞技能力是运动员在参赛中起支配、决定性作用的运动能力,是运动员所承载的竞技能力的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是运动训练中发展竞技能力和监控训练质效的关键与核心.主导竞技能力不等同于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它是从竞技能力作为整体性质与功能的视角,运用主次矛盾分析原理,辨析出的构成竞技能力关键与核心的运动能力;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是根据不同运动项目在竞技能力中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及运动智能的某一部分的作用程度而提出的主导因素,并以此作为项目分类依据之一,并构建了相关项群的训练理论.竞技能力的部分因素、相互关系及其主导竞技能力可以通过手势模型进行简单形象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雅典奥运会赛艇公开级冠军艇只运动员的形态特征与比赛全程竞技表现研究发现:各冠军艇只在比赛全程各分段成绩上都有良好的表现,在比赛全程的4个阶段500m中,大多数冠军艇只都处于前2名的位置;参赛艇只中,包括获得冠军的艇只,比赛后程速度下降是较为普遍的现象:本次奥运会冠军艇只运动员在体能能力结构上,存在着力量素质优势型、耐力素质优势型和力量—耐力素质均衡型之别:在配艇上,身高体重与竞技能力的配比存在着同一型和互补型两种类型。郑晓鸿  相似文献   

13.
明确“竞技能力”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与实施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思维等方法,提出了竞技能力发展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训练应激适应、节律推进和个性发展三个方面;训练指导思想主要包括专项化、实战化和个性化;实施方法主要包括发展竞技能力的不同层面、不同权重和不同安排。其中,发展竞技能力的不同层面包括重点发展主导竞技能力、突出发展优势与特长、把握竞技能力的非均衡性与补偿效应和注意拾遗补缺。  相似文献   

14.
教育学视野中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从教育学意义上审视“体教结合”后发现:“体教结合”由于观念、体制等局限,难以实现学生运动员的全面发展,有必要促使其向学校竞技体育过渡。学校竞技体育,重心在竞技体育,实体在学校,指的是以学校学生为主体,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的以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为现实目标的训练、比赛活动。认为:相比“体教结合”,学校竞技体育的目标更明确,管理更到位,措施更合理,是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验,用突出组合练习的速成教学法来提高排球技术、比赛能力等,结果明显优于常规教法。  相似文献   

16.
复杂性视野中,中长跑竞技能力结构的多层次性表明其构成要素在结构中的不同作用与地位;整体性体现各构成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及相融;非衡性则决定了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具有个性化属性。上述结构特征决定了中长跑竞技能力建构应以信息系统的开放为先导,促进竞技能力建构由被组织向自组织转变;推进竞技能力建构系统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提升自组织系统的演进动力;坚持非衡性、非线性和非同步发展理念,设计"个性化的竞技能力建构模型"。  相似文献   

17.
竞技能力发展是运动训练不断追求的目标。通过对竞技能力发展相关研究进行分析认为,当前竞技能力研究存在:竞技能力研究局限性、竞技能力概念不清、竞技能力发展不明确性,进而提出,竞技能力衔接发展的设想,试图丰富竞技能力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8.
协调能力作为中介素质,它渗透于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各构成因素之中,并在体能、技能和心理能力的训练中发挥着极为重要作用。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和训练实践就协调能力的内涵和价值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提高高校的足球训练效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